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杂志简介:《应用化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128/O6,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辑序言、综合评述、通知·启事、研究论文、信息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国际刊号:1000-0518
国内刊号:22-1128/O6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9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被引量:31098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4.9426
立即指数:0.0334
期刊他引率:0.9227
平均引文率:12.0243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飞;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刊期:2004年第09期

    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几个方面研究进展:如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合体、电池结构以及电池性能等,论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预测了DMFC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 氮化硼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丽娜; 李锁龙; 高峰; 陈军 刊期:2004年第09期

    综述了氮化硼(BN)纳米管的最新研究进展. 介绍了BN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学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机理. BN纳米管的能带宽隙为5.5 eV, 与直径、螺旋性、管壁层数等无关,这一点与碳纳米管不同. BN纳米管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好的耐热性,可用于合成一些BN纳米复合材料. BN纳米管的低密度及多孔结构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 将B...

  • β-环糊精键合改性介孔硅胶的表征和吸附性能评价

    作者:范毅; 冯钰锜; 达世禄; 施治国; 徐丽 刊期:2004年第09期

    以3种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介孔硅胶为基质,采用2种不同的键合方法将β-环糊精引入到介孔材料体系中,结果表明,采用先将偶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再在较大体积的反应溶剂中与硅胶键合的方法可得到较大的键合量. 考察了键合前后的介孔硅胶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的引入使硅胶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有较明显的下降,孔结构发...

  •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作者:纪晓丽; 余樟清; 倪沛红; 邵亚军 刊期:2004年第09期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 FT-IR、1H NMR、13C NMR和19F 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三元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在55~65 ℃范围,升高温度,使聚合...

  • CsNO3-C2H5OH-H2O三元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溶解度及相关物性

    作者:李淑妮; 翟全国; 胡满成; 夏树屏; 高世扬 刊期:2004年第09期

    采用自制微型平衡溶解度测定装置,研究了CsNO3-C2H5OH-H2O三元体系在-10、10、30和50 ℃这4个温度下的液固相平衡,测定了液相的密度和折光率数据,利用"湿渣结线法"确定出4个温度下平衡固相均为无水盐,绘制了该体系的等温相图. 用经验关联方程ln Y=A0+A1x+A2x2+A3x3对溶解度、密度和折光率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较好,同时给出了C2H5OH对CsNO3的...

  • 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

    作者:苏光耀; 李朝晖; 王霞瑜; 高德淑 刊期:2004年第09期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室温离子液体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EMIBF4),通过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将其作为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增塑剂,制备出弹性聚合物电解质膜. 热失重分析显示EMIBF4可明显增强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 循环伏安法研究此种聚合物电解质膜对不同金属集流体(Ni,Al,Cu)的电化...

  • 相转移法制备LiNi1-xMnxO2及其电化学性能

    作者:柴小琴; 刘长久; 尚伟 刊期:2004年第09期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LiNi1-xMnxO2粉体. 应用XRD、SEM、IR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及形态特征. 将粉体材料制备成电极,并与负极锂片组装成模拟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Mn可增强Ni-O键的强度,有利于LiNiO2 2D层状结构的稳定. 当n(Li)∶ n(Ni)∶ n(Mn)=1.24∶ 0.9∶ 0.1,在720 ℃焙烧24 h时,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可逆性好、活性增强、工...

  • 乳酸在Ni-PTFE复合电极上的电氧化

    作者:黄紫洋; 赵崇涛; 郑小安; 朱则善 刊期:2004年第09期

    以镍为基材,恒电流阴极电镀Ni-PTFE(聚四氟乙烯)制得疏水性复合电极,测得镀层PTFE的质量分数为6.7%. 将该电极应用于乳酸电氧化制备丙酮酸的研究,实验中测定了阳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电极稳定性等电化学特征,电氧化过程的电流效率为34%,乳酸的转化率可达72%,表明了Ni-PTFE复合电极对乳酸电氧化制备丙酮酸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在超临界CO2中的双组分接枝

    作者:龚亚峰; 张子勇; 张爱丰 刊期:2004年第09期

    在超临界CO2介质中,颗粒状的聚丙烯与马来酸酐、苯乙烯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生成了聚丙烯-g-(马来酸酐-苯乙烯). 探讨了双组分单体的摩尔比,溶胀温度和时间,反应压力和时间等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苯乙烯作为一种共聚单体能够明显提高双组分的接枝率. 在50 ℃和10 MPa压力下溶胀2 h后,升温至125 ℃、17 MPa时反应4 h,双组分接枝产物的最大接枝...

