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杂志 省级期刊

Art Work

杂志简介:《艺术工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9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创作与评论、艺术史研究、设计平台、教学研究、外国美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076X
国内刊号:21-1598/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2177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9
立即指数:0.0055
期刊他引率:1
  • 抵制同化的美学超离

    作者:王确 刊期:2015年第03期

    从准确造型,以追求视觉真实,到色彩革命,以摆脱造型宰制,再到反美学,以取向艺术哲学的世界艺术史大势并非偶然而成。试图使艺术蕴含更深刻的哲思,不仅是柏拉图的认识和黑格尔的推论,也是多数大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本有之意。向往站在大地上又要仰望星空的"澄明之境",或许并非一心反形而上学却未真正走出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一个人的向往,大多数...

  • 写意精神与中国气韵——吴为山雕塑作品解读

    作者:黄丹麾 刊期:2015年第03期

    吴为山简介吴为山,男,汉族,1962年生,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

  • 方力钧的空白之人

    作者:汪民安 刊期:2015年第03期

    "方力钧文献展——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4月9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也得到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捐助与支持,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5月4日。"方力钧——大学文献展"自2010年在山西大学举办首次展览以来,相继在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加坡MOCA美术馆、新疆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北...

  • 从“我”到“我们”再到“人们”——方力钧的问题演变

    作者:赵汀阳 刊期:2015年第03期

    方力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我的脸"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以来,一直试图保持问题感的领先和当代性。他的问题有许多层面,其中有一个演变线索似乎很有趣,它是关于眼界的研究,从"我"到"我们"再到"人们"的眼界的演变,或者说是从个人到集体到人类的视野演变。从这一演变,也许可以理解方力钧最近两年来的画画转型。

  • 版画创作初探——四川美术学院版画黑白木刻创作浅析

    作者:邵常毅 刊期:2015年第03期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80年代成长起来的版画家是在江敉、谢梓文、尹琼、吕树中、江碧波等老一代版画家培育下成长起来的。77、78级后恢复高考本科的四年中,这批先生对80年代的学生版画创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时,版画系还没有成立,当时是国画、油画、版画三个专业加在一起称绘画系,版画在其中称为版画专业。

  • 手制书籍设计:版画艺术的另一个维度

    作者:谭璜 刊期:2015年第03期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普遍具有版画性质的图形,中外古籍中的文字、插图,大量的采用了版画印制。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 孤独的自由行者

    作者:姜文斌 刊期:2015年第03期

    “保持孤独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早期我一直着迷干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破坏性”的美感,狂野而又肆无忌惮的用笔与用色,看似随意又一切尽在掌控。透过画面能强烈感受到艺术家的灵魂,品读他们的精神世界!

  • 静静的力量

    作者:刘恺 刊期:2015年第03期

    我一直喜欢在单纯的形象中寻找人性的象征,面对现实的生存环境,生命呈现都有各自的状态。它们有时让人感到温暖,有时却又很冷漠,有时让人觉得庄严不可侵犯,有时却在被尽情嘲弄。无论哪种感觉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这些感觉在很多人身上都似曾相识,于是我决定用尽量朴素的方式表现它们。

  • 自述:“重构”的代价

    作者:王树琴 刊期:2015年第03期

    《前行》是本人不久前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个展的主题,本次展览既是对自己以往从事综合材料艺术实践活动的一次回望,也是对艺术探索之路的一次梳理为再出发积蓄能量。综合材料艺术在西方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该艺术形式进入国内却只能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初期。

  • 读画与品评——六朝绘画品评之起源考(上)

    作者:潘文协 刊期:2015年第03期

    小引中国古代的绘画是一门讲究"鉴赏的艺术"。这种印象式的说法,就实际而言或许有失偏颇,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古代的绘画没有鉴赏行为的参与,那么它的魅力亦将黯然失色。实质上,在中国古代,鉴赏本身就塑造着绘画的历史。只是随着传统文官制度的解体,古人赏鉴读画的真情实景,现在已然往而不可追,能留下的往往只有乘兴写下的文字记录。

  • 《云林同调图》研究

    作者:张晨霖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一、《云林同调图》的画面解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供职翰林院及南书房的收藏家高士奇(1645-1703)因病告假,在京城中的宅院里调养。他的朋友,一个名为释常岫(?-1689)的僧人,自上方山(今北京市房山区内)前来探访,在城中住了一段时间后,释常岫返回上方山继续僧人的修行,而高士奇亦回到内廷,继续他的仕途。

  • 从形式到本体:中国建筑传统性探索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翟睿 刊期:2015年第03期

    形式特征与民族本位20世纪之初,清末新政革新政府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提倡"育才兴学,整顿中学,吸收西学",实行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旧衙门改换新政府等,社会变革也引发了建筑形态的变异。在西方历史主义影响下,古典主义风格成为这一时期公共建筑的选择。如学堂建筑(如北洋大学堂、清华学堂)、政府建筑(如大理院、陆军部、资政院)都采用了西...

  • 竹的图像与象征

    作者:陶金鸿 刊期:2015年第03期

    艺术从它的起源开始,似乎就与象征缠结在一起。人们把对生命、生存的企盼融于艺术,给图像注入强大的寓意力量。黑格尔认为象征是艺术的开始,它"所要使人意识到的……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1沃伦倾向于把象征视为同一隐喻的重复使用,"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一次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

  • 《红楼梦》中的画学

    作者:张叶露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中国传统画学包括画史、画法、画论、画评、画录以及画跋等内容,古典小说《红楼梦》一书中对上述内容几乎都有所涉猎~1。就各部分比重而言,其中画史、画评部分较为简略,画法和画论部分则略深,而画录和画跋部分则完全没有。关于画学的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成果亦算丰硕~2。但整体来看,上述研究成果多停留在文学和美学的层面,真正深入到...

  • 论宋代绘画的再现性与超再现性

    作者:石咪咪 刊期:2015年第03期

    绘画既是对物理世界的描绘,也是人投射于自然的各种观看方式与表现形式的载体。讲艺术模仿自然,这种说法容易使人误解,以为艺术就是一种传移模写的形态,从而泯灭了艺术家的择取与再造意识。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任何艺术都在表述对自然形象的把握,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写意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