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界

艺术学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Study

杂志简介:《艺术学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史研究、民间艺术研究、艺术设计研究、影视研究、书与人

主管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686
总被引量:2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9211
  • 艺术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张道一先生访谈录

    作者:张道一; 程万里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程万里(以下简称"程"):张老师,您好!长期以来您致力于艺术学的研究以及艺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艺术学学科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出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可谓是后学之辈的典范。您作

  • 弘扬艺道 始终如一

    作者:张朋川 刊期:2010年第02期

    张道一先生对艺术学发展脉络的把握指引着作者艺术学研究道路的方向。张道一先生对艺术的态度,激励和鼓舞着作者在艺术学研究上不断前进。

  • 张道一先生艺术学思想及艺术学学科门类建立问题

    作者:董占军 刊期:2010年第02期

    张道一先生在东南大学建立的艺术学系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中艺术学研究与教育的学科空白,使艺术教育与文理工相互渗透。对艺术学及艺术学教育研究以一种人文科学的态度对待,恰好折射出了艺术学教育与艺术实践及单科门类教育的区别。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已经势在必行,可以采用两种方案在学科门类上解决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 解读张道一先生的“学研十法”

    作者:唐家璐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着重对张道一先生针对研究生学习所总结的"学研十法"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张道一先生的"学研十法"不仅有助于艺术类研究生学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对当今我国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 读书与写作——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探讨

    作者:奚传绩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从我国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读书量严重不足,读书范围很窄,且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以及严重缺乏写作训练的现状出发,认为读书与写作是博士研究生的两项基本功,并提出了加强博士生读书与写作的四点建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培养特色

    作者:陈池瑜 刊期:2010年第02期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培养走过了一条不断拓宽和深化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设计艺术学方面,强调博士生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创造能力;在艺术学方面,强调博士生的艺术学基础理论能力的培养;第三个特色是,在绘画专业招收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博士生。

  • 论艺术管理课程的艺术学内涵

    作者:胡懿勋 刊期:2010年第02期

    国内高校在艺术学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教育特色。在艺术类院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或方向,即已表明更加偏重在艺术专业知识的培养,而非以商学院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为重。这种倾向致使在教学与教育方面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和属性的特质问题。艺术管理课程在艺术学的基础上建构课程的核心内容,将有助于专业本身具备艺术的专门属性,...

  • 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年表

    作者:尹文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月,清廷在西安《变法上谕》,宣称"维新",提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4月,清廷设立推行"新政"的督办政务处。7月20日,张之洞提出"劝工之道",设工艺学堂,堂中设机器工厂。8月29日,清廷颁布《兴学诏书》,明确次年起废"八股",要求各省督学政

  • 艺术学的学科状态与新的学科设置——《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言

    作者:王廷信 刊期:2010年第02期

    艺术学最初是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学科,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该学科具有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艺术问题,也有助于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艺术形式的变化特点。艺术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与美学、文艺学、门类艺术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仍然需要理清。艺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以后,将会为艺术学理清关系、凝...

  • 门外漫谈技术与艺术

    作者:仲呈祥; 张波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为仲呈祥教授于2010年5月在南京举行的"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波同学根据录音整理而成。仲呈祥先生在发言中认为,高等教育学府应当成为人类思维的先锋阵地。高校应当引导人类坚持文化自觉,这样才可以让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人类审美空间的开拓和艺术精神的张扬产生正面效应;反之,就可能...

  • 思想·艺术·技术——听仲呈祥教授在“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有感

    作者:张波 刊期:2010年第02期

    仲呈祥教授在2010年南京"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在高等学府的定位、艺术中的人文精神、人类对待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笔者据此认为,思想是大学的灵魂,适度是正确解决科技、艺术、生态问题的方式,精英意识在文化自觉精神的指引下必然会修正社会的不足。

  • 艺术·美·技术——竹内敏雄“技术时代”的艺术思索

    作者:李心峰 刊期:2010年第02期

    近代艺术哲学的主要症结在于,它们大多是按照美学的观点,在美的原理之下进行研究。因此,近代的艺术理论、艺术哲学与美学基本上合而为一。针对这个问题,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现代社会最本质的特征,可概括为"技术时代",艺术与技术的接近是这一技术时代的突出特征。从技术时代所提出的美学与艺术问题入手,他强烈主张要对近代以来的传统美学...

  • 辩证看待3D电影

    作者:李亦中; 赵菲 刊期:2010年第02期

    3D电影是对传统电影形态的一种颠覆,使电影观察世界、再现世界、创造世界的方式更接近人们的感官体验。如何看待这种技术变革对电影艺术带来的冲击?3D电影的优势与局限表现在哪些方面?

  • 道是无情却有情——论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兼析对新媒体艺术的技术误读

    作者:许鹏 刊期:2010年第02期

    艺术的造型记录媒材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和艺术体裁的沿革、形象类型的演绎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新媒体技术改变的是艺术的记录物化语言,而新媒体艺术建构审美意象,传达审美体验的造型物化语言并没有改变;真正内在地支撑新媒体艺术特有的造型机制的是依托数字化"多媒融合"的"媒体蒙太奇"、依托"虚拟现实"的沉浸式审美情景和依托"...

  • 后P2P时代的电影“观看”:“经典”之后的视觉奇观——新世纪以来影像技术发展之于艺术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聂伟 刊期:2010年第02期

    "后经典"时代来临以后,"叙事性"不必作为评判电影视觉奇观及其美学价值的唯一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奇观电影的风行,对国内电影产业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电影研究者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P2P技术的日臻完善,影像观看方式也相应变化,制作技术与媒体传播技术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的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需要研究者及时关注、跟进。技术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