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陈垣先生与书法艺术——以《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记载为中心

    作者:张龙 刊期:2016年第20期

  • 清、厚、奇、古,四者备而杰作成

    作者:章祖安 刊期:2016年第20期

    书有骨始清,有筋方厚,用笔、结构有出人意表之美则奇,古雅则全凭学养,四者备而杰作成。这是我数十年学习古人书迹书论所领悟到的。今分而论之。一、清1《说文》:朖也,澂水之兒。段注:"朖,明也,澂而后明,故云‘澂水之兒’。"农按:"澂"为"澄"之本字,水清不流谓之"澄"。《淮南子·说山》:"水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止水。"指静止之清水可以当镜子。2明也...

  • 文章千古事——简议章祖安先生的学问和艺术

    作者:白谦慎 刊期:2016年第20期

    大约在一九八三年的一天,当时正在北京筹备第一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初展在南昌)进京展出的张鑫先生对我说:"我给你看一件书法作品。"说完,他拿出一张很小的照片(约5×10cm)。虽说当时的摄影、出版印刷条件都远不及今天,但是,照片上的书法作品却让我震动:字是行楷,朴厚是其基调,流动的点画中,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正是气息和格调,让它和时风...

  • 秋农先生

    作者:刘涛 刊期:2016年第20期

    我与章秋农先生有一面之缘。大约八年前,在杭州,那天约好晚饭后拜访,以为先生住南山路美院宿舍,与我晚餐之地仅隔一街,席间突然接到他的电话,才知道住在市中心一带的青春坊,有点路程。我不识路,劳驾吴敢兄带我立刻前往,进门将近八点。初次见面就晚到,自感失礼,时辰已晚,怕耽误他的休息,说是聊天,我只应答。章先生的话不多,神情严肃。刚坐定,他拿...

  • 我的学术研究之路

    作者:张韬 刊期:2016年第20期

    我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执教高等书法教育课堂,并进行相关学术课题研究。先后执教于天津工会干部管理学院书法专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画系、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学院派"书法创作课程研究班。教授课程有书法、篆刻、印学史、美学、毕业论文写作、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等多门史论课程,篆、隶、楷、行、草、篆刻临摹...

  • 康有为眼中的《爨龙颜碑》

    作者:向彬 刊期:2016年第20期

    具有"大爨"之称的《爨龙颜碑》立碑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在元明时已有文献著录,自阮元访得此碑并题跋后,名声大振,桂馥、杨守敬及康有为等人对此碑甚是推崇。尤其是康有为,在他的著作《广艺舟双楫》中十二处提及此碑,不仅将此碑列为"神品"第一,还认为《爨龙颜碑》承接了汉魏书法正脉,是书法雄强茂美之宗,甚至还认为此碑可作为书法学习的最高阶段,...

  • 变体:《爨宝子碑》的笔法、镌刻与风格

    作者:刘春雨 刊期:2016年第20期

    自《爨宝子碑》被发现以来,尤其晚清"碑学运动"以来,对其书法端朴风格多有溢美之辞。当然,也略有不同意见者。文章从笔法和刻工两个方面着手,结合与《爨宝子碑》大约同时期装饰书体墨迹和碑刻,分析刻手镌刻对笔法表现可能存在的影响,以此探讨其书法风格问题。

  • 通俗与规范:试论书体与书风的称谓问题——兼谈“爨体”的命名

    作者:刘天琪 刊期:2016年第20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其体式有多种多样,从而也构成了蔚为大观的书体集合。然而,书体在演进使用的过程中,因不同功用、不同特征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对书体称谓的混乱。同时,作为某种书体的外在表现形式,书风与书体间是否有关系,也值得讨论。在这样的文化观照下,本文从学科的学术认知角度出发,试对书体、书风及相关的问题做一定的梳理,并对所谓的"...

  • 东晋南北方石刻隶书风格摭析——从《爨宝子碑》等“铭石书”说起

    作者:苏叶 刊期:2016年第20期

    晋代文字急剧演变,由于文字分工不同,东晋时期铭石书仍是隶书,刻碑多为隶书体。加之民间日常书写隶书较少,导致刻碑只能用楷书笔法写隶书,出现"半隶半楷"的风格。同时南北方隶书风格几近相似,出现的差异也只是文化传播滞缓造成的。因此尽管东晋偏安江左,其各地书体仍按照总趋势齐头并进。

  • 从“二爨”碑看云南与内地刻石风貌的关联

    作者:李兴涛 刊期:2016年第20期

    针对"二爨"碑的研究,以往的学人多立意于从书风流变的角度着眼,而以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为参照进行综合考察,无疑会获得新的视角。本文拟从两碑的形制、碑文、书体、书风,以及文字的异同现象等诸多方面,针对同时期中原与边地的刻石特点,通过分析、梳理与对比,进一步考察汉魏六朝的书体流变与刻石风貌。

  • 《爨龙颜碑》迁移及拓本流传考略

    作者:唐运勇 刊期:2016年第20期

    《爨龙颜碑》立于刘宋大明二年(四五八),碑故在人间,千数百年寂寂无闻,而自道光初阮元督云贵过访并命其子考释之后,名遂大振。其隶楷过渡的书体风貌很是独特。本文拟从《爨龙颜碑》立碑所在论起,略考其拓本流传,同时兼及拓本真赝,对其来一番认真的梳理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 由“二爨”书风管窥东晋南朝的铭石书

    作者:徐同辉 刊期:2016年第20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史上,字体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本文由"二爨"碑出发,将铭石书法与日常书写予以区分,认为二者保持着相对独立发展脉络,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得出"二爨"碑的字体是在楷书已经形成,而且体态已显得相当流美的情况下,因施之于碑版,书体存在新与旧、先进与后进之别,加之受社会发展及南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石刻...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行草十家展”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实录

    刊期:2016年第20期

    二○一六年九月十七日,由中国书协展览部、福建省书协主办,福州画院、福州市书协承办的"书写如歌——行草十家展"开幕暨捐赠书法长卷仪式在福州画院举行。此次展览围绕"庆祝建国华诞,礼赞‘一带一路’"主题而展开,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年是"行草十家展"自二○○七年首展以来第十个年头。为不断总结经验,砥砺前行,本次"行草十家展"特别组织了...

  • 刘墉书学思想探析

    作者:王万顺 刊期:2016年第20期

    作为一个特色鲜明、功成名遂的书法家,若没有自己的书学思想是难以想象的,舍此也不可能成为大家。在长期不间断地临摹学习、创作实践以及研究鉴赏过程中,刘墉逐渐产生了自己的书学主张,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书学思想。刘墉熟稔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书法理论,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其书学思想相对客观理性,通过论书诗、题跋、自书心得等形式保存下来,成为...

  • 作为艺术形态的鸟虫篆印研究

    作者:芦海娇 刊期:2016年第20期

    鸟虫篆印章塑造了一种高贵、典雅、绮丽之美,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与古玺、封泥、急凿等风格的印章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而又交相辉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作为艺术形态的鸟虫意象篆印在古代与现代有其特有的发展状态和存在形式。文章主要就鸟虫篆印古代和现代的艺术形态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和拓宽鸟虫篆印的创作道路,从而丰富当代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