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画》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02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研究、学术_专家论道、经典_古代作品、经典_特别专题·书画里的党史、创作_往者风流、创作_大家风采、创作_当代艺术家、创作_研究、...

主管单位:经济日报社
主办单位:经济日报社
国际刊号:1672-2329
国内刊号:11-5021/J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5693
总被引量:1015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论日本小川氏所藏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为摹本

    作者:邓宝剑 刊期:2017年第04期

    现藏于日本小川氏手中的《真草千字文》墨迹,曾先后归日本某游化僧人、江马天江(1824—1901)、谷铁臣(1822—1905)、小川为次郎(号简斋,1851—1926)所藏[1]。1879年,谷铁臣将其送交日本京都“古代法帖展览”。1912年,小川为次郎购得此卷并于年底影印出版。民国初年,罗振玉影印《真草千字文》墨迹出版,此卷墨迹在中国遂广为人知[2]。在《真...

  • 章法的三重构成

    作者:彭再生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书法的批评中,点画、结体作为最基本的批评对象,其好坏优劣对书法作品的衡量具有基础性的价值。而章法是对它们的组合,它所指向的是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组合和关系赋予书法作品以真正的整体性的概念,并使之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1]。

  •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学审美意义

    作者:张雷; 傅如明 刊期:2017年第04期

    杜甫是我国唐代诗人,其诗歌主要以写实为主,与李白并称,也是“唯一一位随着时间流逝而声明与日俱增的诗人”[1]。在研读杜诗的同时,发现了一些能够代表杜甫审书法美观的论书诗,如杜甫晚年在夔州逢李潮后所写的《李潮八分小篆歌》,其中“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论断对后世的书法审美观有深远影响。一、《李潮八分小篆歌》的创作背景杜甫一生坎坷,在漂...

  •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吴炬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金文研究和金文入印回顾金文入印的萌芽、发展和成熟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趋势,即它和古人对金文的研究水平、文人篆刻发展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把金文研究的历史、文人篆刻发展的历程和金文入印的过程做一个对比。北宋是金石学兴起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而金文研究也在此时开始真正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北宋结束了晚唐和...

  • 学书心得(四)

    作者:武春河 刊期:2017年第04期

    书法流变自有因,幻化千年日维新。火车无轨何人见,自说自话自沉沦。本则心得是讲一个颇粗浅的想法。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艺无止境”,甚至有人戏说“科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宗教,宗教之上是艺术,艺术至高无上,因为只有艺术是绝对自由的”。真是这样吗?艺术创作真的没有底线吗?比如音乐。七个音符按一定的旋律排...

  • 中国画在抗战中的境遇

    作者:黄宝賢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画百年变革之路,有很多个重要的结点,其中,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对中国画家生存境遇,对中国画在价值方位、艺术图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蜕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抗战时期中国画变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革命”的逻辑归结,也是救亡现实时代吁求的必然结果,更是战后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抗战全面爆发以后,维护民族文化尊...

  • 儒生改行作印工

    作者:薛龍春 刊期:2017年第04期

    宋遗民谢枋得在《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说到俳优开涮儒生,戏称《大元制典》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后人常将“十等人”当作蒙古法律所定,实于史无稽。元朝专设儒户,蠲免其差役,基本保证了读书人的温饱与知识优越。只不过与前朝相比,地位有明...

  • 唐寅绘画专题——风花雪月事旷古沉哀图——唐寅的仕女画及其意涵

    作者:冯幼衡 刊期:2017年第04期

    历史上大凡风流才子除了文采斐然,书画印样样精通,也尝被后人推捧出许多传奇故事来。一部《唐伯虎点秋香》让周星驰的电影成为永远的经典,迄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当然历史上的唐伯虎虽然风流成性,却从来没有“点”过秋香,两人的故事只是后人虚构的噱头而已。让“唐伯虎”成为文化符号的不仅是其引发后人扼腕的命运,更在于其诗词书画成就。作为绘画...

  • 唐寅与文徵明交游考

    作者:毛秋瑾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明代“吴门四家”中,唐寅(1470一1523)与文徵明(1470—1559)的人生经历及交游可谓耐人寻味。两人均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订交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两人性格相异而一生交谊深厚。关于两人的交游,前人的著述涉及不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年谱类著作,另一类是研究著作。第一类中,江兆申于1977年出版的《文徽明与苏州画坛》是较早...

  • 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前言

    作者:吴为山 刊期:2017年第04期

    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

  • 张仃素描

    作者:王鲁湘 刊期:2017年第04期

    张仃先生属蛇,生于1917年,照北方民间虚两岁的习俗,先生今年(2005年)90岁了。乙酉春节,我们给先生拜年,祝他又长了一岁。先生端起酒杯,幽了我们一默:“我怎么没看见呢?”老人的机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品味着他的话,看着他,想起一幅古联:“沧海六鳌瞻气象,青天一鹤见精神。”这个老人,现在是越活越天真了,有时候,甚至还很任性。比如说,每...

  • 回忆受业于张仃先生的点滴

    作者:丘挺 刊期:2017年第04期

    可以这样说,张仃先生是我们这几代人成长时的艺术启蒙者。记得小时候狂热地临摹与涂鸦着孙悟空、哪吒那些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并不知道这充满想象力与民族气派的哪吒形象是出自张仃先生的手笔。在我之后的成长时期,不间断地拜读到先生的书画作品,对张先生的作品有一个总体印象,那便是“真气内充,骨法俊爽”。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1998年美术界...

  • 笔底墨韵独自流——朱振庚答问记

    作者:朱振庚 刊期:2017年第04期

    问:我在您的人生经历当中,读出了您的坎坷经历。您一出生就被养父母带大。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辗转在徐州、桂林、柳州和天津等城市,也做过许多职业。从民警、教师到现在的画家。我觉得您一生都在漂泊。都在流浪。而绘画艺术给您一种慰籍。您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定位的?是什么原因使您爱上绘画,最初怎样学画的?对您影响最大的画家作品有哪些?...

  • 朱振庚艺术辑评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他的最大特点是。不随波逐流。而是不断发挥创造性。他尤其注意发现和汲取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做多种形式的尝试。在水墨画上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出色的成绩。他的作品在同行之中颇有影响。并启发和带动了一批人。他来自民间,来自底层。性情耿直。拙于事故。世间不平之事常使他目瞪口呆。他的坦白直陈也常令人目瞪口呆。他没有权势。只有一双画...

  • 循典稽古——祝竹、顾工、朱天曙、夏俊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序

    作者:金丹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古城扬州石塔寺旁的小巷深处,年逾七旬的祝竹先生每日依旧刻章、写字、画画、校书、做菜,这是他的日常生活。他几乎不参加各种应酬活动,悠然闲适,淡泊名利。而名声不胫而走,谚语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信然。文人篆刻艺术肇始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特别是有清一代。浙、皖两派盛行。与扬州这块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篆刻大家辈出,祝竹先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