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Arts Criticism

杂志简介:《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90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特别策划·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回望、艺界时评_舞台印象、艺界时评_影像阅读、观察与思考、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6243
国内刊号:11-4907/J
全年订价:¥ 484.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4808
总被引量:632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2.2973
  • 家族时刻——不朽的科波拉家族

    作者:张啸涛 刊期:2004年第05期

    家族,意味着血脉相承的传统,是基因传递而构成的因果关系。家族,通常直白地表明着深厚的根基和庞大的势力。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家族”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今年繁杂纷乱毫无阙疑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尘埃落定后,在《指环王Ⅲ王者归来》一手蔽天的缝隙中,人们看到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姓氏和比...

  • 记录苦难——来自马可马尔巴夫家族的声音

    作者:许婧 刊期:2004年第05期

    对伊朗电影而言,1997年是它异军突起标志性的一年,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探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在戛纳影展上获得金棕榈大奖,戈达尔使用了这样极致的评价:“电影的诞生来自格利菲斯,但它的终结却来自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黑泽明也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言语无法说出我的感受,你们还是自己去看吧。萨·雷伊死后的空白,我

  • 立足世界电影之林——米哈尔科夫的电影世家

    作者:李芝芳 刊期:2004年第05期

    俄罗斯著名儿童作家,电影编剧,今年已经91岁的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不为自己的后代感到羞愧,因为他的两个儿子从不依靠家庭背景。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孜孜不倦地工作,拍摄影片,一次次地在国际获奖。他的孙子们也出类拔萃。安德烈的儿子伊戈尔·冈察洛夫斯基,曾经当过司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在电影广告领域创出了天地,也...

  • 他和他的怪诞犯罪——科恩兄弟电影印象

    作者:粱丽华 刊期:2004年第05期

    就像一幅梵·高的《向日葵》不会像你所看过的任何一朵向日葵那样,一部典型的科恩兄弟的电影也不会像你所看过的任何一部强盗片或喜剧片。迄今为止,这对留着络腮胡子的兄弟一直被视为美国影坛上好莱坞制片体制之外的成功典范。历数他们在二十年的电影生涯中所拍摄的十部影片,竟有九部与各种各样的犯罪有关,今年还未公映的新片

  • 艺术传承中的家族影人——记黄蜀芹的电影世家

    作者:龚艳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我们)这一茬人,五十年代受理想主义教育,是‘荡起双桨’的一代;六七十年代经历了‘你死我活’。承受着与理想主义相距十万八千里的现实;到了八十年代的好时光,已是不惑之年;到了九十年代,不管你是否认帐,电影的商业属性已经大摇大摆地,巨人般立在你面前。真正的女性思维不属于主流思维,常常不具备商业性。于是,无形的压力会阵阵袭...

  • 影像的阅读与批评

    作者:殷双喜 刊期:2004年第05期

    1555年日本禅师泰根寿夫在圆寂前写下以上的诗句,泰根寿夫认为他在遗世远行之际真正地看到了自我与世界的真象。在这首短诗中,有关“镜像”的“幻觉”特质使我们想到中国文学中的“镜花水月”,想到“猴子捞月”的成语(2001年徐冰曾经以此为题材在美国沙可乐美术馆做过一个出色的装置作品)。想到与人生现实相对的另一个虚幻的影像世界。虽然如...

  • 艺术家心要高

    作者:奕鸣 刊期:2004年第05期

    前不久去看了黄梅戏《公司》,非常失望。韩再芬是近年崛起的黄梅戏演员,以一个明星的起点来讲,她具备了出众的条件:高挑、漂亮、声音甜美、舞姿悠扬。几年前的好戏《徽州女人》是她的成名作,这是她又一次来北京献上新戏招徕广大观众的重要原因。但是,观众绝不是随便糊弄得了的。

  • 不在状态的中国话剧去向何方

    作者:颜榴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话剧界基本处于萎缩的状态,作为话剧界的主体——院团尤其见证了这一过程,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包括艺术主创者和幕后人员)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情绪,那是在观众一次次对话剧所抱的陌生表情中慢慢泛起和生成的悲凉,既而又在一部部叫好却不叫座的作品前得以加剧。台前幕后话剧从业人的心态之多重是鲜有人能体会的,没有哪...

