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选一条大路去荷兰

    作者:李舫 刊期:2008年第06期

    “双狮译丛”新近收入的这四本非小说读物——《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维多利亚湖上的悲剧》、《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传》、《绕道去圣地亚哥》——仿佛四条春光明媚的大路,引导着我们向荷兰这个遥远而潮湿、充满着郁金香芳馨的海滨国度行进。

  • “联大人”,你将站在哪一边?

    作者:陈彦 刊期:2008年第06期

    近日,“联大人”许渊冲的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由三联书店再版,其续篇《续忆逝水年华》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几乎同时,另一位“联大人”吴讷孙(鹿桥)于台湾多次再版的小说《未央歌》,也由黄山书社引进发行。

  • 知识分子的笔记本

    作者:刘涛 刊期:2008年第06期

    明炜送我他的近著《德尔莫的礼物》时说:“本想写一本关于纽约知识分子的著作,后因种种原因成了现在的样子。”读罢,我的感觉是幸亏成了现在的样子,而且必须以“笔记本”的样子才能体现其旨趣,才能真正写成一本“纽约知识分子”之书。

  • 来自魔幻影像的思考:电影是什么?

    作者:王宜文 刊期:2008年第06期

    魔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产业支柱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探索和发展行至今日,也出现了如《倩女幽魂》、《蜀山传》、《大话西游》和《无极》等魔幻影片。这种初步发展的成果在艺术和市场上虽难与欧美大片比肩,但富有意义地暴露出我们在电影产业建构和艺术创造诸方面的缺失。

  • 中国魔幻电影奇观质感的缺失

    作者:田卉群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年1月,风靡网络与游戏世界的玄幻小说《诛仙》全集在中国内地出版,作品被称做“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雄健恢弘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在中国台湾一经出版,即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网络点击超三亿人次,被誉为可媲美《蜀山剑侠传》的国内新一代有浓郁中国风骨的奇幻精品巨制”。

  • 民族电影的产业扩容和文化自觉

    作者:胡谱忠 刊期:2008年第06期

    体制与产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呼声一直非常强劲。到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和模式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转型。纵观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史,可以发现,改革的路径遵循了与中国经济其他领域相同的思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以往建立在高度集中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下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逐渐转化为与外界市场经济兼容的市...

  • 为于连一辩——兼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立场与方法问题

    作者:李春青 刊期:2008年第06期

    毕来德先生在一封私函中,谈及我在本栏目上期的“主持人语”中对他的思想立场的介绍(“欧洲的地方性被表述为一种普适性”等语)不甚符合其在《驳于连》中所欲表达的观点。我承认自己对毕来德先生的立场有臆测的成分,也在此向他表示歉意。不过主要还是因为《驳于连》在批评于连将传统中国描述为一个全然不同于西方的、没有王权的专断、没有权...

  • 对李春青教授文章的回应

    作者:毕来德 刊期:2008年第06期

    李春青教授对于连的辩护,我很赞成。我也是从于连对一些中国传统概念的分析得到了启发。比如,我在《中国的书写艺术》一书中就参考了于连对“文”这一概念的深刻见解,同时对诸如“力”、“神”等其他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我认为这种探讨是最有用的、最必要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于连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引起中国学人的关注,我当然为他高兴...

  •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下)

    作者:赵一凡 刊期:2008年第06期

    马克思主义的韦伯化 1977年秋,西德企业界领袖施莱尔,突遭“红军派”绑架杀害。这一恐怖事件,推动哈氏转变立场,维护社会民主制。1985年,他在一篇题名《我与法兰克福学派》的访谈录中,回顾其思想立场转变:首先,作为非犹太人,我很难与学派保持一致。其次,我破除门户之见,接受美国社会学,可他们抱残守缺。

  • 斯言之玷——审视一个中国的施特劳斯门人

    作者:徐戬 刊期:2008年第06期

    近几年来,大学校园渐起阅读古代经典学风,大学素质教育纳入制度化基础课程的步伐也在加快。与这种学风和步伐相伴,刘小枫主持的“经典与解释”丛书和辑刊五年多来出版一百多种,子系列已规划出“柏拉图注疏集”、“色诺芬注疏集”、“卢梭注疏集”、“莱辛注疏集”、“尼采注疏集”、“希伯来圣经历代注疏”等,重新奠定我匡l文教基础的大型...

  • 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

    作者:倪墨炎 刊期:2008年第06期

    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说的“绣像”上,作过影描。在日本学医时,学画解剖图,多少与线画有点联系。

  • 德意志思想史上的席勒

    作者:叶廷芳 刊期:2008年第06期

    席勒创作的年代,即18世纪70年代末至19世纪头五年的近30年中,这对于德意志民族是个关键时期。就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中,西方世界接连爆发了对于西方近代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远在西半球的美国,经过严酷的国内战争,于1776年终于取得了独立,开始走向共和。与自己毗邻的法兰西,经过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充分的舆论准备,最终导致...

  • 后儒学转向:现代性之后的前现代

    作者:金惠敏 刊期:2008年第06期

    实用主义与解释学的区别是,前者是机会主义,而后者是现实主义。后儒学是现实主义的解释学,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原拟为后儒学撰写一篇辩护词,但最终认识到,它根本就不需要。

  • 构建汉字形体流变谱系

    作者:党怀兴 刊期:2008年第06期

    国内对汉字发展史进行研究的大的学术团队有二:其一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统领的团队,以王宁先生汉字构成模式理论为指导,完成了近20本断代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如已经出版的“汉字构形史丛书”之《甲古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东汉碑隶构形系统研究》、《魏晋行书构形...

  • 高才自古多沦落——戈革教授其人其事其书(下)

    作者:江晓原 刘兵 刊期:2008年第06期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你从戈革教授联想到束星北,真是相当有道理。其实从戈革教授留下的诗词中,我们也很容易印证你的判断。比如“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逢白眼狼”、“何须更问阳关道,一线羊肠独自行”、“行遍人间独木桥,阳关大道太无聊”、“此心碾碎成原子,空剩枯颓老病身”、“海雨天风渐相忘,淡烟残月自题诗”、“算来错铸天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