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Jingju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京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梨园英才、梨园春秋、菊园杂谈、学术交流、品戏赏鉴、菊坛聚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际刊号:1004-3837
国内刊号:11-2869/J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491
总被引量:505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公布

    刊期:2017年第05期

    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定于2017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这是党的召开前夕举办的一次全国性京剧艺术盛会,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京剧艺术创作、推动京剧保护与扶持具有重要意义。

  • 激活传统 融入时代

    作者:尚长荣 刊期:2017年第05期

    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角扮起来漂亮,老生、武生儒雅、英武,丑角灵动、幽默,花脸则要在脸上抹各种油彩,画各种图案。有句俗话说:“千生百旦一净难求。”唱花脸特别难,比如花脸行的“三大贤”: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每个人都有绝活。

  • 重人文素养 思流派传承

    作者:仲呈祥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今天我想站在一个外行的角度,谈谈京剧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养。

  • 尚长荣的“内实外准”

    作者:黄在敏 刊期:2017年第05期

    看尚长荣老师的表演,在他身上能看到尚小云先生的影子。尚小云先生那种大开大合、棱角分明,甚至步步高的唱法都能在尚老师的身上感觉到。我们来说说继承流派,或者是向表演艺术家学习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尚长荣之表演艺术——以《曹操与杨修》第四场“杀妻”为例

    作者:高牧坤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今天的传统是我们先辈不断创新的积累,今天的创新当然也应当在吃透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来创新。纵观我们的先辈,梅、尚、程、苟,马、谭、奚、杨,以及裘盛戎、张君秋、周信芳等大师们无一不是立足于传统,坚守戏曲本体的。

  • 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高一鸣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们创造艺术应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最初我们唱的较为直接,不会使用装饰音,不会用口法或者滑音等等诸多装饰音来加强我们的韵味。但是当我们掌握以后,再到更高阶段就要删繁就简了。如《珠帘寨》结尾有一句唱腔,

  • 学戏、演戏之我见

    作者:陈霖苍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从9岁开始学戏,小时候父亲抱着我到后台,见着裘先生和谭先生,他们说“这小子就是一唱花脸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随着父亲陈永玲到了大西北学戏。80年代初,

  • 尚长荣表演艺术之美学特征

    作者:周丽斌 刊期:2017年第05期

    尚长荣先生的表演艺术已臻化境,但凡看过他的戏,不论是新创剧目还是传统老戏,都会感受到他的表演中透着台词之外的“言外之意”,但却又蕴含着意内之情,这便是他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艺术境界。

  • 尚长荣表演理念和模式浅议

    作者:张伟品 刊期:2017年第05期

    尚长荣表演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前后有将近20年。这一理念可以表述为:演员以“内外功”为基础,做到“内重外准”,

  • 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学员心得

    刊期:2017年第05期

    李永顺: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花脸参加这个班本以为是走走过场,但万万没想到将近耄耋之年的尚老师却是用满宫满调、一招一式的授艺态度,认真严谨、不辞辛劳的授艺精神,把精湛的花脸表演艺术口传心授地教给我们这些求艺若渴的学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有老师的幸福以及“传承”这两个字的分量和意义。

  • 忆恩师魏希云先生

    作者:孙仁芳 刊期:2017年第05期

    魏希云先生原学梆子花旦,十八岁改习司鼓,师承清末民初杨小楼的鼓师鲍桂山先生。早年魏先生傍过不少名角,如马连良、谭富英、孟小冬、荀慧生、奚啸伯、徐碧云、张君秋等,曾在马连良早年创办的扶风社任教。

  • 追忆少年京剧团的先生们(五)

    作者:翁舜和 刊期:2017年第05期

    程玉菁是安徽合肥人,他早年搭过潘月樵、夏月润的班,拍过无声电影《凌波仙子》,主演凌波仙子,还灌制了《缇萦救父》的唱片。

  • “叶”茂根深四十载犹是青衫少年心

    作者:陈璐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6年是著名京剧小生演员李宏图从艺的第40个年头。在四十载长的艺术道路中,李宏图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对舞台的热爱与敬畏,对叶派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作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常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 我的爷爷盖叫天(二十八)

    作者:张善麟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的奶奶李慧生于1892年,她的父亲李永福祖籍北京,是同治年问第一代南下的京班艺人(盔箱)。李永福育有三子四女,长子李少堂先唱小生,拜徐小香弟子沈砚香为师,后改唱丑行。李少堂的大儿子叫李东来,

  • 何顾信先生教琴笔录(十七)

    作者:赵羽 刊期:2017年第05期

    (接上期)李平是何先生的外甥,是北京京剧院的二胡演奏员,他拉的二胡味足,有力度、有厚度,是大家公认的好。李平家住大栅栏的大力胡同,他隔壁的街坊北京京剧院弹月琴的呼庆雨也在跟先生学习,我拉京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