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中国需要交响乐!——与音乐大师韩中杰和卞祖善一席谈

    作者:贾舒颖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一)中国需要交响乐 中国人为什么要有交响乐呢?这是许多中国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 王西麟——中国最悲愤的音乐家

    作者:沙林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曲家王西麟最大的特点是激情,他瘦瘦面庞上很执着的神情和接近七旬年龄竟然还显得很飘逸的头发,似乎有一种;中动在寻找着时空中的某种力量。他的交响乐作品总有一种打碎一切的欲望,同时又有很深的忧伤。于是这一切合成了中国作曲家少有的悲愤。他的音乐作品写给屈原,写给鲁迅,写给现当代死于不公正的人们……他对艺术家的道德、人格和操...

  • 告诉你,交响乐这种形式是不死的——郭文景访谈

    作者:金燕 刊期:2006年第04期

    郭文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诗《川崖悬葬》、声乐交响诗《蜀道难》、中国竹笛协奏曲《愁空山》;室内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室内乐《姗姗来迟的春天》、《来自西藏的声音》;此外,较有影响的作品还包括《戏》、《甲骨文》、《社火》以及为《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南行记》、《死水微...

  • 艺术的堕落与堕落的艺术

    作者:卞祖善 刊期:2006年第04期

    2004年岁末,英国艺术界通过对五百多位艺术家、博物馆馆长和艺术批评家的调查,在举行的一项评选中。最终宣布杜尚的小便池“打败”了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品”。

  • 我们和肖邦

    作者:康敏鑫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我希望我们有一个中国的肖邦,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跟波兰有些相似,民族的路途都是那么命运多舛,有很多相似的伤感故事.但我们没有一个肖邦,没有一个能把民族心灵表现出来的音乐诗人。

  • 重读达·芬奇

    作者:张志伟 刊期:2006年第04期

    人们想知道.那些被称为大师的艺术家为什么是一流的.他们的优秀作品究竟好在哪里?

  • 马克辛莫夫油画班透出的中俄风景

    作者:黄斌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我至今仍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少年的我第一次见到列宾、苏里科夫、塞罗夫、列维坦等人的原版画册时的情景。那是在豫北的一个古老小城汲县.“马克辛莫夫油画训练班”学员于长拱的家乡.他的同学李云生先生在“”中仍保存了一批这样的画册及于长拱等一些“马训班”学员的习作,我正是在那里得到关于油画的最初启蒙。当年那些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

  • “唯物”的粗俗和特权子弟的精神缺失——也谈电影《无穷动》

    作者:张彬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为一个女性观者.我不得不说《无穷动》是一个有很好故事悬念的电影.在技巧上堪与悬念大师媲美。但同样作为女人.我原以为这部由女人编、女人导、女人演的影片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看了之后.却感觉刚好相反.它是一座女性主义的坟墓。

  • 希望男人倾听的《无穷动》

    作者:李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对于《无穷动》一片.导演宁瀛说并不适合男性观众,而现在大多数关于此片的评论还是男的在写,文中透露出不满,不屑与不懂这是导演要的反应,还是一种“强势”的女性电影.必然会有的结果?

  • 从《乔家大院》看胡玫文化道德的冲刺

    作者:许婧 刊期:2006年第04期

    伴随着《乔家大院》的热播,胡玫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在纷纷扰扰的争议中喜欢和不喜欢她的人照例是泾渭分明。

  • 书法界“八零后”处境尴尬

    作者:梁羿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还是去年的事.《书法报》在12月5日报纸头版登过一次关于“80后”书法的讨论.参与发言的既有学术机构的长者.也有初出茅庐的少年,既有专业杂志的编辑.也有喜爱书法的网友.既有身在其中的书法作者.也有旁观其事的时代青年.这样热闹地聚集.这样群体地聚焦.只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颇有意义的名词:“80后”。

  • 评论的尺度

    作者:梁晓声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我的理解之中,评论其实并非是一件事,而是既相似又具有显然区别的两件事——相对于文学艺术,尤其如此。

  • 一个把电影往“狠”里拍的导演——关于电影《天狗》与导演戚健的对话

    作者:贾磊磊; 戚健 刊期:2006年第04期

    也许,戚健过去所有拍摄的电视剧和电影都像是在为《天狗》做准备——就像波兰斯基所说的.他过去所有的影片都是在为《钢琴师》这部电影做准备一样。

  • 国学不能救国,更不能强国

    作者:王端廷 刊期:2006年第04期

    写出这个标题.我就知道我会被人指责为“妄自菲薄”。长期以来,但凡涉及中国文化评判的人,“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两顶帽子必有一顶在头上。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古今中西文化价值的判断,无所谓“自尊与自卑”.也无所谓“见仁与见智”,它只关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民族的存亡与兴衰。

  • 绘画创作的心灵叙说

    作者:莫碧琳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意识流小说里.人的思维是流动的,艺术创作都有其共通的部分。作为美术创作.心灵历程必是从浑沌到清晰又从清晰到混沌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人的认识都是在流动中提升,在流动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正如苏珊·朗格说的“艺术包含了所有的感受;从最基本的生命活力,个体存在以及连绵不断的感觉,直到人类知觉的充分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