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关于建立中国话剧表演艺术体系的若干问题

    作者:田本相 刊期:2018年第08期

    关于建立中国话剧的表演艺术体系问题,最早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开始提出,一直到新时期,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为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特提出若干问题加以讨论。

  • “融媒”时代优质音乐IP的三大构成要素

    作者:丁旭东 刊期:2018年第08期

    我国正处于音乐IP大爆发的前夜,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7.72亿人,其中网络音乐用户在各类网络文艺用户排在第一位,约5.4亿人,占网民数量的七成以上,比网络游戏用户人数多1亿,高出13个百分点。

  • 非主流网络文艺的审美文化探析——以“喊麦”与“社会摇”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李宁 刊期:2018年第08期

    “喊麦”与“社会摇”作为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多重文化杂交的产物,在艺术语言上呈现出“艺术生活化”特征。它们实践着一种“粗鄙美学”,不追求意义的生成,流露出媚俗与审丑的特征,且充斥着一种虚假的自我陶醉的刻奇倾向。在网络直播间/视频平台这一“异托邦”中,以“新工人”群体为主体的“喊麦”与“社会摇”爱好者们纾解着现...

  • 恋爱·游戏·白日梦:女性向恋爱类游戏的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温彩云; 周宣任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文章以《恋与制作人》为代表的女性向恋爱类网络游戏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在恋爱类游戏中,“恋爱”具备了“游戏”的形式和态度两重涵义,“白日梦”则是“恋爱游戏”的本质。“白日梦”具有社会表演的虚幻叙事特质,其源于玩家对虚拟理想自我的建构需求、对理想恋爱对象的期待和现实生活中的游戏逻辑的渗透与传播,并通过普罗透斯效应达到对现实...

  • 永不停息的艺术实验家——孙立军访谈录

    作者:冯戎 刊期:2018年第08期

    冯戎:动画是视听和动态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你走上动画创作这条道路,最初也是因为喜爱动画吗?

  • 电影中的现实与存在论的使命

    作者:李蕊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文章试图通过对影片((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接受、媒介特性以及艺术构成的分析,剖析电影本身的美学要求与中国当代电影中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中的种种矛盾。

  • 《我不是药神》:疾病表征与社会书写

    作者:孙静 刊期:2018年第08期

    本文聚焦电影《我不是药神》,分析该片如何围绕“药”构建了三重神话,即印度格列宁神话、药神神话以及产业创新神话,继而讨论这款“爆款电影”是如何以想象的方式治愈了跨阶层的健康焦虑和国产电影的产业创新焦虑,最终旨在探讨国产电影反思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

  • 电影如何批判现实——兼论《我不是药神》给国产电影的启示

    作者:龚自强 刊期:2018年第08期

    《我不是药神》触及重症患者的生命创伤,借鉴、糅合了大量类型片元素,给予当下现实以直接的批判,以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又一力作。《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对于中国电影启示颇多。本文着重“电影如何批判现实”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方面总结《我不是药神》在批判现实层面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做一展望,希...

  • 一个人的江湖

    作者:袁小楼 刊期:2018年第08期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一个人的江湖,就是了解寂寞,讨厌寂寞,却又摆脱不了寂寞。一个人的江湖,按古龙先生的逻辑:某夜,星月皆暗,行脚一天,饥渴难奈,暴雨前行,寻栖身之所,躲雨借宿,偶见一残破千年的古刹,电闪雷鸣,借闪电弱见一块旧石板,上书“兰若寺”。

  • 耕·读袁小楼

    作者:徐里 刊期:2018年第08期

    艺术是一个特殊的东西,有它特殊的品质,也有它独特的气味,所传递的气质味道都不同,似乎只有用思想完成的绘画作品里能有这种味道存在。艺术与生命发生关联看似是一个较为空泛的话题,但袁小楼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不拘一格,不断否定自我,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无疑是他最大的优点。据小楼讲,他没读好书,对于绘画、写作、岩画研究等都是自我...

  • 生命如歌 艺术如河——画家袁小楼和他的珍珠玛瑙金粉绘

    作者:余清楚 刊期:2018年第08期

    生命源于宇宙,人性更是蛰伏于滚滚红尘和滔滔江河中。尽管都市喧嚣,街区嘈杂,艺术家们依旧淡定、执着地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他们选择戈壁沙漠、青山绿水、河流田园,远离尘嚣,拥抱孤独,让生命之歌在蔚蓝色的天空回响,让艺术之河在大自然的怀抱流淌。

  • 中国故事的日常影像建构

    作者:赵敏 刊期:2018年第08期

    在当下的语境中,“中国故事”已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从传播接受的角度上说,个体化的叙事容易消解“受-传”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温情的叙述、“普通人”“生活”等话语,以人类共有的生存模式与共通的情感为基础,更易于在不同文化的民众之间建立“同感”式的移情与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叙事电影对于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不失为一...

  • 中国流行音乐产业中的“歌手与音乐版权”管窥——以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为例

    作者:国歌; 金顺爱 刊期:2018年第08期

    5月22日,乌兰图雅《花开四季》巡回演唱会在重庆大剧院举办。自《套马杆》《我要去西藏》《七月的草原》《站在草原望北京》《我的蒙古马》等时期以来,笔者作为广州新月演艺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忠实乐迷和曾经维权事件的参与者,—直在关注作为草原歌手的该公司艺人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虽然在不同时期,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均为广州新月公司艺...

  • 骨骼深处发出的低音——简评李沧东的《燃烧》

    作者:顾峥 刊期:2018年第08期

    沉寂八年,韩国导演李沧东终于带来了新作《燃烧》。就像他以往的代表作《密阳》和《诗》一样,《燃烧》仍旧讲述在残酷世界下受折磨的个体,电影里充满难以言喻的悲伤气息。

  • 跨媒体改编的选择与重构——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

    作者:张超 刊期:2018年第08期

    梅峰导演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1943年发表的同名中篇小说。就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叙事空问来看,小说原著并不适合直接“移植”到电影银幕上。编导者对小说原著的内容进行了选择与重构,人物与人物关系的重新设置为影片优化原著的叙事结构与叙事空间提供了可能。“注释式”的改编最终成就了一部出色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