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杂志 省级期刊

Art Work

杂志简介:《艺术工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9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创作与评论、艺术史研究、设计平台、教学研究、外国美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076X
国内刊号:21-1598/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2177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9
立即指数:0.0055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视角与当代价值——关于艺术学理论认知相关问题的思考

    作者:周星 刊期:2019年第06期

    辨析艺术理论有无是为了强调学科设立必须的理论基础,一般意义的艺术学理论,无论对于创作者的创作,艺术的创作思维,艺术类型认知都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对于从具体创作上抽绎出一种共同的创作精神的确不可或缺。而由此深入,对于艺术学理论和时代政治的关系、如何解释艺术学理论面对的新的艺术形式发生发展和判定的问题、艺术学理论中国化的语言...

  • 文艺批评的理论维度、方法策略及原则——评特里·巴雷特《艺术批评:理解当代》

    作者:张威 刊期:2019年第06期

    特里·巴雷特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著述在美国艺术批评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代表作《艺术批评:理解当代》从概念厘清开始,梳理理论的同时,重点论述艺术批评实践中的描述、阐释和评判活动的特征、对象及原则。书中引用了不同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的作品及批评家对它们的丰富评述。内容深入浅出、条分缕析,既有视域广度又有理论深度,适合各种艺术鉴...

  • 参与式艺术在中国及其问题

    作者:申晓南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本文从中国当下参与式艺术的窥伺中,引介西方参与式艺术的源头,对比分析了中、西参与式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公共性差异。并从参与式的词源概念谈及参与式艺术特征中"自发性""民间性"的问题。

  • 论抽象艺术中的古典主义精神

    作者:马躏非 刊期:2019年第06期

    出现在欧洲20世纪初的抽象主义,一直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中坚。从作品表面来看,抽象主义已经完全摆脱了西方"再现现实"的传统,但其实质始终浸透着古典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对抽象主义的创作理念、思想内涵和审美标准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古典主义精神。

  • 土为今用:传统年画形式元素对新中国油画(1949-1966年)的影响

    作者:张宾雁; 汪磊 刊期:2019年第06期

    1949至1966年期间,中国油画创作出现借鉴传统年画形式特点的风格探索,本文从程式化构图、平面化形式与吉祥喜庆效果三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油画作品中的年画形式元素,以追求通俗化、装饰性与理想化的语言样式探知新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轨迹。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方案(2005-2018)

    作者:《年鉴》编辑部; 朱青生 刊期:2019年第06期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现状,至2005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每年一卷。在长期的工作中,编辑部对于艺术档案的概念、工作原则和工作机制做了多层次的反思,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本文从《年鉴》的工作原则,当代艺术的特性,材料间的关联、互证关系等不同侧面呈现了...

  • 论海德格尔晚期对现代艺术的“抗拒”——对《关于克利的笔记》的分析

    作者:苏梦熙 刊期:2019年第06期

    国内较少关注海德格尔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但这却是理解海德格尔晚期思想及现代艺术发展倾向不可或缺的一环。在1957年到1958年构思、1960年完成的《关于克利的笔记》中,海德格尔重新思考了艺术和存在之间的关系,这个文本十分零碎,以至于它在海德格尔生前从未发表。从对抽象表现主义先驱保罗·克利的艺术入手,晚期海德格尔展现了其对现代艺...

  • 分权之后的狂欢与隐忧:自媒体环境下的艺术批评

    作者:孙玉明; 顾娟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在于观点的传递和立场的表达,而媒体则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随着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艺术批评也逐渐呈现出了媒体化的倾向。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消解了传统媒体控制下的艺术话语权,使人人都具有了发表艺术评论的权利和渠道,进而促成了全民参与艺术批评的网络"盛况"。然而,自...

  • 我所敬重的李家桢、张友鸠先生

    作者:唐小禾 刊期:2019年第06期

    李家桢与张友鸠夫妇是我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少有的共同投身革命,从事地下党工作的艺术伉俪。他们都是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江津时期的学生,李家桢师从留法油画大家唐一禾,涉猎多门,造诣深厚,其晚年将中国画意趣表现在油画风景中,艺术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张友鸠是著名国画家张肇铭的爱徒,《红衣仕女图》在校期间即参加了国民政府的...

  • 不应被湮没的,是他们、是武昌艺专……

    作者:李其容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08年5月12日,就在汶川大地震那天,父亲李家桢辞世了,他活到了91岁……而我母亲张友鸠却先于他46年在1962年7月11日的46岁上病逝。父亲的去世,意味着他可以不再枯守半辈子的寂寞:这对恩爱夫妻、患难夫妻终于能在天上相会了。他们相识于1940年的武昌艺专;他们的结缘因唐义精校长出的那个谜语——弓也长,交结湖北佬;他们参加革命加入党组织又是在...

  • 消解的空间

    作者:冀枞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探索艺术家个人视觉图示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他在媒介叙事上,除去对于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延续,还有着敏锐的个体视觉观感。他的个性化语言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拷问与惊奇的再现,也预示着在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在他本身的个体感官世界里,艺术所前行的脉络与过往的征程。

  • 作品不是表达的终极,而是某种未决状态的假设

    作者:王鲁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对于作品的定义是因艺术家而异的。艺术家通常将创作的结果视为作品,但另有一些艺术家则将产生作品的过程视为作品本身。我认为,作品仅是过程导致的某一种可能而非终极,从作品是过程的产物角度看,过程是本质,结果则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基于过程决定结果这一点,一些艺术家把对于作品结果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独特创作过程的建构,即转向了对个性化...

  • 清江浦上的画家朱熊——以佚名道光二十八年日记稿本为中心

    作者:李军 刊期:2019年第06期

    "海上画派"的研究,近数十年来成果丰硕,对早期画家如任熊、张熊等均有专题研究,惟与之齐名的朱熊,仅见少量画作流传,至于其生平事迹尚不明晰,遑论著作之搜集与整理。十年前,笔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偶见佚名《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日记》稿本一册,考其作者为朱熊。因就所见,疏论如下。

  • 吴门画派之衰?——关于隆万以来一种论调的讨论

    作者:蔡春旭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本文讨论出现在隆万之际的一种论调,这种论调认为吴门画派自文徵明的弟子之后开始衰落。吴门后学一味模仿文徵明,形成一种堆砌、琐碎、柔弱的风格样式。但在保守的苏州人看来,这种文徵明风格代表了精致优雅的艺术品位。为了满足艺术市场的需求,晚明部分吴门画家为市场所奴役,画作粗制滥造,甚至伪造文徵明的作品来糊口。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如松江...

  • 明代宦迹图与孔子圣迹图

    作者:沈歆 刊期:2019年第06期

    明代宦迹图传世数量有限,但形式并不单一。有侧重于肖像的《王鏊像卷》,有肖像与叙事并重的《王琼事迹图册》,至《张瀚宦迹图卷》和《徐显卿宦迹图册》则完全以叙事为主。宦迹图的出现与发展固然与叙事图像的传统、通俗叙事图像流行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形式上却不断向15世纪中叶出现的孔子圣迹图接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揭示孔子圣迹图在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