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2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源环境研究_环境资源法、资源环境研究_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管理与经济、新闻与传播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际刊号:1671-0169
国内刊号:42-1627/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08
复合影响因子:3.54
总发文量:1385
总被引量:12652
H指数:42
引用半衰期:4.3966
立即指数:0.1667
期刊他引率:0.9255
平均引文率:12.303
  • 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李建华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说法、新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而提出两个"必须认识到":"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

  • 从宣传到引导: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历时性考察与思辨

    作者:沈正赋; 刘传红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从历时性的视角来考察和审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形成之前的理论涵养;二是成型之后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三是新媒体时代的思想创新。在这三个历史发展区间,新闻舆论传播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即核心理念由先前的"宣传"逐渐演变为当下的"引导"。舆论引导不仅是新闻舆论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和结晶,而且是新媒...

  •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自然解放论”的借用与改造

    作者:王雨辰 刊期:2017年第06期

    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就是要把人的感性和自然界从以资本为基础的技术理性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培育人的具有批判否定能力的"新感性",为建立一个非压抑性的文明和审美化的生活创造前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借用和改造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中关于技术理性批判、新感性概念和和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建构其理论体系的。主要体现在把马尔库...

  • 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实证研究:1998—2013——基于全局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作者:王兵; 侯冰清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文基于DEA-Global-Malmquist模型,从强度角度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地区1998—2013年的全要素绿色效率、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绿色效率和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8—2013年间,中国全要素绿色效率平均值为0.576 1,投入效应是主要来源;中国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年均增长0.032 2,技术进步...

  •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雾霾污染治理?——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晨跃; 徐盈之 刊期:2017年第06期

    基于新常态下我国雾霾治理的背景,利用我国30个主要城市的2003—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并分区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雾霾治理影响机制与路径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国的雾霾治理,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能源消耗结构而间接影响雾霾治理,通过技术进步水平...

  • 税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财政分权视角

    作者:李香菊; 贺娜 刊期:2017年第06期

    采用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IPAT模型,从财政分权视角,研究了整体税收负担、税收征管以及不同税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税收负担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弹性较小。在财政分权的影响下,税收负担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加强,税收征管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税收征管水平提高,环境污染...

  • 河长制四题——以行政法教义学为视角

    作者:戚建刚 刊期:2017年第06期

    行政法建构河长制的目标是实现整体性治理,克服河湖行政执法碎片化现象,将河湖行政执法中的以政府职能部门为本位的利益观转变为作为整体的政府为本位的利益观;行政法建构河长制的基础是明确河长的职权(责),即需要将河长治理河湖的职权(责)来源形式再合法化,以及职权(责)之再类型化;行政法建构河长制的关键是确立整体性协调机制,即建立河...

  • 论国际气候变化法的生成

    作者:李化 刊期:2017年第06期

    IPCC的1990年"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排放正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在人类活动排放大气层中的全部CO2中,燃烧矿物燃料占70%~90%,其余10%~30%则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利用所致。气候变化正不断吞噬人类生存空间,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变动和国际秩序的革新。20世纪90年代后,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强制性抑或自愿性:我国碳标识立法进路之选择

    作者:罗英; 王越 刊期:2017年第06期

    碳标识制度因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环保成效而在域外广泛适用。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为产品加贴碳标识,国务院也于2016年底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推动绿色标识制度的发展。然而,法律层面的立法空缺使得碳标识制度推行面临多重困境,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强制抑或自愿的推行方式。...

  • 迈向复合型环境治理——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发展与转型分析

    作者:张萍; 农麟; 韩静宇 刊期:2017年第06期

    我国的环境政策需要历史性分析视角,需要在社会转型、结构巨变的框架下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环境保护在与极左思想的斗争中逐步确立了合法性地位,又经过数十年发展才完成了环境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关政策工具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和变化,环境治理也从重点治理到全面治理,进而迈入了复合型治理的新的历史阶段。复合型环境治理既包...

  • 城市垃圾分类何以成功?——来自台北市的案例研究

    作者:吴晓林; 邓聪慧 刊期:2017年第06期

    政府干预是城市垃圾分类秩序建构的重要条件。既有研究对政府构建垃圾分类秩序的研究处于"政策主张"层面,疏于解答"政府干预如何奏效"这个关键问题。本文引入政府干预的理论框架,对台北市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在垃圾分类无序的背景下,台北市首先依靠立法、行政处罚与监督、强制收费等强干预手段,将垃圾分类成本"内部化";同...

  • 浅议网络传播规律

    作者:丁柏铨 刊期:2017年第06期

    网络传播与其他传播,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网络传播规律是这样的规律:同网民各发其声与从众之声同时存在的传播相联系的规律,同"碎片化"信息与系统化观点交互作用的传播相联系的规律,同个体性传播与圈层化传播共存共荣的传播相联系的规律,同官方和媒体与精英和"草根"共同参与的传播相联系的规律,同关于事件的历时性留存与共时性...

  • 技术·权力·结构:网络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嬗变

    作者:张殿元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中国大陆,与公私不分的政治大一统时代的"代表型公共领域"相比,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类公共领域"既部分还原了概念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权"属性,也表现出了与西方自17世纪开始持续近300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不尽相同的复杂性。一方面,在推进公民信息获取、议题参与和理性交往上,网络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潜能,技术的赋权无疑让更多的人在网络...

  • 传教士女性启蒙文学译介与中国妇女现代启蒙

    作者:赵彦乔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传教需要、自由派神学和社会福音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从1890年代初至1930年代末,在华新教传教士发起了一场旨在启蒙中国女性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传教士以文学为载体,从社会责任、自我意识、婚姻家庭等多方面对中国女性进行现代思想的启蒙,促使她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和角色。启蒙文学译介调和了基督教信仰和现代性主张,在基督教的精神坐标系下引入...

  • 中国经济增长、建设用地扩张与用地-产出比率——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作者:王群; 王万茂 刊期:2017年第06期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直接影响我国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已引起我国学术界的严重关注。现有成果中均将两者视为独立要素研究其间的关系。本文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视为一个整体,针对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土地要素,应用用地-产出比率(LOR)这个范畴作为两者关系合理性的分析工具,并运用经济增长率(G)、建设用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