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杂志 省级期刊

Art Work

杂志简介:《艺术工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9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创作与评论、艺术史研究、设计平台、教学研究、外国美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076X
国内刊号:21-1598/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2177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9
立即指数:0.0055
期刊他引率:1
  • 王惠春油画作品展

    刊期:2014年第03期

  • 赵宝平中国画作品选登

    刊期:2014年第03期

  • 认同与反思——关于艺术创造力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戚灵岭 刊期:2014年第03期

    艺术创造,不独是从专业制作的角度对观者呈现自己的艺术视角,还是对客观物象持续不断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和反思的过程。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每个人所走的路,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精神与思想,其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进研究的对象并发展着适合自己的方法。

  • 后现代主义艺术之我见

    作者:邹操 刊期:2014年第03期

    就“后现代主义艺术”而言,在中国美术教育界一种“颇具权威”的普遍观点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所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教材中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定义,

  • 欧洲电影的符号学分析

    作者:李雪 刊期:2014年第03期

    西方电影符号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研究通常侧重于如组合段、现实或代码等单个方面,鲜少成为系统,称第一电影符号学。二十世纪末转向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偏重于精神分析领域。本文尝试通过追溯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家们的言论,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欧洲电影进行符号学的分析。

  • 从“审美”到“审丑”——“美”与艺术关系的时代变迁

    作者:鄂霞 刊期:2014年第03期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艺术美”,顾名思义,艺术是美的,美应是艺术的本有之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无疑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是美的,那柔和的线条、细腻的肌肤、迷人的微笑曾令多少世人倾倒!可杜尚的戏谑之作“带胡子的蒙娜丽莎”美吗?为何也在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甚至成为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朽之作?究其实质,...

  • 守望“家园”——赵宝平书画艺术

    作者:韦尔申 刊期:2014年第03期

    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对艺术家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困惑。今天,地球已经成为“村落”,任何民族与文化皆无法独善其身。

  •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赵宝平 刊期:2014年第03期

    八大山人说:绘画即是“涉事”。此言“涉事”意指绘画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绘画愉悦心性,表露情愫,表达感悟,表现智慧,这是他对于绘画与生活关系的很好诠释。

  • 孤独对远山——徐华州艺术访谈录

    刊期:2014年第03期

    张英超:(以下简称“张”)徐兄你好!首先欢迎学兄回到母校做展览,我也很荣幸受学兄之邀成为你这次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第一次个展的策展人。我们作为上下届老同学,自上次宋庄相聚一晃又有多年没有见面了,像我们这个年龄都经历了许多事情。

  • 着了痕迹亦无痕

    作者:王品添 刊期:2014年第03期

    文字,色彩都是皮相,是对本质的歪曲,我们往往习惯的叙述方法近乎干编造故事。所以说,最好的作家也可能就是最牛的谎言编造者。即便是事物的本质,在洪荒宇宙中也不过是浮光掠影,难留痕迹,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可见的特质可能就被另一种生命物体所包含。

  • 承载的容器

    作者:张恒泰 刊期:2014年第03期

    一幅作品的诞生,成功,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问就可以完成的。当我在印制照片时,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经营,这也许就是对待自己作品的一种态度吧。古典转印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相结合让探索它的人们充满着惊奇和机遇。

  • 充实之美——工笔人物肖像画的立体因素辩析

    作者:黄培杰 刊期:2014年第03期

    “充实之美”源于《孟子.尽心下》中的“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的本意是具美之人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充盈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仁、义、礼、智蕴涵于具美之人的内心之中,会生发出身体和举止上的纯和温润之韵。

  • 当代艺术中的“第二现实”

    作者:陈君魏 刊期:2014年第03期

    在艺术史中,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总是以“另类”的方式展示“第二现实”。其中,艺术家也总是以现实体验者自居,并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着“第二现实”的可能性。

  • 千古穹碑有遗墨——王理之生平及《三贞碑》考略

    作者:李军 刊期:2014年第03期

    民国间,昆山籍学者王德森为潘鸣凤《昆山见存石刻录》作弁言云:“昆山自孙吴以来,钜公硕彦,史不绝书,迄于明清,号称极盛。征文考献,端赖后贤,然兵火频经,书阙有间,无征不信,非文曷传。所藉以仅存一二于千百中者,厥惟寿诸贞珉者耳。”而近百年问,历经离乱,潘氏当日所见石刻,至今存者不及三之一,且多明清两代遗物。

  • 风格=思想?——评包华石《模式与个人:古典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

    作者:吴燕武 刊期:2014年第03期

    《早期中国的艺术和政治表达》是包华石教授早年代表作,书中详尽而生动地阐述了作为视觉艺术的画像石如何传达出汉代的政治信息。此书在1991年被美国亚洲研究协会评为20世纪最优秀的著作,并获得了利文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