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杂志简介:《艺术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艺术学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文艺评论、音乐与舞蹈、影视艺术、美术研究、学术活动与成果评价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9104
国内刊号:32-109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6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被引量:20765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1
  • 新疆文艺与西域文化主权

    作者:廖奔 刊期:2012年第04期

    研究新疆文艺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涉及到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艺观问题。新疆版图历史上并不固定归属于哪一个民族,它是一片各民族共同生活过和生活着的土地,中华民族是在包括西域在内的广大疆域里孕育和发展成形的。现代国家主权是晚近才逐渐形成的政治概念,国家主权和民族权利是不一样的,它是具有国际公认而又有相对...

  • 深圳观念:朝气蓬勃的文化记忆——现阶段文化建设需要传扬“深圳观念”

    作者:于平 刊期:2012年第04期

    所谓“深圳观念”,是以“标语口号”的形式高度凝练并广为传扬的“深圳价值”。《人民日报》在评选结果时,曾以“编后语”的方式称其为“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和“改革历程的生动注脚”。“深圳观念”凝炼和传扬的不是一般的城市观念,它是一个具有特殊使命的“经济特区”的价值追求,它是在“杀出一条血路”的奋斗史中凝炼的市民共识。“深圳...

  • 观念革命、技术创新与制度嬗变:重建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的逻辑结构

    作者:傅才武 陈樱 刊期:2012年第04期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开启新航程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文化创新进程持续推进,文化立法取得实质性突破,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

    作者:周星 刊期:2012年第04期

    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了,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对。网络新媒体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审美传统淡漠、道统灌输的疏离、反叛规则的风行、众语喧哗的兴盛。网络新媒体时代有若干症候,但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媒体并不是因...

  • 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

    作者:李心峰 刊期: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学术界及社会上围绕传统节日的讨论,常常聚焦到一个重要问题上来,即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也就是在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以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语境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与仪式吸引更广大的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节日文化。为深入思考、积极探...

  • 节日、创意城市和文化旅游经济学

    作者:露丝·陶斯 苏锑平 刊期:2012年第04期

    本文根据土地利用、集聚经济、霍特林原则等理论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讨论了节日、创意城市和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旅游等问题。尽管这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发展与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但决策者和其他对推动这些产业有兴趣的人不一定愿意认识这些问题。因此如文化之都、文化区和地理标志等,必需政府采取行动来推动。。

  •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与对策报告

    作者:耿波 刊期:2012年第04期

    青年学生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接受状况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否实现良好传承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的调研,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关注与认知程度、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实现现代传承的基本判断、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多样性与一致性问题的看法,...

  • 中国传统节日色彩传播中的国家形象

    作者:崔莉萍 刊期:2012年第04期

    本文从传统节日的色彩传播角度切入,选取我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析反映节日深层次意蕴的色彩关联与传播,并依此色彩关联与传播进一步探讨特定色彩塑造的抽象国家形象。研究认为,节日色彩传播呈现出的国家形象主要集中于传统宗法立国的根本、新旧并存与心理焦虑的多元状态、和谐与包容、追求简约质朴的国家形象...

  • 电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作者:王志敏 赵斌 刊期:2012年第04期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广义的电影概念,即把电影定义为以镜头形式呈现、可以配有声音效果的双频活动影像,一种专门纪录或制作表面现象的异质综合性媒介。这一全新的电影观引发我们讨论电影、电视和计算机这三种“电影媒介的历史形态”,促使我们探究蒙太奇、长镜头、意识流和合成镜头这四种“电影的本体”,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化”、“语言化”...

  • 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

    作者:林少雄 刊期:2012年第04期

    摘要:国家形象的塑造,固然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政治、经济、军事等)与“软实力”(如文化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其作为重要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的国家形象片的拍摄与传播密切相关。国家形象片作为一个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几乎成为当下各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与策略。本文试图以中...

  • “华语电影”与“华语大片”:命名、工业、叙事与文化表意

    作者:陈旭光 刊期:2012年第04期

    华语电影的术语已经逐渐获得了业界与学界的认同。华语电影的实际内涵应该是“中华文化电影”,而非仅仅为“中华语言电影”。“华语大片”最为符合华语电影的界定。新世纪的华语大片经历了从大片到“后大片”或广义的大片阶段。华语电影大片引发了中国电影的观念革命,确立了电影的工业或产业观念和电影营销观。开始越来越重视新媒介的宣传营销...

  • 把《资本论》拍成电影:效果与初衷大相径庭的历险

    作者:康尔 刊期:2012年第04期

    本文对德国著名电影家亚历山大·克鲁格的新作《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消息,马克思一爱森斯坦一资本论》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剖析,并以该片为例,就创作与接受、电影与故事、科学与艺术等理论问题展开了追问与深究。本文由“克鲁格”的资本论引发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哲学思考,一是有了创作自由,万事就大吉了吗?二是电影不讲故事,此路行得通吗?...

  • 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形象建构

    作者:陈林侠 刊期:2012年第04期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

  • 当代国际艺术节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需求——基于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案例研究

    作者:张敏 刊期:2012年第04期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为公共参与提供对象化活动,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服务于公众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13年来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为全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的程度与范围,由此成为艺术节评价的标准和成败的关键。本文基于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案例,通过大量的调查(N=4438)...

  • 中国上古演艺述略——《中国演艺史稿》系列之一

    作者:丁修询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的乐器,证实了中国“乐文化”的开端。“乐”是歌、诗、乐、舞的总称,许多情况下,“乐”就是演艺,也是上古先民们摆脱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