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Knowledge

杂志简介:《语文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41/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国际刊号:1003-6210
国内刊号:41-1041/H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430000014603138
复合影响因子:0.08
总被引量:2857
H指数:15
  • 刺点的发现与表达——“摄影与写作”课堂实录

    作者:高东生 刊期:2016年第09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堂课结合图片进行写作训练,主题是"刺点的寻找与表达"。我首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刺点"的概念。"刺点"是法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他说:刺点常常是一个细节,即摄影作品的局部,这个要素,从照片上的场景里像箭一样射出来,击中了我。我们针对一张摄影作品的写作,其前提就是找到这个刺点,...

  • 摄影与写作:走向综合课程的教学新技术——评高东生老师《“摄影与写作·刺点的发现与表达”课堂实录》

    作者:陈礼林 刊期:2016年第09期

    摄影与写作,其实不是一个新课题,这一方法的创立,归功于广东省珠海市的谭锦生、杨海建两位老师。早在90年代初,他们就曾撰文谈了创立"摄影"作文法的初衷:在作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照相机在珠海已经普及,很多学生对摄影很感兴趣,能否根据"爱屋及乌"的道理,寻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来?于是,我们决定来个"善假于物",因势利导,开展摄影...

  • 摄影与文字的美丽牵手——记张家港高级中学语文课改优秀教师高东生

    作者:陈亚丽 刊期:2016年第09期

    走近高东生老师的办公室,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不仅因为满眼绿色的各种植物让人神清气爽,而且整齐的各类书籍更是显示出主人的博学多才。他是一朵花,迎风独自开"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这句诗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中的一句话,我觉得用在高老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他个人爱好摄影源于2007年,那时候还没有"单反",就是普通的...

  • 把握精彩瞬间 激发写作潜能——记叙文《飞越长城》写作课课堂实录

    作者:董健 刊期:2016年第09期

    师:昨天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一个摩托车手,骑着他的机车,飞越了长城。看完之后我心潮澎湃,想把这个视频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这个视频拍摄得太早,画面不太清楚,也无法下载,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一个过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呢?写了几句,就又觉得写不好。我这节课想和大家一起来把这个精彩瞬间写下来。投影:摩托车手从北向南,

  • 善教:关健在于遵循规律——董健老师《飞越长城》写作指导的秘密

    作者:张悦群 刊期:2016年第09期

    作文指导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即使富有经验的特级教师也未必得心应手、教而有效。可是,作为江苏省2014年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董健老师,指导学生写作《飞越长城》一文却能及时见效,立竿见影。什么原因呢?善教,善于指导作文。而善于指导作文的关健,就在于他能够遵循与作文指导相关的一系列规律。

  • 让写作飞起来——董健老师《飞越长城》写作课点评

    作者:张增光 刊期:2016年第09期

    关于写作教学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写作必须要教,而且有方法能教。通过教,学生的写作一定会大有提升;另一种则认为学生的写作不需要教,没有方法能教,让学生多读书,写作自然能提高。平时的公开课,教师们大都不愿意上作文课,因为作文课难上。笔者一直以为作文是可教的,只是苦于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近日,拜读了董健老师的写作课《记叙文〈飞...

  • 记叙写作经验图式构建:让事件在时空中合理推进——董健老师《飞越长城》写作课点评

    作者:卓立子 刊期:2016年第09期

    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把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应用于写作过程的素养,构建学生的写作经验图式。董健老师《飞跃长城》一课,作为记叙文写作训练课,课堂关注学生实际,给出了一种很好的可操作的记叙文写作经验图式:让事件在时空中合理推进。什么是让事件在时空中合理推进呢?我结合董老师的课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浅薄的看法:一、拉长时间,不断地创设...

  • 当课堂教学目标与专题教学目标冲突时——以《不自由,毋宁死》的教学为例

    作者:何叶平; 张春华 刊期:2016年第09期

    《不自由,毋宁死》是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中的一篇选文,同时选编的还有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等。本版块常见的教学目标是围绕专题目标进行演讲训练,这样的设计以唐江澎老师在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程观摩课上执教的演讲指导课为典范,后来见到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教学课例大多是以唐老师的教学为蓝本。在课...

  • 保有那份恒久的诗意——读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

    作者:黄润生 刊期:2016年第09期

    生命充满了变数,一般人认为是不可预约的。因为生活并不按照常人的意愿去发生、去开始、去前进。尽管生命不可预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的诗意——乐观的心境和美丽的憧憬不可预约。这就是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所倡导的生活态度。"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处时时观妙道。"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就是这样一篇"...

  • 《木兰诗》“孝道”新解

    作者:钟亮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的主题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开掘,如:孝文化、爱国主义、抗击外敌、男女平等、淡泊名利等。正因为开掘的方面多,开掘的程度反而不深,如讲到孝文化,一般就说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她孝敬父母,但并没有细究下去,本文试对《木兰诗》中包含的"孝"的观念做简单分析。一、事亲以义诗歌描写木兰决心替父从军是很有戏剧...

  • “其船背稍夷”中“背”释义质疑

    作者:曹必文 刊期:2016年第09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课文的注释是:"船的顶部较平"。显然是把"背"解释为船顶。把"船背"释义为上面、船顶的说法,只见于隋树森《〈核舟记〉赏析》一文。该文对语文课本的注释补充了几条,其中第三条对"背"字的释义作了分析:"‘其船背稍夷’‘船背’一词,现语文课...

  • 学习目标的“根”在哪里——从单元立意出发确定学习目标的思考

    作者:马欢 刊期:2016年第09期

    学习目标的确定,影响教学任务的达成,影响学国语言文字的质量。良好的学习目标确定,的确是教师深思熟虑的"杰作"。许多课堂的失败,也就失败在学习目标的"根"没有"扎实"。在我市青年教师小说教学研讨观摩课上,我观赏了三位老师教学《社戏》的课堂教学环节。课间,对于第一位与第二位老师的教学,同伴质疑:"为什么是那个样子?"——课堂沉...

  • 寻找契合学情的文本解读路径——以《辛德勒名单》为例

    作者:曹爱琴 刊期:2016年第09期

    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节选)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之"人性在复苏"板块的选文,该专题要求以"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以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大概是选读课文的缘故,相关的公开课课例以及教学设计不多。可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的电影剧本,也因为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经典电影,所以接到...

  • 超然思维,旷代表达——读《赤壁赋》有感

    作者:陈永伟 刊期:2016年第09期

    上《赤壁赋》课,我与学生分别扮演"苏子"与"客"角色,配乐进行你唱我和式吟诵读书活动,读到"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他难道会不懂得谦虚和礼仪: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苏子"放在"客"的前面?是呀,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苏轼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别人的前面呢?从讲礼仪和写作...

  • 师生文本解读,别迷失方向

    作者:陈浩; 万学桂 刊期:2016年第09期

    对于语文文本,读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是无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程度如何,都是文本价值的一种体现。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在语文文本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差异性研究,首要表现为对教师和学生差异的研究。教师在学校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担负起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