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中国慈善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Philanthropist

杂志简介:《中国慈善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13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社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557X
国内刊号:10-1130/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2013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782
总被引量:50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0.1932
  • 阿拉善SEE7任会长的故事

    刊期:2017年第12期

    发端于13年前内蒙古阿拉善盟月亮湖畔的阿拉善SEE走到今天,不在任何人最初的预料之内。包括其创立者们。包括外界或期待或怀疑的一众看客。

  • 影像

    刊期:2017年第12期

    12月1日,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镇石笋小学,孩子们戴上VR眼镜,置身于气势恢弘的北京故宫,探索奇妙神秘的海洋世界。这一天,联络互动希望小学捐赠仪式在这所小学举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络专项公益基金于去年9月29日成立,

  • 给流浪者一个极简主义的家

    刊期:2017年第12期

    随着纽约市内可用土地与价格合理的住房日益稀少.无家可归者的数量正在稳步上升。最近,一个新的建筑项目希望能利用城内现存高层建筑侧边墙壁外的垂直空闲空间,建造一种新型房屋单元,以容纳那些暂时没有家的人。

  • Facebook的新目标:任何人皆可成为导师或找到导师

    刊期:2017年第12期

    “导师”不仅存在于大学校园中,事实上,在人们努力达成目标的任何过程中,导师无处不在,并经常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近日,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推出了一款名叫“导师与支持”(MentorshipandSupport)的新产品,旨在连接具有类似经验或目标的陌生人,帮助用户寻找并培养导师关系,并得到自身所需的经验或帮助。

  • 从橄榄球到皇冠——父亲角色的“进化”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一位父亲温柔地把身子倾斜过来,看着他的女儿为他涂指甲。他戴着一条毛茸茸的粉色羽毛围巾,而她戴着一顶皇冠:另一位男士微笑着倾听女儿说话,孩子坐在橱柜上,旁边是一个擀面杖、一只量杯和一台电脑。她正在搅拌盆中的材料,而他在帮忙固定容器。

  • 声音

    刊期:2017年第12期

    “阿里巴巴和腾讯拥有中国最出色的年轻人、技术、资金以及社会影响力,我们应该善用这些优势,帮助更多的人。可能我们生下来就应该做这些事。”

  • 捐赠

    刊期:2017年第12期

    达利许世辉家族向惠安一中捐10亿巨资 11月初,达利食品董事长许世辉家族向家乡福建惠安一中捐款10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建设惠安一中新校区,并将以许世辉儿子的名字命名,其他3亿元作为惠安一中教育基金。此前,许世辉已捐资2亿元设立“达利教育基金”,每年从基金中提取100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和助学。

  • 观察

    刊期:2017年第12期

    美国“Giving Tuesday”募款2.74亿美元超过去年 11月28日,美国“GivingTuesday(周二回馈日)”活动连续第6年开展,年度在线捐款预计达到2.74亿美元,远远超过2016年度募捐总额1.77亿美元。“周二回馈日”是“92ndStreetY(92街希伯来男女协会)”和UnitedNationsFoundation(联合国基金会)于2012年创办的感恩回馈活动,于每年感恩节后的...

  • 数据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中国537家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超300亿元 11月16~1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19次年会召开,会议透露了我国高校基金会的相关数据:目前全国高校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537家。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50%。2016年,全国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超过70亿元,公益支出...

  • 阿拉善SEE会长接力--会长传旗

    作者:白筱 刊期:2017年第12期

    十几年前,刘晓光像胡杨一样屈膝跪在大漠上,同时,也无形中竖起了一面旗。此后,每一任会长都有不同的治理风格,也带来新的发展理念。他们不断遇到问题,产生矛盾分歧,又不断去凝聚共识,让这面旋帜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丰富。

  • 刘晓光:跪地成旗

    作者:白筱 刊期:2017年第12期

    头顶浓云无边,脚踩万里黄沙,刘晓光被眼前景象撼动,灵魂震荡,不由得屈膝跪下,流泪忏悔着,将一抔黄沙捧到眼前,仰天长叹。这一跪,跪成了一面旗

  • 妥协者王石

    作者:李天骄; 张旭 刊期:2017年第12期

    在阿拉善SEE,王石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阿拉善SEH带给他的启发和改变,也许远非别的经历所能够给予,从这一点上而言,他于阿拉善SEE、阿拉善SEE于他,皆自有不同意义

  • 搭桥者韩家寰

    作者:张玲; 张旭 刊期:2017年第12期

    在韩家寰和一群台湾企业家会员的努力下,一些重要的环保理念和制度融入了阿拉善SEE的DNA里。去年,在阿拉善SEE成立12周年之际.第六任会长钱晓华对韩家寰说:“在阿拉善SEE,两岸已经统一了,你就是一个例子。”

  • 冯仑:信公益者得救赎

    作者:琪桑; 张旭 刊期:2017年第12期

    最初的激情与梦想历经十余载磨砺成一条通向善治的路,阿拉善SEE进入自驱动时代.作为铺路者和阿拉善SEE第四任会长.冯仑自觉光荣.“感觉像做了一次哈佛或北大的校长一样”

  • 任志强:心本向善

    作者:谢舒; 张旭 刊期:2017年第12期

    2014年到20l5年,任志强担任阿拉善SEE第五任会长期问,大概四百六七十天,相当于三分之二时间在为阿拉善SEE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