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Youth Study

杂志简介:《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7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企划、特别企划_青年的时间压力与过度劳动研究、青年工作、实证调研、典型研究、青年现象、青年文化、就业创业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2-9931
国内刊号:11-2579/D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05
复合影响因子:1.9
总发文量:2973
总被引量:2808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835
立即指数:0.0658
期刊他引率:0.9118
平均引文率:5.8182
  • 社会变迁中的青年环境认知与行为研究——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环保运动

    作者:童志锋 刊期:2016年第08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青年环保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政府动员和民间推动共同孕育了我国的青年环保运动。在政府、青年环保组织、媒体、企业等共同关注下,青年环保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也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政府做好“青年、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社会、市场力量在青年环保参与中的重要...

  • 当代青年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可视化研究——基于微博、微信用户

    作者:卓敏; 吴建平 刊期:2016年第08期

    随着雾霾天气的常态化,雾霾段子借助便捷信息平台,逐渐流传,狂欢恣肆。本研究聚焦网络青年用户,比较雾霾段子频次与空气质量状况关系;以语义网络分析探究雾霾段子中当代青年对雾霾的关注点和偏向性;采用情感分析探讨雾霾段子舆情反应的情感类型,最后可视化呈现结果。研究发现雾霾段子频次与日、月平均空气质量状况相关;雾霾段子围绕重霾特征"能...

  • 青年群体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其影响机制

    作者:李晓光; 杨江华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主要探讨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年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使用复杂中介效应模型方法,本文发现青年群体相较于中老年群体在气候变化的成因认知、危害认知上都存在显著优势;青年群体的认知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教育年限的迅速上升、大众传媒的广泛使用和环境知识水平的整体增长。这一发现对提高青年群体应...

  • 农村青年对气候变化行为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卢春天; 张志坚; 程诚 刊期:2016年第08期

    青年农民作为农村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西北四省农村数据的研究发现:多数农村青年农民感知到气候变化,电视是他们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渠道。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行为适应有着社会人口经济特征的差别。距离市场远近和媒介接触强度对青年农民气候变化主动适应及总体适应水平影响显著;气...

  • 德育的历史性变革:从政治认同走向社会认同

    作者:张亚月 刊期:2016年第08期

    2010年教育部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公民社会的最基本价值植入我国德育的指导方针。2014年4月1日,教育部颁行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将确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德育的重要资源。德育指导思想的这两次重大调整,与中共十八大重新表述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呼应,由此将公...

  • 台湾高校大陆学生群体社会政治实践行为分析

    作者:吴乐杨 刊期:2016年第08期

    陆生赴台就学之后,由于受到两岸政治现实及台湾当局"三限六不"等限制性政策的影响,引发了包括媒体参与、政治讨论、投书陈情、请愿抗议、与台湾政治人物对话等一系列社会政治行为。现实利益的维护与理想政治价值的追求是大陆学生群体社会政治实践行为的驱动力,并深受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制约。陆生的利益诉求体现在对台湾当局"三限六不"等...

  • 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睿臻; 梁海艳; 罗迈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使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对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年龄、性别、流入地与流出地类型以及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产生显著的影响,但...

  • 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CHARLS 2013数据分析

    作者:赵红霞; 冯晓妮 刊期:2016年第08期

    教育代际流动程度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平等与教育公平程度。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若教育代际流动性降低,即教育代际传递性增强,则会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沿袭。本文采用CHARLS 2013年数据,对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进行转换矩阵分析,并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受教育水平构成趋向高层次发...

  • 经验回溯与文化反思:劳动阶层研究生的群体叙事

    作者:安超; 王成龙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研究采用群体叙事的方法,通过某985师范高校6位劳动家庭出身的研究生的家庭经验回溯,探究了劳动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后与原生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情感关系和他们对劳动家庭文化价值的反思。本研究发现,叙事者与原生家庭文化的精神距离越来越大,情感上"感恩"和"愧疚"心理并生,文化认同上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群体叙事,他们在...

  • 媒介“围”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研究

    作者:袁霁虹 刊期:2016年第08期

    进城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受父母示范、村民舆论、影视幻想三股力量影响,形成"乡村围城";转入城市媒介环境中,他们的婚恋观又受大众媒介、人际交往、网络互动的影响而形成"城市围城"。"城市围城"之于"乡村围城",在地理意义上是一种迁移和转换,而在婚恋观上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婚恋观内卷化带来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

  • “洞察”与文化生产:城市底层青年的社会再生产

    作者:秘舒; 苏春艳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以威利斯的"洞察"作为行动者的能动性方式,通过对沈阳市城市底层青年进行质性研究,对该群体的社会再生产机制进行分析。城市底层青年基于个人经历和家庭生活的体验,"洞察"教育文凭贬值、工业衰落、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并据此围绕知识、工厂、城乡身份进行文化生产,形成以工作经验弥补教育劣势、逃离工厂的行动策略。但是,这种选择最终使...

  • 文化热点与青年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转变研究

    作者:杨艳 刊期:2016年第08期

    近些年我国形成了诸多的文化热点,这些文化热点的产生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和文化原因,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文化的诸多特征。对于敏感的青年群体来说,这些文化热点和文化现象对他们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价值观的构建上。鉴于此,我们要从青年健康成长的视角出发,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去引领这些文化热点,引导青年群体辩证吸收...

  • “逗比”心态:透视当代青年诉求的新视角

    作者:鲁丹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聚焦网络新词"逗比"和青年的"逗比"心态,分析了这一新词和心态的孕育、同化、内化的过程,认为"逗比"心态实则是青年在当前风险与压力并存的社会中的一种自我防御与抗争。正确认识青年"逗比"心态,才能引导青年将合理诉求转化为现实动力,帮助青年健康成长,实现青春价值。

  • 流动青少年过早就业现象及长期影响研究

    作者:黄颖 刊期:2016年第08期

    文章使用全国重点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流动未成年人的非在学状况,分析了该群体的过早就业现状以及过早就业事件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影响。研究证实了"越早外出打工越是能够早挣钱、多挣钱"的合理性确实客观存在,然而过早就业对流动青少年当前的损害和对成年期的负面影响被忽略,其经济正效应无法补偿长期发展的负效应。针对流动...

  • 择偶偏好的生物学、心理与行为及社会性影响因素综述

    作者:张妍; 张丽丽 刊期:2016年第08期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现象,它是婚姻缔结以及家庭建立的前提。择偶是一个社会成员最重要的人生决策之一,选择一个合适的配偶影响着爱情质量和家庭幸福。影响择偶偏好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体貌、年龄以及性等)、心理与行为因素(人格特征、性印刻、择偶情境与择偶策略以及面孔相似性偏好等)以及社会性因素(社会经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