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界

中国商界杂志 部级期刊

Business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商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654/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商界论坛、封面人物、专栏专论、特别策划_智能家居成新宠 真正“智慧”还远吗?、商界之星、案例观察、党建采风、数读产经、理论...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报社
国际刊号:1006-7833
国内刊号:11-3654/F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1474
总被引量:8951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8
期刊他引率:1
  • 速记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2006年第三届中国国际饭店业博览会时间:2006-3-16至2006-3-18地点:北京农业展览馆主办单位: 中国饭店协会博览会展览内容包括:家具系列,餐具、厨房设备,灯具、电器控制、安防设备,布草、服装、饰品,清洁设备、用品及专用设备,食品、饮料、酒类、咖啡、烘烤设备,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联系单位:北京中建华硕展览有限公司联系人:李先...

  • 高管失手后 找一个火种

    作者:东方海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商海沉浮,失手几乎难免,但连自己也栽进去,就不能仅以失手来当借口了。郑俊怀,春节前一个月被判6年;黄宏生,在创维复牌后再次受审;赵新先,"教父"退休难逃牢狱;顾雏军,公案中"如愿"被捕;"枭雄"唐万新终于走上了法庭。虽然郎咸平不是预测专家,但依然舌战"辩倒"了顾雏军。唐万新以冒险家的气魄将险冒过了头,而赵新先想在退休前搭一把"末...

  • 伊利走上正轨

    作者:阿秋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公司原董事长郑俊怀案尘埃未定,但往者已矣。在公司现任董事长、总裁潘刚的带领下,伊利这艘大船,经历过巨浪,但却未触礁。今年2月10日,伊利股份公布了2005年的成绩单公司业绩增长达到23%。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是,伊利正处在前任领军人物郑俊怀被抓、受审的"非常事件"过程中。

  • 创维雨过天晴

    作者:智文学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1月17日,创维集团前主席黄宏生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一案在香港正式开庭。此前的1月11日,创维数码在联交所复牌。业内人士指出,创维复牌意味着公司重大危机已平稳渡过,企业运营恢复正常。一个本来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却按照喜剧的逻辑开演:在黄宏生事件缠身的时刻,创维不但没有陷进泥沼,相反,业绩增长的幅度之快竟为近年所罕见。

  • 三九何去何从

    作者:谢九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2005年11月20日的上午,原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到颐和园一游,下午,就被深圳警方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带走。12月12日,《财经》杂志首先报道赵新先被拘,该消息立即在业界引起轰动。此次变故,会撩开笼罩在赵新先这个人身上的那层面纱,让我们看到他更加真实的一面,让我们了解他走的时候是否真的没有带走一片云彩。面对债务问题,三九的未来何去...

  • 科龙系易主

    作者:三三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顾雏军的"制冷帝国"科龙系垮台了,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资本市场上就一直上演着这种制造神话,又毁灭神话的故事。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曾经风光无限、雄心勃勃的顾雏军如今身陷图圄,外界对此人依然无法盖棺论定。自2001年第一个冬天,顾雏军主宰了科龙。2002、2003、2004,直到2005

  • 德隆谢幕

    作者:张欣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中国A股市场最牛的庄家新疆德隆也有面临破产的一天。1月19日,股市最大神话的导演者唐万新终于站在了被告席上。这一幕如果倒退五年,或许很多人都会假设这只是说梦话。唐万新是如何起家的?德隆的帝国梦是如何破灭的?德隆案的庭审将为我们揭开谜底。其实早在2004年4月13日"德隆帝国保卫战"的失利之前,唐万新已经意识到了梦想将碎。尽...

  • 危机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2006年初,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中国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自然会有这样的担忧: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进程中投放的大量信贷,在经济增速减缓时,是否会成为新的不良资产包袱?所有的迹象表明,中国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

  • 用金融杠杆缓解产能过剩

    作者:巴曙松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因素也有经营因素,在以内需替代外需的大趋势下,除了通过扩大内需积极消耗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优胜劣汰等措施外,从金融角度进行反思很有必要。首先,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济大起大落、个别行业严重过剩可能产生的成本,最终在相当程度上可能还会由银行来...

  • 市场将会承受调整成本

    作者:左小蕾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在此次产能过剩危机中,生产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的制造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制造业领域,通常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民营企业可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与国有企业一争高下,获取这个行业的超额经济利润。只要还有利可图,民营资本就会蜂拥而至,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争取更大的份额。国有企业面对...

  • 代价没有以前那么大

    作者:陈东琪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产能过剩主要来自工业领域,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问题,但我们要把代价降到最低。解决产能过剩需要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更多的要依靠制度建设。经历过完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经济周期,全程跟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熟悉计划经济的弊端和今日市场经济缺陷,在解读这轮经济周期导

  • 对华工厂搬迁热将会退潮

    作者:谢国忠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中国正在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需求方面来讲,若采用修正后的GDP数据,我估计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固定投资占中国GDP增长的58%。当然,从收入方面来讲,固定投资规模扩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出口增长所得收入。产能过剩可能会迫使中国减缓固定投资,对华工厂搬迁热将会退潮。我预计出口增长将从2005年的28%降至2006年的15%。那么2006年中...

  • 源于过度竞争

    作者:周业安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产能过剩不是整个行业和所有产品的过剩,而是普通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过剩。正确的解决之道是鼓励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而不是设置更高的门槛保护那些在位企业。按照官方的说法,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等七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

  • 新的失业潮将会产生

    作者:高辉清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产能过剩引发企业利润下降,其代价更多将由非公有制企业来承担。中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即便不减员,只要不再吸纳新的劳动力,就会使得整个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学者们围绕产能过剩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谈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润下降,通货紧缩,以及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但迄今为止的讨论还存在着一些遗漏。...

  • “分”“聚”的幕后

    作者:江南春; 虞锋; 廖中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正> 背景:2006年1月8日,中国最大的户外电视广告网络运营商——分众传媒宣布:以3.25亿美元的代价与其主要竞争对手——聚众传媒达成协议,两者实行合并。具体细则是,分众传媒将向聚众传媒支付94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2.31亿美元的新发行股票,交易将在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关于此次合并,双方都谈到了一些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