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革命时代的自我呈现——评《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

    作者:李铭韬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一.历史 在英文中,“历史”一词为“history”,分解开来为“his-story”即“他的故事”;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神话”一词是“myth”,与“my-thing”即“我的事情”有关,由此可以俏皮地推断,至少从构词角度看,当人们描述他人的事迹时,往往习惯于怀疑,总先假定为他人的事迹只是一个经过加工的“故事”,继而再刨根问底追求真实;而在阐...

  • 唯美情怀 史诗风范——评析大型交响史诗《共和之路》

    作者:于洋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交响史诗《共和之路》于2011年9月24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部作品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为线索,分为序曲、黎明、童年、求学、革命、共和、伴侣、信仰以及尾声八个篇章,讲述了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以及共和之路的风雨沧桑。当天的音乐会汇集了国内顶尖艺术家和音乐团体,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

  • 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略谈

    作者:王雪峰 刊期:2011年第11期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部在1O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具体承办。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表现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构成了艺术史特定的内容,而通过这特定内容的钩沉,来解读美术创作背后的内容,窥探图像之外的各项指...

  • 戏剧辛亥百年祭 霜叶红时秋正浓

    作者:王绍军 刘婧 刊期:2011年第11期

    百年辛亥是一种特殊的纪念,这种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封建秩序的推翻,更多的是民族精神的觉醒。正阳当照,国人欢庆。但与其他的节日不同,每每提到辛亥,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多少胜利的壮志豪情,更多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牺牲。一百年前的牺牲,一百年后的祭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话剧展演”带给我们的正是对于一种信仰的致敬。从《与妻书》...

  • 健康多元的文化生态之建构——从纪录片《海洋》出发

    作者:张同道 刊期:2011年第11期

    《海洋》震撼了被商业大片磨钝的大众神经,也给中国电影上了一课——好莱坞大片之外,还有这样一种电影大片:它不仅仅制作精良,良知、勇气、情怀也堪称极致;它同样展示了视听震撼,但震撼的是心灵,而不仅仅是感官神经;

  •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现状概说

    作者:何苏六 江彧 刊期:2011年第11期

    2010年1O月,中国纪录片界终于迎来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管理部门第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发展正式提出的整体性指导意见。如果有人说纪录片的春天来了,这意味着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纪录片业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那么,2010年中国纪录片业是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呢?本文拟在大量的数据调查与统计的...

  • 论纪录片创作中的题材浮现与主题生成

    作者:姚皓韵 刊期:2011年第11期

    纪录片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许多创作环节——选题、采访、构思、提纲撰写、实际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合成等,而在这一切之初,最根源的部分,是创作中的选题问题。这里的选题,作为从业人员的行业术语,大致将题材与主题这两方面都涵盖进去了。创作的过程是双重转化的过程,先从收集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抽象的主题,再...

  • 从《五姑娘》到《虞美人》——马家钦大型舞剧创作感思

    作者:于平 刊期:2011年第11期

    说来已有20个年头了。在春城昆明邂逅马家钦是1992年年初,我与孙龙奎去那里观看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展演,主要是去看舒巧为香港舞蹈团创编的大型舞剧《红雪》。那时没钱但有闲,观摩之余常到圈内人住地去聊天,有主演《红雪》的华超,有创编《看秧歌》的王秀芳,还有就是北京舞蹈学院首届舞蹈编导班的马家钦和陈香兰。印象中的马家钦很健谈。

  • 以我为主 借鉴为辅——谈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吸收与借鉴

    作者:孟新洋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一、我国民族唱法的传统特点与韵味 我国民歌演唱声音讲究有明亮清澈、圆润柔和的音色;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控制气息;保持吸气的状态歌唱,喉头位置相对稳定和喉咙的放松打开,使声音和气息流通顺畅有充分的头腔共鸣和浑厚结实的音量。在声音的表现力上,能使宽厚与纤细、泼辣与轻柔相结合。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历来就是准确清晰的语言、优美...

  • 打造快乐杂技——谈中国杂技和国际马戏的精神文化互补

    作者:宁根福 黄介农 刊期:2011年第11期

    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产业,包括杂技,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既然是产业,自然要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那么,了解国际竞争的态势和格局,研究竞争对手就显得十分必要。

  • 杂技剧创作如何适应市场

    作者:李延年 刊期:2011年第11期

    杂技剧、杂技主题晚会是二十世纪末出现在中国艺术舞台的新品种,在杂技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杂技艺术不仅以技巧征服观众,在运用服、化、道、声、光、电等综合艺术手段方面足以和其他兄弟艺术媲美,同时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表现戏剧矛盾方面有独到之处。这是中国杂技在艺术上日新月异的突出亮点。据不完全统计,

  • 高山流水听诗音

    作者:张抗抗 刊期:2011年第11期

    五月杏花时节,一阵微风一场细雨。郊外苍茫的大山,一夜间被山花点亮了,一树树娇艳鲜嫩的粉白色杏花,丛丛叠叠的花蕾花朵,如萦萦缠绕的湿雾晨岚,似天上浮游的云朵,由山脚飘入山谷,顺着山坡恣意蔓延;杏树的嫩叶刚出芽,星星点点绿色,衬出满树轻盈的花枝。刚返青的近山,被雪绒般的杏花覆盖了;沉郁的远山,被挺拔峭立的花树染成了花山。...

  • 轻歌剧《蝙蝠》的涵及版本比较

    作者:王纪宴 刊期:2011年第11期

    轻歌剧是由意大利文和英文的“operetta”一词翻译而来,法文为“operette”,就字面意思而言是“小歌剧”。虽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颇具权威性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operetta”的翻译有两个——“轻歌剧,小歌剧”[1],但在汉语口语及书面语中几乎没有人使用“小歌剧”这一说法。

  • 画家刘滨生笔下的道外老宅

    作者:李向群 刊期:2011年第11期

    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精神记忆之城,即使陈旧破败,也永不坍塌。对于许多生活在老道外的普通人,都不会忘记这里曾经是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地方。暑往寒来,城市的变迁与发展让许多生活在哈市的人们惊讶与感慨什么叫日新月异,一切变化得太快了,许多曾经生活的细节都未来得及整理,都随匆匆岁月之风飘散了。老道外的街巷,

  • 从黑泽明到藤泽周平——从日本武士片的新近发展谈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启示

    作者:曹洪洋 刊期:2011年第11期

    武士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反映武士生活及其爱恨情仇的武士片则是日本电影的一个文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