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杂志简介:《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02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非常视角、基层行路、校园律动、速览、特稿、理论前沿、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生涯规划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国际刊号:1009-0576
国内刊号:11-4028/D
全年订价:¥ 350.4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5245
总被引量:9516
H指数:36
立即指数:0.0501
期刊他引率:0.9945
平均引文率:0.7859
  • 求职前夜不平静

    刊期:2004年第21期

    这段时间,编辑部的电子信箱里天天都能接到一些学生的来信,询问有关今年就业的一些情况。在他们的来信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焦虑。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们也昼帮助他们缓解在求职之前的压力,放松一下他们已经上了弦的心情。但作为站在校园外的人,自然不能深切体会他们此时的全部感受。十一月的校园已开始弥漫着一种燥动的情绪...

  • 面对面

    刊期:2004年第21期

  • 就业热线

    刊期:2004年第21期

  • 做人要厚道

    作者:圭臬 刊期:2004年第21期

    《手机》里费老的名言“做人要厚道”一夜之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之所以想起这句话,起因是由于最近研究生报考中的两项规定,一是研究生招生时,高校对考生的“品德”实行一票否决,品德不合格者将不能录取,二是考生报名要签诚信书。

  • 唐僧传·庸才领导人才

    作者:老邪 刊期:2004年第21期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是搞不明白,唐僧这么一个只会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命”的和尚,怎么能领导这样几个本事高强的徒弟呢?不要说是孙悟空,就是那个贪吃的八戒、一脸苦相的沙僧,唐僧骑的小龙马,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角色?年岁渐长后,才明白,庸才领导人才、干才,甚至是天才,是古今不易之规,而且自有一套领导艺术。

  • “有一棵小草就有一滴露珠”

    作者:远足99 刊期:2004年第21期

    网友阿辛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找工作能力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无独有偶的是,一贴“我们大学生是后娘养的吗”,南京某高校04届毕业生夏爱(网名)由此开贴,对母校当头棒喝。先不说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单就世俗的一套标准上头没人就业无门。这是一个现实,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它牵扯到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就业这么简单,而是和许多深层的事件有着...

  • 学生献血的背后主使

    作者:胡镇途 刊期:2004年第21期

    据10月10日《天府早报》报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区“强迫性”组织数百名将于明年毕业的本科生献血。该校方面甚至表示,对符合献血标准却拒绝献血的学生,将依校规进行取消其各类荣誉称号的评选资格、取消获得各类奖学金、贷学金和公费医疗的资格等处罚。

  • 大学生应让自己合格

    刊期:2004年第21期

    我也是一名2003届的大学生,我看了大家的帖子之后,我觉得还是2005届及以前的人说话要更具有客观性,这可能是社会给我们的启发吧,想想在校园的时候我们都是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我们经历了工作和社会的点点滴滴,变得更适合社会了,其实我一直都很关注大学生教育和就业的问题,早在

  • 对于乞丐,该用哪中手?

    作者:zhaoligang 刊期:2004年第21期

    我习惯于左手掏钱,右手则常做打人状;因此我的左手表示同情,右手意味着愤怒。我要说的是对于乞丐,尤其是儿童乞丐,我该用哪只手?

  • 大学就是全社会的大学

    刊期:2004年第21期

  •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免费享受宾馆式服务引发争议

    作者:谈洁 刊期:2004年第21期

    舍大扫除、取包裹这些原本自己做的事情如今不用大学生自己烦神了,南京理工大学近日为学生们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宾馆式”服务的免费服务。

  • 读了三年没学到知识 南京妇女研究生告母校讨还学费

    作者:殷学兵 刊期:2004年第21期

  • 学校设重金奖励大学生鼓励其为校道湖泊命名

    作者:薛冰; 杨冬生 刊期:2004年第21期

  • 东北林业大学在学校网站曝光恶意逃款大学生

    作者:张强 刊期:2004年第21期

  • 奖学金,另一种名利场的角逐游戏?

    作者:张玲 刊期:2004年第21期

    上大三的小刘正为寻找实习单位的事儿操心,听见手机响就赶紧接听电话,末了连连抱歉:“不好意思,正托个师兄给我联系实习单位呢,说好了今天下午回话。”面对记者的提问,小刘脱口作答:“奖学金?当然是能拿越多越好啦!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再说了,大学期间没得过任何奖学金,简历上多难看啊!怎么和别人竞争?”在小刘看来,实践经验、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