  • 呓语无妨

    作者:陈四益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不知古,焉知今?那么,不知今,又焉知二十年后的事情?更何况是“艺术”。然而,画鬼易,画犬马难。犬马人人得而见之,鬼却只有“活见鬼”的人才能见到。活见鬼的人自然可以画鬼,不见鬼的人却无从辨其真伪,只好由他去说。《山海经》中这类鬼话甚多,所以,无法征实的话,我家乡称之为“讲《山海经》”。我说二十年后的艺术,也如说鬼,待到二...

  • 二十年后的艺术

    作者:赵汀阳 刊期:2004年第05期

    记得大概是1980年有个歌这样唱道:“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然后把20年后的社会设想一番,如此这般。当时大家也不免跟着胡乱想象一通,现在事实证明,全想错了,当时想的现在应该怎么怎么好的,结果都不怎么样;当时想的现在估计不怎么样的,结果却要好得多。这次杨卫让我想象一下20年后的艺术,我担心又是坏的想象。休谟早就指出,以现...

  • 艺术会通向日常生活实践吗?

    作者:汪民安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我不知道二十年后的艺术会是什么样的。二十年后的艺术同今天的艺术完全一致,或者迥然不同:或者是向历史的重复性回溯,或者是在未来趋向终结,这都不会让人惊讶。艺术这类虚构之道,在将来时日,无论呈现什么样的形态,都不应该令人惊讶。艺术就是将不可能性可能化,它要尝试,僭越,冒险,要令各类界线崩溃。艺术理应摆脱常识的羁绊。它内在...

  • 20年后,舞蹈可以不用跳

    作者:刘晓真 刊期:2004年第05期

    谁说舞蹈一定是要跳的呢?更何况20年后。从上个世纪开始,世界上就已经有很多舞蹈家将对身体的关注转移到多媒体的数字表达,来开辟新的创作语境,那光影与动作的逻辑衔接和交织变幻确实改变了即往舞蹈的表演范式,也慢慢成为舞蹈艺艺术家们发挥才思的阵地。随着数字技术的平民化和多元

  • 关于未来艺术的猜想

    作者:邓平祥 刊期:2004年第05期

    应立约写这篇文章.主题是对未来二十年后中国艺术的预见。我想编辑先生的本意并不是要大家做一次“猜枚”游戏(古时多在酒令时玩的一种游戏)。而是出一个题目让大家做一次别开生面的思维和想象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将按自己的逻辑方式对未来艺术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演.从而得出一个个人性的预测。也许对于读者而言,结果并不重要,人们...

  • 没有时代的二十一世纪艺术

    作者:朱其 刊期:2004年第05期

    现代艺术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的几年正处于一个危机时期,这个危机是指艺术正面临着艺术和美学的观念通过建立自我区分性和自我反对的方法进行原创的可能已经穷尽;艺术表达的手段和艺术界限的突破已不再有任何禁区之后。超越禁忌带来的兴奋点和反抗意义随之消失;艺术面对的社会和全球性的问题正在转换,还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的新的精神...

  • 多元整合、优势互补——记《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

    作者:林谷芳 刊期:2004年第05期

    宗教与艺术自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艺术因此在许多文化中成为显学,而中国文化虽以人间性见长,但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仍然既深且大,绘画、雕塑中的仙佛人物、建筑里的佛寺道观,乃至文学中的志怪传奇、音乐里的梵呗禅诵,固为其直接的表现,隐逸哲学、禅宗思想更时时渗透于各门艺术中,因此,离开了宗教,想深刻了解中国艺术的全貌乃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