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Economic Weekl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196/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周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经济时评、双周资讯_双周要闻、双周资讯、双周资讯_双周人物、双周资讯_双周公司、双周资讯_网事、封面故事_德尔塔凶猛、独家看点_特...

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国际刊号:1672-7150
国内刊号:11-5196/F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周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5121
总被引量:6583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069
期刊他引率:1
  • 欢迎国企“海归”

    刊期:2006年第22期

    继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后,中国银行近日表示,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不超过100亿股A股——很有可能,这将成为股改启动后,优质大盘蓝筹公司首度回归内地股市。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 “技术黑洞”正在吞噬中国产业

    刊期:2006年第22期

    我赞成 我觉得从上到下都能认识到问题就好,许多事情解决看来要到根儿上了。

  • 动态

    刊期:2006年第22期

    空客A320总装线落户天津;今夏预计不会“拉闸限电”;《反垄断法》迈出关键一步;境外投资购汇限额取消;外商投资A股门槛降低;日本解冻对华低息贷款.

  • 政策与法规

    刊期:2006年第22期

    国资委:严控央企领导职务消费;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出台;广电总局:9类电影要删减.

  • 数字

    刊期:2006年第22期

    724亿美元;5451.4万人;39.7%;400亿元;1999顿……

  • 声音

    刊期:2006年第22期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预期他会有非常进取的举动,同布什政策的政策一致。”

  • 人物

    刊期:2006年第22期

    李文和:“核间谍”冤案获赔160万;李克麟:“中国集装箱之父”退休;王兟:“又被名牌公司俘虏”;朱熹平和曹怀东:“封顶”庞加莱猜想。

  • 画说经济

    刊期:2006年第22期

    近日,国土资源部通过对2004年9月以来的用地进行检查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

  • 新浪雅虎百度遭侵权索赔千万

    刊期:2006年第22期

    国内索赔金额最大的一起网络歌曲著作权侵权案6月6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娱乐基地(WWW.5fad.com)同时起诉新浪、雅虎中国、百度三大网站,称其签约歌手演唱的歌曲被以铃声下载方式侵权,索赔数额高达1500万元。

  • 产业

    刊期:2006年第22期

    丝绸 在印度遭遇最大反倾销;电力 四成企业亏损;采矿业 利润持续增长。

  • 公司

    刊期:2006年第22期

    中国移动购凤凰卫视19.9%股份进军传媒业;华为收购港湾主要资产;首钢3.11亿澳洲买矿山。

  • 媒体

    刊期:2006年第22期

    中国邀请外国人“下乡”;日对华援助应追求双赢;“走出去”应重视“软环境”;中国风力发电前景乐观;广州:日本车厂的“底特律”。

  • 加强立法 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

    作者:周正庆 刊期:2006年第22期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影响正在日益加深,期货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市场,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世界在期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争夺国际定价权——中国做强期货市场的目标诉求:商品期货疯涨3年 中国成最大受害者

    作者:杨眉 刊期:2006年第22期

    “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已经成了国内经济界的一种共识。更成了近年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一张特殊的晴雨表和风景线。 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从未像近3年来这样的风云突变。也从未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人的视线和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而作为全球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或进口国。中国正在成为这轮涨价风潮的最大受害者;在付出惨重...

  • 争夺国际定价权——中国做强期货市场的目标诉求:国储“对决”伦敦铜 英雄不在胜败中

    刊期:2006年第22期

    在这些价格疯涨的大宗商品中,铜尤为引人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其上涨速度和幅度令人“目瞪口呆”,二是因为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储局”)首次以“调控”方式参与了铜的国际期货市场。这一行为后来被资本市场和媒体舆论演绎为“国际投机基金与国储进行多空对决”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