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Knowledge

杂志简介:《语文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41/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国际刊号:1003-6210
国内刊号:41-1041/H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430000014603138
复合影响因子:0.08
总被引量:2857
H指数:15
  • 言语形式:阅读教学的取向

    作者:孙晋诺 刊期:2016年第19期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读懂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文本的表达形式。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只有弄清了形式,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才能懂得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形式"表达。一、理解词语要尊重文本表达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必须以语言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方式.

  • 法式以尽意,模范而寄情——以《声声慢》为例分析“抒怀词”抒情模式

    作者:宋海龙; 张毛毛 刊期:2016年第19期

    韦勒克说:"一个时期的文学史,就是一个由文学的规范、标准和惯例的体系所支配的时间的横断面。"[1]对于古典诗词来说,文学的规范、标准和惯例往往体现为抒情模式、审美意蕴。置诸诗词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的"这一首",还需要引导学生建构古典诗词的抒情模式,体味古诗词的审美意蕴,理解抒情达意的情感逻辑。[2《]声声慢》作为李易安南...

  • 要“适度”而非“失度”——我看《老王》中的“不老实”

    作者:贾桂强; 刘春凌 刊期:2016年第19期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应注重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然而,在多维度个性化解读与单一性文本价值取向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也正是这距离,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之一。文学作品的解读多种多样,但在笔者看来,解读文学作品重在把握中庸的法则,即"不过"也没有"不及"。

  • 《故都的秋》疑难探究

    作者:孙天章; 樊玲丽 刊期:2016年第19期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名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这篇佳作时,也亲自感知了其在不同时期行文的变化,故不揣浅陋,想简述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就教于方家。文章第二自然段末有这样一句:"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对这句话,学生感到费解,而《...

  • “棒打萝卜”非“棒打”

    作者:赵梓含 刊期:2016年第19期

    《鉴赏家》中有这样一句话:"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这"棒打萝卜"是什么意思?在笔者参加的一次研讨课上,一位教师投影了两个中等的青萝卜图片后,便引用红军长征时"棒打萝卜"的典故来作解释——长征时,由于红军人数多,厨房的菜刀不够用,当地人就用木棒将萝卜打碎,然后用清水煮……笔者将"棒打萝卜"输入百...

  • 从比较区别小说的铺垫与伏笔入手解读文本——以《山羊兹拉特》为例

    作者:鲍周生 刊期:2016年第19期

    文本解读的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文本就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即使同一个文本也有不同的切入点。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经过十年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了较为成功的"形象三维组合分析法、还原法、比较法、关键词语换词法、错位美法、艺术形式分析法"等方法[1];其中,比较法包括对文本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比较。艺术手法中的铺垫与伏笔,读者往往容...

  • 从版本差异中读出审美情趣——对师陀《说书人》文字修改的思考

    作者:张永生 刊期:2016年第19期

    2014年6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修订后,师陀的《说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简称"上海版")出现在其中。初读《说书人》这篇小说,我有几个句子始终理解不透,于是找来《师陀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河大版"。该版《说书人》选自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果园城记》,是初版)进行对读。通过比较,我发现高中教材...

  • 追求文本解读中的“自觉”之美

    作者:张娟 刊期:2016年第19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鉴赏"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一要求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硝烟滚滚的题海战中为学生注入一股清沁心神的泉流,带领他们走进充满浓郁"语文味"的...

  • “STEM+”引领语文学科华丽转身——传统课堂转向、转型之思

    作者:徐俊 刊期:2016年第19期

    在美国,"ST EM"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例如,对于南京的美食"活珠子",首先我们提出问题,鸡蛋为什么会变"活珠子"?这是科学(Science)。接着研究怎样让鸡蛋变为"活珠子",这是技术(T echnology),然后要制造一个生产车间实现让鸡蛋变为"活珠子",这是工程(Engineering),最后进行数据采集、样本分析,这就是数学(M athem atics...

  • 不一样的精彩 不一样的收获——特级教师李仁甫行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探究

    作者:自永军 刊期:2016年第19期

    冰心曾经说过,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做到三个"一",即一手好书法、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怎能评析他人文字,怎能指导青少年写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有了些许感想、感受,却无法用更好的语言文字使之"固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岂不误人子弟?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仁甫的专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

  • 多元审美,层层深入——《荷塘月色》教学例谈

    作者:程扬 刊期:2016年第19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会很容易记清楚一些明星新闻、体育新闻或一首歌词,但是背下知识点却十分困难,就算记住了也很快就会遗忘。这不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弱、记忆力差,而是因为那些娱乐信息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在接触过程中就无意识地记下了。所以,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时,他们就会很难再有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

  • 引导学生在文字中鉴别审美——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培育的思考

    作者:李旭俦 刊期:2016年第19期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理解分析、修正评价标准,进而改善思维流程,最终实现合理的、反思性的语文学习。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伴随中学语文学习始终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文字领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不断引导学生在批判性阅读进程中练好自己的阅读审美能力。一、批判性思维体现在对作者文字的质疑上...

  • 咬文嚼字:《散步》背后的浅文深教

    作者:唐华凤 刊期:2016年第19期

    《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厚、构思精巧的散文,叙事非常简单。莫怀戚先生选取关于散步的生活小事来展现一家人相亲相爱、体谅宽容、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篇散文正如王安石所写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远观还是近视,都有不同的美感。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尝试着从咬文嚼字入...

  • 课堂理应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

    作者:刘道俊; 庙诗仙 刊期:2016年第19期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这种交往与对话就是一种"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多向互动,而课堂教学的流动离不开师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见课堂一直处在"动感"之中,即一种动态的生成之中。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就应...

  • 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以杜甫《春望》为例

    作者:瞿文亮 刊期:2016年第19期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否到位、有效,直接关系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标中对于初中阶段古诗词的学习也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古诗文教学"少、差、慢、费"等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少、学生积累慢、课堂教学费时费力。针对以上情况,根据教学实际,笔者探索出了一条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