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广角

艺术广角杂志 省级期刊

Art Panorama

杂志简介:《艺术广角》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4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悬疑题材网剧研究、影视艺术研究、艺术理论、文艺评论、诗歌艺术研究、书评、优秀论著推介

主管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6258
国内刊号:21-1047/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被引量:1906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批评的视界与西学的引进--以组楼梦评谶和律罗诗力谶为例

    作者:马力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近现代是国门大开、西学东渐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批评无论从观念、方法,还是模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标志其转型的批评著作主要有二:一是王国维(1877—1927)的《红楼梦评论》,二是鲁迅(1881—1936)的《摩罗诗力说》。透过这两篇文章,人们可以看出两位批评家在中国现代化之初始是如何吸纳和利用西学进入自己的文学批评实...

  • 两种趋势:自媒体文化与网络文学

    作者:陶林 刊期:2017年第04期

    80后和之前几代人,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移民。的确如此,出生在1982年的我就见证了整个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从不移动到移动互联的全部历程。这几代人与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截然不同——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至少保留着前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运行以及规则的记忆;而没有网络的存在,对于更年轻的人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 苦难与梦想的团结——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工人文化

    作者:王洪喆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6年12月的北京,雾霾笼罩、阴冷萧索,在距离市中心三十多公里外的皮村社区工会办公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工人文学小组诗歌朗诵会吸引了几十位工友前来。1997年出生的女工晨晨,打开自己微信朋友圈中的链接,开始朗诵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歌:

  • 艺术的自我生产与符号抵抗——以中国当代工人诗歌俄的诗篇》为例

    作者:李龙飞 刊期:2017年第04期

    工人阶层的艺术生产在当代社会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本文以工人诗歌《我的诗篇》为例,首先探讨工人诗歌是否能够作为艺术生产的一种独特形式;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工人诗歌的结构以及所指,指出它正是通过这种符号——诗歌的抵抗来传达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思考与看法;最后探讨工人诗歌出场方式转向文化、资本和媒介三方“合作”之...

  • 潮起潮落:我看中国纪录影像这十年

    作者:林鑫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04年10月,完成首部纪录片《陈炉》的时候,我还没有看过任何一部纪录片,更不知道该把影片投到哪里。于是到网上搜寻,在西祠胡同的后窗看电影板块看到了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的征稿启事,当时叫“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2005雨水”,我按要求将报名表和DVD寄出,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影片的命运。过了不久,接到云之南杨昆打来的电话,说我的碟片...

  •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纪录电影

    作者:林旭东 刊期:2017年第04期

    我觉得很多人太纠结于诸如“作者电影”或者是所谓的“影片的作者性”之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要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里去看:先是阿斯特吕克发表了《摄影机——自来水笔》,里面提到了“电影作者”这样一个概念;紧接着特吕弗发表了关于“作者论”的一系列文章。这些年轻人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他们都活跃在一个直到今天都还是很重要的电...

  • 艰苦的快感

    作者:刘大先 刊期:2017年第04期

    据说除了之外,能够给人带来最大快感的一个是性,另一个就是思维。当然,绝不能尝试,性则根植于人的动物性本能,无足为奇。思维所能带来的心荡神摇、心神震颤,甚至比金庸所言的“不由得心中一荡”或者梁羽生所说的“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还要快乐,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了。它要更艰难,惟其艰难,强度也更大。

  • 起于亮眼,归于走心——“烧脑片”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作者:邵杨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不要大片要“神作”:烧脑的动机和理由 描述商业电影的类型归属,大致经历过两个阶段。最初,从题材概括的角度出发,观众常常将之笼统地划分为科幻片、爱情片、警匪片、动作片、喜剧片等。而随着迷影者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对影片欣赏过程中自我体验的关注进一步加深,惊悚片、恐怖片、悬疑片甚至虐心片等崭新的判词纷纷出现。

  • 郝寿臣京剧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作者:刘新阳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郝寿臣先生是20世纪京剧舞台上对净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由他开创的“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表演思想以及艺术践行,不仅使架子花脸在原有注重做派、工架的基础上,增强了唱腔和念白的比重,更把架子花脸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使架子花脸由旧时戏班中的附属地位提升到“挂二牌”甚至是“并挂头牌”的艺术地位,从而使...

  • 儿童游戏精神的回归——论王俊康儿童剧的艺术特色

    作者:马忠 刊期:2017年第04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则强调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儿童戏剧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适合少年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它和成人戏剧作品一样,具有戏剧的一般特征。

  • 技术理性与当代书法的审美趋向

    作者:刘立士 刊期:2017年第04期

    “艺术当随时代。”依据艺术社会学理论,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风格都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并且,在艺术发展的形式自律性与艺术社会性二者中,艺术社会学理论更强调艺术的外在条件,即社会因素会对艺术产生决定性作用。对于艺术史的写作,佩夫斯纳曾认为,一部艺术史,与其根据风格的变迁来写,不如根据艺术家与周围世界之...

  • 迟到的叩问和不息的灵魂乡愁——写在《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边上

    作者:刘恩波 刊期:2017年第04期

    相对于活着,死亡是不可或缺的,它像个“节日”,当然谁都不希望那个“节日”过早来临(人类学研究一些原始部落的结果表明,在那里,死亡常常伴随着欢乐和欢宴,似乎它是一种时有发生的庆典而不是恐惧,参阅贝克尔著《反抗死亡》)。但生命本身的不可逆,会让所有人都在搭乘人生这辆列车时,知道自己总有一个时刻要到站下车。于是,在下车前,...

  • 子夏的摄影“时间里外”及其他

    作者:耿占春 刊期:2017年第04期

    如果说摄影是对存在着的事物之影像的一种摄取的话,观者却无法从“时间里外”系列、“洗脑”系列或“拉康的看见”等作品中找到摄影的影像与事物之影像间的相似性:影像找不到它们再现的原型。诗歌与文学早已走出了模仿论或再现论,绘画也是如此,但人们以为摄影会一直保持着它与事物之间的模仿关系,或最低限度的呈现关系,

  • 佩索阿:目光种种

    作者:徐兆正 刊期:2017年第04期

    现实在佩索阿笔下如同一层恍然可以感知的淡漠底色,但也就仅此而已。《惶然录》中有这样一则片断:“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像是卷入了一次内向的旅行。”这句话足以概括这本由对生活与内心静观组成的书:它是一本心灵旅行的游记。在密闭的心房,佩索阿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然而这又是怎样的一次密室旅行?佩索阿是幸福的人吗?

  • 阅读命运中的轮转回环

    作者:王彦艳 刊期:2017年第04期

    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公园序幕》,这篇九百多字的小说,曾经是我阅读经历中的一个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