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Knowledge

杂志简介:《语文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41/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国际刊号:1003-6210
国内刊号:41-1041/H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430000014603138
复合影响因子:0.08
总被引量:2857
H指数:15
  • “经典语文”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作者:金中 刊期:2017年第03期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记忆,是民族文化的最显著的印记,是民族文化永恒的标志。”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对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课程开发。环顾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梳理传统语文以及现代语文教育的历程,“经典”与“语文”是一组永远不会过时且尚须我们不断探究的话题。

  • 让思维的火花在“问题”中绽放

    作者:魏为秋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标在征询意见稿中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

  • “天姥山”为啥会那么高大?

    作者:董旭午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位于今浙江新昌东面的天姥山,海拔818米。它附近的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五岳中的泰山海拔1545米,华山海拔2160米,衡山海拔1290米,恒山海拔2017米,嵩山海拔1440米。《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李白真的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些情况(具体数字可能真的不知道)吗?显然不太可能。

  • 思辨力:论述文中的钙质

    作者:陈益林 刊期:2017年第03期

    早在2016年高考前夕,不少专家就指出,2016年高考作文将着重考查考生的思辨力。结果高考卷一出来,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题目就验证了专家预言不虚。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感叹,2016年的高考作文不好写,尤其是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文学才情难以发挥,平时准备的写作素材用不上,好不容易凑足800多字,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

  • 例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插图

    作者:潘红义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必修1—5册,大约使用了121幅插图。这些插图,或提供作者画像照片,或穿插课文背景图片,或描摹文中人物肖像,或展现文章故事情节,或再现文本相关场景。整套教材可谓图文并茂,既古色古香,又时尚大气。

  • 人物·题目·可能的拓宽——我读《最后一个便士》

    作者:王敏维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最后一个便士》是苏教版新教材上的一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I.V玛利斯。此文篇幅很短,不到1000字,但是文中蕴含的情味却相当丰富。小说较好地表达了善良、感恩的思想主题一这样的主旨解读比较浅,其中还有更深刻的寓意。我以为,要解读好课文的主旨,就要注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由人物生成的情意关系。

  • 用教材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作者:袁金玲 刊期:2017年第03期

    教学实践中,我的多节课上学生总是那样被动.课后的反思使我意识到,我应该用适当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用教材精神唤醒学生的精神成长.我想,如果能用教材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巧妙使用教材,不断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思索的精神、表达的勇气、交流的愉悦,学生们就能在获得知识积累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这...

  • 永恒的遗憾在风中飘荡 ——对卞之琳《断章》的一种解读

    作者:曹传安 刊期:2017年第03期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鲍勃·迪伦的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意蕴深长,惆怅悠远.类似的,每读卞之琳的《断章》,亦觉一种永恒的遗憾在风中飞扬飘荡,惆怅、彷徨,心醉、心碎.虽然像作者所说,这首小诗仅是截取了生活中饶有戏剧性的场景,刻意做"冷血动物",其中并没有强烈的主观抒情...

  • 枇杷树"吾妻""手植"的文章学依据

    作者:李子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文学评论家一直认为:明无文章,唯《项脊轩志》一篇.事实上,就这一篇《项脊轩志》,许多人也没有读透彻. 《顷脊轩志》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存在歧义,许多老师拿不准。有的老师认为,枇杷树是“吾妻”“手植”的。

  • 从《背影》和《父亲与我》看中西父爱文化的异同

    作者:胡漪; 胡书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常言道:母爱似海,父爱如山.父爱像母爱一样宽广深厚,神圣伟大.它不分时间、地点、种族、国界,备受中外作家关注,成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母题.朱自清的《背影》、诺奖得主瑞典作家派·拉格奎斯特的《父亲与我》就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两篇散文都用朴实清新的文字,真切动人的画面,歌赞美好的父子亲情,感情浓烈,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外文学史上...

  • 是毁灭,还是救赎? ——从别里科夫形象解读看文本解读的引导

    作者:田小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阅读鉴赏"的经典篇目,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后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别里科夫作为文本解读对象成为这篇文章的解读重点.身为讲授者和旁听者,笔者有一个疑问总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面对别里科夫,是毁灭,还是救赎?究竟哪一种更有教学意义?

  •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朱莉莉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初读文本,读出一个真实的阿长(《朝花夕拾》引出阿长,交流对阿长的初步认识) 师:(c朝花夕拾》中鲁迅主要提及了四个人物,恩师、朋友、父亲,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阿长,着墨最多的偏偏是阿长。同学们说一说(嘲花夕拾))中,有哪几篇文章提到了阿长?

  • 三读,散文教学的应然 ——朱莉莉老师执教《阿长与〈山海经〉》简评

    作者:张增光 刊期:2017年第03期

    散文是初中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一种文体,是"一曲心灵的歌,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又具有弹性力度的文体"[1],其核心内容是"情感和语言".因此,散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敏感度,让学生进入作品的灵魂世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 目中有"人"教语文 ——朱莉莉《阿长与〈山海经〉》课例评析

    作者:刘凡保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中有"人"教语文,是朱莉莉老师一贯的教学主张,也是她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陈如平所长强烈呼吁:要彻底改变"目中无人"和"课中无生"的现象.在《阿长与〈山海经〉》课例中,朱老师是如何做到目中有"人"的呢?笔者试从文本客体(阿长)、文本主体(鲁迅)、学习主体(学生)三个方面评析、鉴赏朱老师的教...

  • 醉美的秋景唯美的颂歌 ——《秋颂》课堂实录

    作者:董一菲 刊期:2017年第03期

    师:(师生问好)同学们,看题目《秋颂》,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大家来看"秋",这是一个名词,一个极大的名词.孩子们想一想,从时间上来说,它占去了一年中的四分之一,而在秋天里又有无限空间,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从哪里写起呢?一个不到一千字的短文要写尽秋的风采,那就要看它的开篇,同学们和我一起看看罗兰是怎么表达的,拿起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