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

语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语文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064/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心雕龙》研究、语用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教学经纬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2-8610
国内刊号:15-1064/H
全年订价:¥ 163.2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5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8403
总被引量:4854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6.7703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9745
平均引文率:4.2635
  • 《文心雕龙·风骨》辨疑

    作者:李金秋 刊期:2008年第01期

    “风骨”问题是龙学研究中的经典悬疑之一。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予以阐释:“风”的内在之意是符合雅正传统的情,且要情感真挚饱满,“风”的外在表现是成文后的以情动人的感染力、鼓舞力;“骨”的内核是经之雅正。外在表现是辞之精约、端直。对于像诗赋类的文学性文体应注重“风”,以“情”感人;对于奏启类应用性较强的文体应注重...

  • 《文心雕龙·镕裁》辨疑

    作者:何颖 刊期:2008年第01期

    《文心雕龙·镕裁》一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镕是对情理方面的提炼,即炼意;裁是对词藻方面的剪裁,即炼辞。对这一篇研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准”说在创作过程中的位置,“刚柔以立本”的内涵和“设情以位体”的含义这三点上。本文试就这三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 《文心雕龙·事类》辨疑

    作者:白建忠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事类”与“典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有古代史实这一层含义。因此,把“事类”等同于“典故”或者说“事类”的范围比“典故”大得多的观点都是不甚恰当的。现代意义上的“引用”比“事类”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笔者认为“事类”大致相当于“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六朝时候,“事类”与“事义”既可通用,但有时它们的含义又不...

  • 《左传》、《三国演义》的前兆描写比较

    作者:王治理 屈玉川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小说中对“前兆”进行描构,预言人物、故事的结局,是常用的艺术手法。《三国演义》中有关前兆的描写占有大量的篇章,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作者在行文时对史著中有关前兆的记录刻意模仿的结果,根本原因则是巫术文化的产物。巫术文化视前兆为一种与超自然的力量相沟通联系的媒介,这是一种思维定式,它启发刺激了作家的想象心理能力。对...

  • 论《聊斋志异》中穷书生的物质世界

    作者:张玲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聊斋志异》穷书生的物质世界中,穷书生通过三种致富模式获得物质财富:第一,弃儒从商。这是作者心目中义利兼重的儒商精神的投影,同时蕴含对科举制度深沉的悲哀和内隐的眷恋;第二,异类的馈赠,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被压抑的物欲,以最不现实的形式表现最真实的欲望;第三,妻妾代为经略,这是作者疲于生计后的渴望,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

  • 从“西园之游”到“兰亭雅集”

    作者:马尚玲 刊期:2008年第01期

    西园之游是文学史上文人宴集活动的滥觞;兰事雅集则是文人游宴活动的顶峰,也作为文人集会的佳话流传至今。从这些游宴活动本身和其闻留下的游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文学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本文从文人身份的转变、文人文学观念的变迁以及文人抒情方式的理性化过程探讨魏晋文学发展的轨迹。

  • 论宋代题山水画诗中的爱国情结

    作者:钟巧灵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宋代题山水画诗中,诗人们或描绘画图中锦绣的山水风光与宁静安闲的田园生活,借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对国泰民安的歌颂与企盼;或借题画之笔,反映社会政治现实,抒写报国之志及忧心国事、哀于丧乱之情,表现出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即使在赏画题画之类的文艺活动中,宋代诗人们深沉的爱国情结亦昭然在目。

  • 从潘、王悲剧看封建晚期小说家女性观的转变

    作者:罗菲妮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以描写男权中心家庭的《金瓶梅》和主要描写女权中心家庭的《红楼梦》是封建晚期文学艺术的双璧。随着明清女性文化的发展,这一正一邪的两部作品,既是展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又是对封建晚期妇女命运的观照。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女性——潘金莲与王熙凤的悲剧分析封建晚期女性观的转变对兰陵笑笑生与曹雪芹女性意识的影响。

  • 从“双性同体”评吴藻词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邢丽冰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清代著名的女词人、戏曲家吴藻的词曲中,既有女性独有的深闺幽怨,也蕴含着激昂男性的气概。幽怨的情绪是她对现实命运自抑的无奈,而富有男性气概的意蕴和标新立异的易装倾向则表现其外部不屈的抗争。双性同体的自我,使阳刚的激愤和女性独有的婉约风格相得益彰。笔者拟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分析吴藻词曲中体现出来的现实的困境和虚幻的理想...

  • 《市兰诗》的女性生存与文化困境

    作者:高承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遭遇揭示出女性普遍的生存和文化困境:即要介入社会生活、进入男人的世界,则必须像花木兰一样“化装成男人”,接受男性社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准则,承受着身心分裂、时空分裂与自我分裂之苦;即便有所成就,还要因“僭越”性别秩序这一罪过而最终等待男性中心话语的赦免。

  • 整理国故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戏曲研究

    作者:邹星旺 吴金淼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戏曲研究成就非凡、特色独具。笔者以为,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当时的整理国故运动中,力图探讨这一特定时期戏曲研究的总体特征和生存状态,进而解构其兴盛之内外机缘,对其在戏曲研究史上的意义和价值作出判断和定位。

  • 被放逐的知识分子——略论元散曲作品中的隐逸思想

    作者:张世飞 刊期:2008年第01期

    叹世归隐思想是元散曲中的一大题域。本文运用龙应台的精神放逐的理论来诠释元散曲中的隐逸思想,进而挖掘隐逸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放逐是在特定情形下,知识分子被迫远离政治中心领域走向边缘的状态,是一种被疏远、被弃置的状态。

  • 论元杂剧家庭剧之分期研究

    作者:李舒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家庭剧是元杂剧的一个重要题材。本文参考现有的对元杂剧的分期研究,以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为界将元杂剧的家庭剧分为前后两期,从反映家庭伦常事件和反映家庭与社会关系两方面对比前后期家庭剧的不同之处,并从社会、作家与文学三个方面探究其原因。

  • 小议黄宗羲《柳敬亭传》的写作意图

    作者:金国正 刊期:2008年第01期

    黄宗羲《柳敬亭传》的主旨,既非颂扬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更不是表彰柳敬亭的“民族气节”或“爱国情操”;黄传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柳敬亭的一生遭迹,写出自己作为亡明遗民的怀念与怅恨。

  • 从“仁”和“兼爱”的差异看儒显墨微现象

    作者:秦瑞玭 刊期:2008年第01期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但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历史的选择是儒家学说不断的成为文学等各领域的统治思想,而墨家思想却逐渐式微。笔者结合文学史实从“仁”与“兼爱”的内涵入手。探析古代文学中的儒显墨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