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杂志 省级期刊

Art Work

杂志简介:《艺术工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9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稿、创作与评论、艺术史研究、设计平台、教学研究、外国美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076X
国内刊号:21-1598/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2177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9
立即指数:0.0055
期刊他引率:1
  • 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当代艺术(二)

    作者:黄凤祝; 刘丽荣 刊期:2009年第02期

    二、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中国艺术的取向 中国当代绘画,在形式、材料、理念和实践上,大都是摹仿西方。拿来主义是一种摹仿,是一种附庸艺术,本身尚未进入独特的创作阶段。当代中国艺术有以下特征:1、模仿性艺术(缺乏独创性);2、功利性艺术(不存在休闲性的、古代传统文人的艺术境界);3、精英型艺术(不存在大众艺术的基础);4、商品性艺...

  • 学科规范和跨学科创新

    作者:徐建融 刊期:2009年第02期

    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科学界、金融界,颠覆行业规范的创新,原则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然而,在艺术界就不一样了,两种创新,“宁要创新(革命性创新)的失败,不要保守(改良性创新)的成功”,一如政治上“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裕”。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艺术之外的各学科中,对于颠覆行业规范的创新总是一、慎之又慎;二、在...

  • 无界之“界”——中国当代艺术探索新路径

    作者:阎伟 刊期:2009年第02期

    《无界状态:材料精神的融会贯通》是第三空间:中国抽象艺术系列展第十三回展览的主题。“无界”的主张透射出明确的艺术指向——达成新界。无界之说是要超越古典和现代,东方和西方,手段和观念,内容和传统界限,目的是要“对艺术语言本体论的探索,展现抽象艺术的中国文本和中国境界。”

  • 画我所要——戴士和艺术谈片

    作者:范迪安 刊期:2009年第02期

    戴士和在2008年秋天画出的两幅大画可以说为他自己六十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精彩的惊叹号。这两幅大画分别名为((金山岭》和《金融街》,每幅高2米,宽7米,均由14块画布组成,堪称当代油画风景中的巨构。作通体之现,画面布势宏阔,视阈宽广,结构新颖,景物跌宕,有一种黄钟大吕般的雄浑韵律;作细察之赏,画中笔触多变,肌理丰富,色彩斑斓,...

  • 外行的优势

    作者:戴士和 刊期:2009年第02期

    白石老人在杯花小品上题款“作画最难无画家习气即工匠气也”。画家气、画匠气,都是大忌,水墨如此,油画也是。手画油了,笔画流了,画得太顺也就空了。

  • 从设计知识到设计能力——论工业设计中的知识迁移

    作者:胡飞; 赵琼瑶 刊期:2009年第02期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有形产品不再是生活唯一的存在形式,信息、媒介、服务都多元化地支撑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新的时代对“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并存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多种社会形态;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交汇挤压...

  • 以人为本:人欲、人性,还是人道?——论设计人本主义的层次及其定位

    作者:吕杰锋 刊期:2009年第02期

    引言 “以人为本”是多年来国内设计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但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特别是其中针对“人”的定位模糊不清,使得我们的“以人为本”研究只是一句口号,无法以科学的、普遍的、严谨的方法论形式落实于设计中。

  • 传统民族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本土策略

    作者:金水 刊期:2009年第02期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称Ⅵ,是企业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形象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即企业文化内涵,传达给社会公众的系统策略,是企业全部视觉形象的总和。企业Ⅵ包括:标志、包装、标准色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企业内部制服、交通工具、文具等介质上的应用。它着力...

  • 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精神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作者:高亮 刊期:2009年第02期

    面对异彩纷呈的多元社会与文化发展趋势,自觉突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设计中的图式语言,关注中国当下的设计走向,关注艺术设计如何秉承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应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意象以及艺术设计的探讨与研究,在如何保存自身文化内核的传承创新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

  • 盗火者·廖修平——关于现代版画艺术教育的拓荒

    作者:杨劲松 刊期:2009年第02期

    廖修平先生是前辈。此说即指1936年生于台湾的长者廖先生,也指他在1988年后中国社会变革转型中,数度只身赴大陆院校推动版画艺术教育的独到贡献。

  • 被潮流覆盖的艺术

    作者:俞可 刊期:2009年第02期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人生如梦”仿佛已经成为一桩不言而喻的美好事实,相形之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更是史无前例地经历着惊喜若狂般的洗礼。进入21世纪还不到十年,但当代艺术却像被重新安排似的,奇迹般地抛开了上个世纪的包袱——我们再也没有看到潮流的分歧和艺术群体的崛起,世纪转折点的标签揭示了一种鲜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朝着孕育新艺...

  • 超现实与艳俗共舞——读訾鹏的绘画作品

    作者:王易罡 刊期:2009年第02期

    訾鹏是出生在80年代的艺术家,他成长在百废待兴且又令人兴奋的年代,那时有着太多的人文“关怀”和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与执著。而在他有记忆的时候,中国已进入到乡镇转型期,随着麦当劳、肯德基悄然地改变着青年一代的饮食习惯,可口可乐、油炸薯条、汉堡已然成为他们所乐道的快速食品。而就在这速食快餐的背后,更深层次上的,则是西方文化对青...

  • 人人都爱文森特(凡高)

    作者:刘桦 刊期:2009年第02期

    隔段时间翻阅画册或流览美术史,会发现看法和趣味是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一些印象里很远的画或人会不知不觉间贴近前来。这是一种突兀又惊喜的感觉。那么,不妨跟着感觉静心沉气,松开手放走时间,走到哪,便是哪,遇到谁,便是谁。

  • 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水墨的介入

    作者:李佳 刊期:2009年第02期

    信息传播速度的竞赛,大大地激活了媒体的代谢功能。常常是事件刚刚发生或没有发生前,信息已经开始了传播。大众传媒的作用当然不只是传播信息本身或者是让公众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天,大众传媒已经开始了对公众审美娱乐以及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导向和暗示的作用。

  • 生活中的知识形态

    作者:杜淼 刊期:2009年第02期

    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来积累,然后经过思考、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最终变成知识。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岁月的积淀下我们的某些经验变成了一种知识供给后人去学习。例如文字,文字的最初形式甲骨文是为了方便我们记录和识别不同的事物而出现的符号,从甲骨文慢慢进化到现在的文字,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