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广角

艺术广角杂志 省级期刊

Art Panorama

杂志简介:《艺术广角》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4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悬疑题材网剧研究、影视艺术研究、艺术理论、文艺评论、诗歌艺术研究、书评、优秀论著推介

主管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6258
国内刊号:21-1047/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被引量:1906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江湖儿女》:类型、纪实与仿象的“江湖”

    作者:杨林玉 刊期:2018年第06期

    贾樟柯于20、21世纪之交拍摄的纪录底层中国的电影如《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等,最初主要在电影学术圈内被讨论,并未获得当下的普遍关注。在当代中国经历急剧发展、贫困人口稳步减少、渐趋消失的当下,贾樟柯执著呈现的底层开始显示出它独特的美学意蕴,贾樟柯及其电影凭借其在西方艺术电影节上的“封神”而进入国内大众传媒领域,...

  • “耽美”元素、盗猎文化和女性主义:迷群研究视角下的《镇魂》

    作者:石苑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暑期,各国球迷的心潮因俄罗斯世界杯而喷薄,全球媒体则通力为这场地球村的集体狂欢推波助澜,同时另一个群体的狂热也成为现象级话题。名为《镇魂》的40集网剧在优酷平台播出完结,根据官方数据统计,该剧播放量已突破28亿次,微博全网阅读量超过110亿人次,讨论量超过1674万条,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爆款剧。

  • 微电影、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视听革命

    作者:邵杨 刊期:2018年第06期

    “后影视艺术时代”的宣传语态再造 移动互联网的勃兴和视听技术的不断演进,催化了一个“后影视艺术时代”的来临。以“微时长、微周期、微播出”的体量收缩为特征的微电影,和以抖音、快手等新型社交软件为载体、以“随拍随播”的即时性为传播样态的网络短视频,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并深入人心,它们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显示屏和移动终端里,成为当...

  • 主旋律电影人物精神空间的转向——以古装历史题材电影《荡寇风云》为例

    作者:刘潇蔚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人物是构成电影叙事的基本元素之一。由人物语言和行为构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或环境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精神空间。成功的影片可以将观众带入这个空间,与电影中的人物完成精神交流。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不断渗透,当代古装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在人物精神空间的构建上已经有所改变,呈现出由简入繁的趋势,这一转向在新近上映的影片《荡寇风云》中...

  • 可见·未见·预见——谈《创造101》中的叙事操控失当

    作者:韩佳政; 解伟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从创作的角度讲,叙事者是始终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任何一个叙事节点上的情节建构与话语运作,都隐匿着叙述者的权力谋略与价值规约,叙事机制搭建进程中的每一次叙述权力操控与实施,都呈现叙述者的人生观、戏剧观乃至媒介观,并最终影响叙事的主题表达、人物塑型、情节建置乃至审美价值生成。2013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率先在综艺节目...

  • 现代性视阈下宫斗剧的现实关照与文明背离——以热播剧《延禧攻略》为例

    作者:谭珊 刊期:2018年第06期

    每个时代都是通过特定的公共文本来交流思想、实现共同感知和分享。当今社会的公共文本有很多形式,例如文学作品、电影和戏剧,等等,但受众范围最广的仍是电视剧这一大众艺术形式。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亦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宫斗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类型,有着非常成熟的制作模式及稳定的收视群体,这不是一种随机出现的文化现象,现代...

  • 试论“70后”批评家的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以贺桂梅、刘复生为例

    作者:覃昌琦 刊期:2018年第06期

    “70后”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实践是近年来代际批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尽管“代际批评”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厘清的问题,“70后”批评家也尚未确立其“总体化视野”,但可以看到的是,“70后”批评家呈现出来的批评视野正在生成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并参与了激活当下文学批评话语的序列,他们所秉承的内外兼顾的批评视角和理论视野正在成...

  • 谁是主人,谁是客——话剧《家客》三个荒诞层面下的悲剧阐释

    作者:张倩 刊期:2018年第06期

    话剧《家客》,是一部关注老年知识分子生存命运的戏剧,却又远远不止于描摹他们生活的本身。作品以一座老房子中三位老人作为切入点,着力发掘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变迁下,对于自我的不断剖析和拷问,以及对于存在意义和希望的寻找与表达。

  • 探寻新兴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途径——以辽剧(辽南戏)为例

    作者:刘新阳 刊期:2018年第06期

    辽剧是辽宁独有的地方剧种,是戏曲百花园中一个后起的剧种。辽剧的声腔母体脱胎于辽西地区的影调(俗称皮影戏),20世纪50年代,在影调艺人的努力之下,探索出用舞台代替影窗、以真人代替影人、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代替皮影掐嗓的演唱形式,形成了辽南戏,之后在2002年又被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定名为“辽剧”。

  • 徐渭写意花卉的水墨构成及当代意义

    作者:徐亚慧 刊期:2018年第06期

    徐渭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开创了泼墨大写意绘画的先河,一改长期以来传统文人花鸟画阴柔恬静的特质,主张“不求形似求气韵”,融合草书笔法入画,以酣畅挥洒、纵横涂抹的笔墨推动了中国画从尚形到尚意的转变,他的绘画理念和泼墨画法影响了后世诸多画家,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浮士德》与时代精神的构建

    作者:徐军义 刊期:2018年第06期

    1831年8月,“《浮士德》下卷的全部手稿就装订成册,算是完工了”。歌德(1749—1832)“感到非常快活”。他对艾克曼说:“我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是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宏旨了。”歌德花费近60年时间创作完成《浮士德》;并把它视为自己活在世上最紧要的事情,足见《浮士德》对歌德的重要性。

  • 走出宇宙“黑暗森林”的精神火炬——刘慈欣的《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罗辑形象的启示

    作者:马力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宇宙各文明间关系的问题。小说通过四个“面壁者”的故事,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宇宙关系的图景。这些图景背后隐藏着他们不同的生命哲学,不同的生命哲学决定了人物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