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使命

    作者:宋宝珍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来自工作一线的党代表,本人十分光荣地参加了这次大会,认真聆听了的报告。

  • 论余光中诗歌的战争书写与历史记忆

    作者:刘璐 刊期:2018年第01期

    余光中诗歌的战争书写与他抗战时期随母流亡的经验有密切联系,也与他二度赴美的体验相关。在他的诗歌《时常,我发现》和《在冷战的年代》中,战争不再是“新古典主义”时期衬托自我的模糊背景,而是民族意识觉醒后从现实人生切入、省察的正面书写对象。诗歌《如果远方有战争》更是在此基础上推进了对于“战争”和“战争书写”本身的伦理反思。...

  •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余光中诗歌述评

    作者:王怀昭 刊期:2018年第01期

    余光中诗歌风格的蜕变与地理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从写诗之初,他就一直在探寻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道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加上纵横交错的现实感”,是他摸索出的现代诗的三度空间。从大陆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及至居住香港十年,而后又返台,余光中不断地在诗歌中抒发现代人的乡愁,中国游子的乡愁,他的诗歌在不断地汲取民族经典的...

  • 在路上——冯放访谈录

    作者:冯戎 刊期:2018年第01期

    【人物介绍】冯放,196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80年12月中专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专业;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98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潇湘电影集团实验艺术与短片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个人展览:2016年“风清骨峻一一冯放当...

  • IATC青年评论家峰会评析2017乌镇戏剧节精彩剧目

    作者:张向阳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17年的乌镇戏剧节剧目从规模到艺术质量都达到了往届的高峰。不同地域语境的观众以不同历史文化的认知来解码戏剧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多元文化背景语境下意想不到的迥异认读,正像国际戏剧评论家中国中心主席彭涛教授侣导的:逾越多元文化背景,共同构成戏剧.

  • 戏剧嘉年华的异托邦——剧场空间、社会戏剧与公共教育

    作者:幸洁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从历史沿袭上说,杭州所传承的南宋文化与传统戏曲的渊源已久。中国戏曲的完全成熟就以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为标志,而南戏始于温州,“然后来到离温州不太远的都城临安(杭州),在瓦舍、勾栏中谋取一席之地,成为一个剧种”。到了现代,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在杭州依然生机盎然,但在戏剧演出方面,临近上海的杭州很久都没有找到...

  • 叙述者的悄然“变身”——《芳华》:从小说到电影

    作者:孙海燕 刊期:2018年第01期

    《芳华》从小说到电影,叙事和故事基调都有了鲜明变化。本文试图探讨其中叙述者悄然“变身”的过程,从暧昧游移的书写叙述者,到言语叙述者的“发声”和大影像师的聚焦,电影对小说完成了怎样的改编,进而勘测严歌苓的“芳华”与冯小刚的“芳华”的异质之处。

  • 论电影《芳华》中的身体叙事

    作者:张春 刊期:2018年第01期

    电影《芳华》中的身体叙事揭示了被规训的身体悲剧不只有女性身体,还有男性身体。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女性身体话语是对抗父权制的方式,但是《芳华》中的男性身体却只能在父权制话语中完成规训/逾越和毁灭/救赎。影片中的男性视角开启了对女性青春身体的回忆之旅,一段美好的芳华跟女性被看的身体同构在一起,同时也成为被银幕消费的身体。

  • 历史在文本转译过程中的消解与重构——基于口述历史纪录片采访文本和剪辑脚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家乾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从文本形式来看,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形成共经历了历史事件一口述历史事件一一口述历史纪录片三个文本阶段、两次文本转译。在两次文本转译过程中,一部分历史被消解,同时也有一部分历史被放大和重构。本文以口述历史纪录片的采访文本和在此文本的基础上撰写的导演脚本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分析历史从当事人口述到形成媒介产品...

  • 让娱乐者娱乐让思考者思考——写在《捉妖记2》首映之前

    作者:周翠英 刊期:2018年第01期

    《捉妖记》票房突破20亿,续集拟在2018年大年初—上映,这足以说明《捉妖记》的成功。电影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人娱乐放松,但如果单纯让人娱乐放松的电影绝对不是好电影。如果你把《捉妖记》当作娱乐片看,它很好看;如果你想从中得到启示,比如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思考,《捉妖记》也会满足你。《捉妖记》就是这样一部好电影——让娱乐者娱乐...

  • 关于苏州评弹三个终极问题的理论探索——读周良先生《苏州评话弹词史补编》

    作者:唐力行 刊期:2018年第01期

    苏州评弹存在着三个终极问题:苏州评弹是谁?苏州评弹从哪里来?苏州评弹往哪里去?苏州评弹的基本特征、艺术规律是在苏州评弹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艺术规律又规定并制约着苏州评弹往哪里去。周良对评弹往那里去的思考,为我们继承、发展苏州评弹指明了方向。周良的理论探索还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 坚守曲艺 创新形式——章回鼓书《古城暗战》研究

    作者:王倩 刊期:2018年第01期

    章回鼓书《古城暗战》作为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创新性编排表演的剧目,一经推出便收获了不小的成功与不少的好评。作为中国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实验剧目,《古城暗战》给曲艺发展与曲艺教学提供了不少经验与思路。本文从分析评价章回鼓书《古城暗战》开始,具体分析《古城暗战》是如何坚守传统与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并从中总结出其对当下的...

  • 当我谈论作品时 我该谈些什么

    作者:罗幻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矛盾论 该做些什么样的作品呢?这是我反复问自己的,因为白羊座必须要行动。学问愈发做得深入,愈发感到选择障碍,周遭同行、朋友的思维和角度各不相同,继承传统重要还是锐意创新重要?清新自然好还是深沉厚重好?市场认可与艺术品格究竟能不能兼得?遵从潮流和特立独行有没有结合点?社交与自省的时间应该怎样分配?买房还是租房?薪水...

  • 雾、河流与少年

    作者:唐尧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我的印象里,罗幻演奏的是一支木管,那种音色清冷的木管,比如长笛,或是中国的箫。

  • 戏剧导演也需要工匠精神——以教育示范剧《悲惨世界》为例

    作者:秦子然 刊期:2018年第01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器”——工具,又都有相对应的“名”——名词概念;在比较复杂的行业中,概念的重要性可能是第一位的,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器”。戏剧导演也是一门技术活,既要有奔放的艺术想象力,也要有严谨的工匠精神才能做好。导演最基本的“器”就是关于舞台空间、时间及程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导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