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向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

    作者:孙德民 刊期:2017年第08期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五十多年,不管时代的更迭,戏剧创作观念的千变万化,我都恪守着创作需要紧紧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至今,我仍有自己的农村生活基地,有众多经常联系的农民朋友。近年来,我写的所有农村现实题材的剧本,几乎都是在生活中捕捉的戏剧种子,在生活中发现的人物、故事和捡拾的语言,甚至...

  • 话剧艺术普及教育探讨

    作者:崔宁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重点提到,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以此理解,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为发展艺术本身,还有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这个“意见”为全国学校的美育教育...

  • 今天,佐临先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作者:喻荣军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2001年,我第一次读到佐临先生的((振兴话剧战略发展十四条》,当时的体会是相见恨晚、震惊不已。第二天,我在给剧院市场部同仁开会的时候,我就说我们已经做的、现在正在做的、未来准备要做的,其实早在1988年,我们的佐临院长就已经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了。

  • 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

    作者:王雨晨; 杜子栋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17年6月14日、15日,“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在国家话剧院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家话剧院主办,中国话剧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协办。两天当中,三十余位全国戏剧界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话剧学术研究与艺术评论”“剧目建设与原创力提升”“话剧院团管理与戏剧制作”“话剧发展的环境建设与戏剧教育”四个论题展...

  • 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创作札记

    作者:姜莹 刊期:2017年第08期

    自从与著名导演王潮歌合作完成了《印象国乐》(2013年)和《又见国乐》(2015年)两部独具创新意义的“民族乐剧”以来,我—直在求索“国乐的创新如何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这个问题。跟随王潮歌导演经历了两部剧目的创作、探索与积累之后,艺术家创新的使命驱使我萌生了创作一种全新的剧种形式一一“民族器乐剧”的想法。

  • 随《玄奘西行》观“一带一路”音乐文化

    作者:宋瑾 刊期:2017年第08期

    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等一系列音乐剧场在国内外上演并博得广泛赞誉之后,2017年7月上旬,中央民族乐团又推出了由该团常任驻团作曲家姜莹作曲、编剧、总导演的新作《玄奘西行》,称之为“世界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力图为观众奉献感性丰富、寓意深刻的“一带一路民族音乐巡礼”。显然,这个作品应和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是,...

  • 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艺术特色解析

    作者:赵倩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刚刚过去的七月,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这无疑是整个民乐界,乃至京城文化界的大事件。该剧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总策划,驻团作曲家姜莹担任作曲、编剧和总导演,是2017年文化部立项的重点新创剧目。《玄奘西行》之所以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不仅是因为他们契合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再现...

  • 意象绘画之“中国文脉,当代表达”——彭锋访谈录

    作者:冯戎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意象绘画是重要的一支。介于具象和抽象艺术之间、神似与形似之间的中国当代意象绘画,其“写意”包含艺术精神、艺术观念和观察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形式探索,在当代艺术的主题环境下更是一种内化于作品结构中的合理语言和文化指涉,在深层面上呼应了中国艺术史的主线和大方向。意象绘画以“中国文脉,当代表达”为主旨...

  • 从《声希之夜》走进沈伟的艺术世界——以中国文化元素开创的西方文化新视野

    作者:王光辉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于2016年10月9日再度拉开帷幕,此次持续60天的时间内,国家大剧院呈现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优秀舞团各自的舞蹈精品剧目,从芭蕾到现代舞,从经久不衰的经典到首次上演的原创佳作,而此次艺术节,全球知名华人舞蹈家沈伟再次带着经典作品《声希》与《地图》回国演出。而早在2014年11月,沈伟就应第六届戏剧奥林匹...

  • 中国观念下的西方身体——沈伟舞蹈团《地图》之我见

    作者:肖梦雅 刊期:2017年第08期

    正因为我们如此迷恋身体,而希望让那些单纯的身体线条在瞳孔中延伸、跳跃、扩张,让血液为之澎湃,让心神为之向往。——题记 沈伟又来了继上次2014年沈伟带着他的作品登上京城的舞台后,时隔两年在2016年初冬,他又带着《地图》和《声希》这两部作品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舞蹈界,沈伟背后所拥有的多重身份大家应该都熟知,他是带着湘剧...

  • 挑落西方经典的先天“经典性”——论铃木忠志导演的《特洛伊女人》

    作者:李熟了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一、“经典性”真的存在吗? 无论是中国的“话剧”还是Ft本的“新剧”,都是由西洋传来,这使得中日两国的话剧史从产生之初,其发展脉络就是与对欧美剧本进行排演的发展脉络所并行的。西洋的“话剧”这种形式与“经典剧本”这种媒介从最初便共同来到东亚,也使得欧美“经典剧本”的“经典性”成为一种先天的、不证自明的属性。近代史在政治经...

  • 相声创作的艺术范式与当下的媒介传播——以马季相声为例

    作者:王艳玲; 金晨辉 刊期:2017年第08期

    传统相声以讽刺见长,而“新相声”却可以用赞美的方式针砭时弊,马季作为“新相声”的开创者和将相声带入电视媒介的第一人,不只创新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还将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本文通过梳理马季相声作品在电视领域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究其成长经历与内在气质、相声与电视“联姻”的逻辑关系,并从相声创作的艺术范式和电视传播特性的角度...

  • 程永玲四川清音表演的艺术成就及学术意义

    作者:陈爽 刊期:2017年第08期

    程永玲是当代著名的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清音演唱嗓音清雅,音质纯净,吐字清晰,行腔婉转,润腔细腻,音色甜美;舞台形象温婉秀丽,与伴奏琴师的配合珠联璧合,饱含浓郁的四川风情。每每观赏她的表演,都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当然,作为一个曲艺大家,她的四川清音演唱,不是...

  • 昆曲继承发展的丰沃土壤

    作者:陈四益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世界上,戏剧的兴起,中国并非最早。古希腊戏剧繁盛之时,中国是诗文、歌舞的世界。中国戏剧的起源,或日在宋金之间,或日在金元之间,或追溯到更加久远的时期,不妨继续探讨,但以戏剧的完整形式保留至今,历六百余年传演不衰者,其唯昆曲乎!无论流传之久,作家之众,作品之多,曲辞、歌舞、舞台美术,乃至脸谱、服装、场面保存之完备,昆曲...

  • 人类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戏曲奇观——以新加坡酬神戏为例

    作者:康海玲 刊期:2017年第08期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经贸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戏曲、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文化艺术,随着华侨华人的迁徙,经由这条特殊的通道流传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以民族语言文化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艺术中华”,作为族群生活和文化认同的形式,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