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Youth Study

杂志简介:《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7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企划、特别企划_青年的时间压力与过度劳动研究、青年工作、实证调研、典型研究、青年现象、青年文化、就业创业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2-9931
国内刊号:11-2579/D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05
复合影响因子:1.9
总发文量:2973
总被引量:2808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835
立即指数:0.0658
期刊他引率:0.9118
平均引文率:5.8182
  • 80后群体与“张嘉佳现象”的研究与解读:从谁的全世界路过?——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建构与文化选择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书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所承载的“张嘉佳式书写”的文学特征与文化本质,总结了时下中国青年群体的文化选择与价值观,探寻了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转型期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危机挽救的心理路径,也对新兴媒体与青年文化流行的互动进行了讨论,并据此对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未来进...

  • 狂欢与落寞:“张嘉佳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作者:郭慧玲 刊期:2015年第09期

    通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文本分析和定量数据分析发现,80后群体相较其他时代群体具有四方面特征:在群体心态上,存在普遍的"颓废"和无力感,具有较强语言调侃偏好,注重休闲和娱乐生活;在社会参与上,缺乏政治和社会参与兴趣,具有道德相对主义取向;在文化认同上,对中产阶层文化具有较强认同,在消费上较为前卫;在个体心理上,更加注重个体心理感受...

  • 回望与共鸣:“张嘉佳现象”的心理学解析

    作者:玄铮 王玉香 刊期:2015年第09期

    从青春心理的视角去解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现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关照那些正处于多梦青春的年轻一代。这种回望青春所产生的共鸣表现为迷茫与无奈、疗治与出路、路过与体验。这种集体式的青春共鸣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则是青春的痛苦与烦恼在现实教育中缺失真正的关照与接纳。路过他人的青春,是为了更好地看待自己的青春;路过...

  • 80后的狂欢:青年都市文化认同的另类表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文化学解读

    作者:朱强 郭梅洁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文从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切入,对80后的都市文化认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书中呈现的都市文化特点以及80后的群体特点的分析,梳理了80后的都市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并对当下的都市文化及80后群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 从80后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的“睡前故事”解析

    作者:沈文捷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对80后作家张嘉佳的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解读,揭示了该作品热销背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文化因素,认为这部作品之所以有众多的80后拥趸,既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也得益于它与80后群体的文化认同和心理需求相契合。张嘉佳的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特立独行的气质,以及它在经历磨砺后...

  • “治愈系”作品:青年心理调适的别样途径——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为例

    作者:朱强 王贵苏 刊期:2015年第09期

    畅销的青春文学,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符合青年群体的阅读口味的文艺作品,它往往曲折地影射了当下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在近期的畅销文艺作品中,"治愈系"成为独特的一抹颜色。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城市生活嬗变、人际交往冲突等,无不增加了青年群体的生存压力,于是各种"创伤"心理亟待"治愈",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应运而生...

  • 海外引才的路径与趋向:基于政策创新的过程研究

    作者:吴帅 刊期:2015年第09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人才流动、使用和保留环节上不断创新政策,以吸引海外人才。本文构建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全过程模型,从议题启动、方案设计和创新扩散三个环节以及相对应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切入,深入分析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创新的路径,探讨新时期海外引才政策创新的趋向。

  • 当务之急和制度构建:从南京虐童案看儿童虐待强制报告

    作者:刘向宁 刊期:2015年第09期

    南京虐童案反映出我国当前急需建立儿童虐待发现机制。强制报告制度以现代儿童观为理论基础,是儿童虐待干预介入的第一步,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虐童行为,提高全社会的儿童保护意识,促进儿童虐待防治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儿童虐待强制报告制度可以规定与儿童接触较多并负有照管职责的个人和组织,在知悉或怀疑发生虐童行为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否则...

  • 草根公益组织互联网传播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作者:马贵侠 谢栋 潘琳 刊期:2015年第09期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中国草根公益组织传播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如何构建出一套兼具适用性、操作性、前瞻性的公益组织传播能力评估指标以客观衡量国内草根公益组织的传播能力成为公益传播研究及实务领域的关键点。本研究运用网络问卷调查、专家法构建出国内草根公益组织的7个互联网传播能力一级评估指标,37个互联网传播能力二级...

  • 新生代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分析

    作者:尹木子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两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诱因存在较大差异,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公平感是诱发新生代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根源,而新生代流动人口对于政府...

  •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测量与影响因素检验——基于上海市六个区的问卷调查

    作者:李光勇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六个区的调查数据,测量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程度与检验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群体社会融合程度较高,融合程度较低与非常低者仅占调查样本的4.2%。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婚姻状况、18周岁后犯罪次数、是否接受判决、是否愿意参加社区服务、是否满意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有无收入、是否...

  • 社区情境视角下都市拾荒者的“生活图景”——基于贵阳市南明区水口寺社区的田野调查

    作者:赵莉 黄益彪 郑泽豪 刊期:2015年第09期

    本文依据笔者对贵阳市南明区水口寺社区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收集的一手资料,试着从拾荒者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社会交往以及职业认同等四个方面呈现出拾荒者的"生活图景",并对拾荒者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判断,对拾荒者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社区情境"理论对拾荒者的"生活图景"进行了理论...

  • 随迁与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梯度研究

    作者:黄颖 刊期:2015年第09期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流动人口初中生子女的饮食行为特征和健康支持情况,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之间存在的健康梯度现象。父母的迁移可以提升子女饮食的"量"和"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降低健康风险水平,因而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同时,流动人口子女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保护因素主要是人力支持和经济支持。

  • 农村闲散青少年生活现状的个案研究

    作者:王静 刊期:2015年第09期

    农村闲散青少年是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农村闲散青少年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的成长环境,不仅对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我国的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农村闲散青少年的生活现状进行个案研究,从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三个方面归纳农村闲散青少年的...

  • 农村青年闪婚的心理基础及引导路径

    作者:魏晓娟 刊期:2015年第09期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有其存在的心理基础,是农村家长及青年对婚姻的焦虑心理,对婚姻经济投入、时间成本的担忧心理,对婚恋对象态度的不确定心理,对婚姻的期待心理,以及示范效应下对闪婚的认同心理,对不良后果的可接受心理等诸多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为避免闪婚可能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必须着力改变当前农民关于婚姻的不当观念和基层婚姻登记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