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史研究动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史研究动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4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专论、笔谈: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再研究、专题访谈、会议、书评与书讯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7971
国内刊号:11-1040/K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1183
总被引量:1648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89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107
  • 2003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作者:晋文; 李一全 刊期:2004年第10期

    2003年国内秦汉史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根据笔者统计,本年度共出版或再版专著(包括论文集)40余部,500余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积累,许多学者都推出了自己的专著或论文集。尤其是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学者,仅三秦出版社

  • 2002、2003年张家山汉简研究综述

    作者:蔡万进; 张小锋 刊期:2004年第10期

    1983年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的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引书》、《算术书》、《盖庐》、历谱、遣策等八种古文献资料,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倍受学者关注。2001年11月,《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正式出版,由此在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两年来,张家山汉简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不完...

  • 近二十年来明清晋商研究的成果和动态

    作者:范淑萍 刊期:2004年第10期

    晋商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晋商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晋商研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山西专门成立了晋商研究学会,在《山西大学学报》、《晋阳学刊》等刊物上专门开辟晋商研究专栏。研究领域

  • “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

    作者:孙亚冰 刊期:2004年第10期

    2004年7月28-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河南省安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出席此次学林盛会的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

  •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孙家洲 刊期:2004年第10期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5—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汉唐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物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

  • 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作者:高濑奈津子; 傅江 刊期:2004年第10期

    2002年日本史学界隋唐史的研究动向,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年轻学者开始注重隋唐历史的再构建,对以往的研究进行重新探讨,其研究成果突破了以往既有的框架,以一种崭新的认识开辟了新的局面;二,近年来利用出土资料,尤其是采用墓志等石刻资料的研究日

  • 评张显清、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

    作者:郭培贵 刊期:2004年第10期

    张显清、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一书,2003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明史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 先秦兵书整理研究的两部力作

    作者:巴新生 刊期:2004年第10期

    先秦兵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在世界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源远流长的先秦兵书,不仅为历代军事家所尊崇,为学者们所瞩目,就是当代工商界巨子也无不以此为商战法宝。

  •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评介

    作者:温海清 刊期:2004年第10期

    2003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是李治安教授最新的学术文集,收入了作者在元代政治制度领域发表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书分为四大专题共26篇。第一章“中央政治制度”,分别从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元代上都分省考述、怯薛与元代朝政、元代质子军刍议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