  •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潮气双固化体系

    作者:齐宇颂; 曾兆华; 杨建文; 陈用烈 刊期:2004年第09期

    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γ-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胺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预聚物,预聚物属于宾汉流体. 用GPC方法测得预聚物的分子量分散度为1.12,用FTIR和光DSC(DPC)方法研究了预聚物的固化行为,光聚合反应的转化率为56.3%,用TG等方法研究了光、潮气固化膜的膜性能,发现光固化膜的电性能、热性能...

  • 双(烷基二茂铁基)丙烷的合成及其燃速催化性质

    作者:边占喜; 赵庆华 刊期:2004年第09期

    采用浓H2SO4-CH3OH体系作催化剂,使单烷基二茂铁、双烷基二茂铁分别与丙酮进行非均相缩合反应,用柱层析分离得到了2,2-二(单烷基二茂铁基)丙烷和2,2-二(双烷基二茂铁基)丙烷2个系列的化合物. 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物料配比n(烷基二茂铁)∶ n(丙酮)∶ n(浓硫酸)∶ n(甲醇)=1∶ 0.55∶ 2∶ 6.7,在80~90 ℃反应4~6 h,用元素分析、FTIR、1H NMR对这些...

  • 碳纤维表面酰氯化及其与尼龙6的接枝 Ⅰ.接枝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作者:林志勇; 叶葳; 林金清; 曾汉民 刊期:2004年第09期

    通过碳纤维(CF)表面官能团的酰氯化,采用阴离子接枝反应制备了表面接枝尼龙6(PA6)的碳纤维. SEM观察表明,接枝PA6的CF表面呈粗颗粒状形态. XPS结果表明,CF表面N/C 比例由接枝前的0.030提高到接枝PA6后的0.061. 接枝率达2.1%以上. 接枝PA6的CF增强了CF与PA6复合材料界面的相互作用,剪切强度提高了14%.

  • 碳纤维表面酰氯化及其与尼龙6的接枝 Ⅱ.碳纤维接枝复合材料CF/PA6的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作者:林志勇; 林金清; 叶葳; 曾汉民 刊期:2004年第09期

    用DSC研究了碳纤维(CF)表面阴离子接枝尼龙6(PA6)后复合材料CF/PA6的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 结果表明,未接枝的CF对PA6结晶起异相成核作用,使PA6的结晶度增大. 接枝改性CF增强了两相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成核,但使PA6大分子链的运动受到约束,使PA6的结晶度减小. 接枝导致CF/PA6复合材料界面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具有较高的诱发横穿晶能力. 等温熔融...

  • 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快速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何立芳; 林丹丽; 李耀群 刊期:2004年第09期

    通过选择合适的能量差(Δν=1 300 cm-1)并结合导数技术,对2,3-苯并芴、3,4,8,9-二苯并芘、苯并[α]芘和2,3-苯并蒽进行了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分析. 结果表明,样品只需经1次扫描,即可利用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对上述多环芳烃(PAHs)进行同时分析和定量测定;二阶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测定结果表明,2,3-苯并芴、3,4,8,9-二苯并芘、苯并[α]芘和2,3-苯...

  • 硅取代聚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作者:邢欣; 李效东; 郭爱青; 曹峰; 鲍晓恒; 王军 刊期:2004年第09期

    通过聚甲基硅烷(PMS)的高分子反应合成了硅取代聚硅烷,取代度为43%,其结构通过FT-IR、1H NMR、29Si NMR、UV、GPC等分析得到了确认. 该聚合物可溶于甲苯、THF、氯仿等有机溶剂,可通过交联反应提高其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