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杂志简介:《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265/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著、短篇报道、实验研究、临床论著、临床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国际刊号:1672-9935
国内刊号:11-5265/R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8
复合影响因子:2.42
总发文量:6826
总被引量:64218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979
立即指数:0.0527
期刊他引率:0.8228
平均引文率:8.5189
  • 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建中; 徐大启; 王锡阳; 张宏其; 周嘉辉; 黄跃平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和钛网植骨在颈椎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改善临床症状、重建颈椎稳定性以及提高植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路钢板和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疾病35例,并全部获得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100%,钛网沉降率2.8%,神经功能改善率78.6%。结论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植骨...

  • 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

    作者:杨建东; 王静成; 冯新民; 蒋百川; 贾连顺; 陶玉平; 胡翰生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术后枕颈部冬痛消失7例,明显缓解4例。1例双上肢麻木术后明显好转。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寰...

  •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疗效分析

    作者:申勇; 刘永强; 范金鹏; 吕振木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不同术式的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因素。方法自1990年1月~2006年3月,笔者共行颈椎前路手术1843例,其中具有完整资料352例,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5.1年,根据不同手术方法以及是否保留后纵韧带(PLL)分组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10.0软件对各种术式疗效...

  • 自体植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

    作者:朱国兴; 杨玉生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节段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自体植骨(椎间扩孔结合自体椎板骨粒、棘突骨块植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节段性下腰椎不稳或潜在不稳91例。结果9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74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8%。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高...

  • 经后路PLIF加BIOFLEX治疗腰椎失稳症

    作者:颜滨; 朴庆右; 陈扬; 李振宇; 闫洪印; 余铮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植入椎体间可撑开螺纹融合器PLIF及弹性椎弓根内固定系统BIOFLEX对腰椎失稳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BIOFLEX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间植入PLIF手术治疗。结果132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椎间植骨不融合情况,术后优良率97.7%。结论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螺纹融合器PLIF...

  • 钢板螺丝钉定位器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魏海温; 范启申; 江海廷; 赵志钢; 吕明 刊期:2007年第06期

    骨折愈合后二次取内固定钢板螺丝钉时,术中常遇到因内固定时间过久、骨痂生长及骨折端不断的塑形,出现螺丝钉拧不动、取不出,或因操作不当导致螺丝刀在螺丝帽沟槽中打滑,使手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白2005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使用白行研制的钢板螺丝钉定位器加上特制的钻头,对8例术中难取的钢板螺丝钉进行临床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岩; 孙俊英; 朱伟; 石岩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类型和预后关系。方法笔者收治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1例,在骨折内固定时,均行坐骨神经探查术,按MCRR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在术后24个月内,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优1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本组无一例出现医源性...

  • 急性膝关节交锁脱位一例

    作者:隋明家; 邢志远; 田兴; 邰新宇 刊期:2007年第06期

    笔者2007年1月1日收治急性膝关节交锁脱位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0岁,乘车时摔倒,左膝当即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来诊。查体:左膝肿胀,膝关节屈曲外翻畸

  • 髋臼前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作者:牛云飞; 王家林; 张春才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髋臼前壁的解剖厚度,为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术中预防内固定进入关节提供依据。方法解剖男女各8具成人新鲜冷冻尸体骨盆标本,对髋臼前柱壁采用“3-6”分割法,于交点处垂直于髋臼前壁逐个钻孔,分别测量不同分割点髋臼前壁厚度以及髋臼前柱壁宽度、髋臼直径及深度。结果根据“3-6”分割法,髋臼前壁内1/3各分割点厚度波动于:男...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

    刊期:2007年第06期

  • 髋臼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顾海伦; 段景柱; 王欢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影响髋臼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例髋臼骨折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术前及术后7~10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并对11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髋臼骨折术后发生DVT有18例,DVT发生率为17.65%(18/102)。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

  • 不同骨质密度下生物型及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入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范洪辉; 李冬松; 周振平; 关继奎; 刘建国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同骨密度下股骨假体类型选择进行模拟对比力学实验,从而确定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股骨假体的标准,为患者选择股骨假体类型提供骨量上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olidworks计算机软件建立人体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不同年龄段骨质的密度及弹性模量分别输入计算机,模拟人体单足站立状态。测量2种人工股骨假体在不同股骨密...

  • 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作者:杨玉辉; 王金成; 高忠礼; 张力; 张汉阳; 李新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术后早期疗效。方法124例老年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4岁,分成2组:A组62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2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的指标包括:皮肤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总体...

  • 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的建立

    作者:李鉴轶; 焦培峰; 张美超; 赵卫东; 聂兰英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方法采集健康成年志愿者膝关节的CT影像,并采集志愿者保持某一姿势时互成直角的正侧位X线平片,先进行膝关节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再现2张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采用2D/3D图像配准还原摄X线平片时膝关节的位置,计算2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结果利用...

  • 可膨胀髓内钉结合弹性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周祖彬; 陈云丰; 曾炳芳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on^TM系统结合弹性钉在治疗胫骨腓骨折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笔者采用可膨胀髓内钉Fixon^TM系统结合弹性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3岁。5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其余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胫骨骨折均行闭合复位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55min。15例随访4~6个月,平均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