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杂志简介:《艺术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艺术学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文艺评论、音乐与舞蹈、影视艺术、美术研究、学术活动与成果评价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9104
国内刊号:32-109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6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被引量:20765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1
  • 文化时空论

    作者:章剑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也是从古到今,历史上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和概念。因此,在当代中国,从新的角度和深度上对文化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很有必要。究其源头,与文化最直接相关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是人类、时间与空间。一言以蔽之,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各类物质和精神成果。这个定义中包...

  • 眩惑:一种新文化与旧感觉

    作者:景凯旋 刊期:2007年第02期

    当代对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的讨论,都是以现代性为出发点的“进步”叙事,而较少思考文化的美感特征。本文以叔本华的“眩惑”定义传媒时代的大众文化,并桷图指出其在多元价值社会背景下对传统美学无功利性原则的挑战。同时,对大众文化的宽容与接受并不意味着取消美的等级,大众文化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低俗平庸的现象。传统美学之所以面临...

  • 多数人的暴政对于文化意味着什么

    作者:段一 刊期:2007年第02期

    所谓多数人的暴政,即多数人在民主的程序下,以民主的名义侵害少数人的正当权利。本文通过对文化工业、当代教育和媒介控制文化的分析,揭示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对于文化不过是多数人的暴政。而多数人的暴政,其实质不过是资本的暴政。在这里,不仅大众沦为资本主义在文化领域追逐利润的工具,多数人更常常是一个虚假的概念。

  • 张炎《满江红》中戏曲史料新论

    作者:程宇昂 刊期:2007年第02期

    张炎词作《满江红》,其题目“赠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中的“韫玉”不是宋代南戏名,也不是女演员名,而是当时一个男旦演员的名字。没有证据显示《东嘉韫玉传奇》是最早的六部南戏之一,它很可能是宋、元间的小说。

  • 鬼魂意识:关汉卿杂剧的民俗文化底蕴窥析

    作者:邸允峰 刊期:2007年第02期

    用文艺民俗学的眼光打量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会发现鬼魂意识作为一种无形心意民俗在剧作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鬼魂话语的使用和梦兆情节的编织两种形式。这种心意民俗的体现,透射出关剧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民俗浸染,也呈现了别具特色的世态民俗生活相。

  • 从传播学的角度观照《牡丹亭》的演出

    作者:王省民 刊期:2007年第02期

    《牡丹亭》早已家喻户晓,有关的研究著作比比皆是,而从传播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少见。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观照《牡丹亭》,重新审视《牡丹亭》演出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一戏剧名著。

  • 理想总虚化,言行方显真——士与俳优之间的错位

    作者:张爱林 刊期:2007年第02期

    士是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与现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约略相当;而俳优是我国古代具有俳谐性质的综合技艺表演者,以语言见长,以戏笑为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的职能与作用发生了错位。

  • 《等待戈多》与中国戏曲——兼议戏曲的跨文化实验与创新

    作者:朱雪峰 刊期:2007年第02期

    戏曲《等待果陀》改编自贝克特的荒诞派名剧《等待戈多》,由台湾当代传奇剧场2006年在上海演出。该剧一方面参照中国舞台和中国剧场的特点,对西方经典文本进行了本土化再创作;另一方面,演出也体现了戏曲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实验与创新,为戏曲艺术的当展提示了一种可尝试的可能性。该剧是戏曲跨文化改编实践的近期重要范例。

  • 论杂剧文体的蜕变

    作者:陈建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元杂剧是中国戏曲中最早成熟的一种样式。但在进入明清时期后,其文体蜕变严重以至于失去其内在的规范,在文人为主的作者群手里渐渐向传统诗词回归,终与之渐不可分:它情节淡化,长于直接展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观念,因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它不但继承了传统诗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且语言也严重的诗文化,因而创造了诗词般的含蓄悠远的...

  • 浅谈土家族地区戏曲

    作者:陈伦旺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土家族地区传统戏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通过对其唱腔音乐和伴奏曲牌,角色设置、服装、道具、化妆、剧目及发展过程作一番全面细致的梳理,就会发现这些地方戏曲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亲缘关系。

  • 论吴梅村戏曲创作自叙传式的抒情性

    作者:冷桂军 刊期:2007年第02期

    明末清初的诗人吴梅村不但在诗词文的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戏曲的创作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本文试图从其戏曲创作本身内质进行分析,总结作者超脱尘世理想在剧作中的“完成”以及隐居不仕的愿望在剧作中的“实现”这一戏曲创作精神方面的基本特征。

  • 居室电影三论

    作者:康尔 刊期:2007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居室电影必然成为电影发展的合理向度。理论界不应对已经存在的居室电影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应对居室电影的本质特性等进行追究与阐述。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居室电影的创作与生产理当受到鼓励与扶持。

  • 韩剧:作为一种文化品牌的传播与启示

    作者:路璐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在亚洲文化市场迅速崛起并在我国电视剧领域引起强烈反响的韩国电视剧进行梳理,以文化产业作为宏观的观察视角,以文化产品中的核心概念——品牌作为分析途径,从韩剧品牌的资源控制、韩剧品牌的风格传播与管理体制等三方面进行厘定,以期探索韩国电视剧产品作为一种文化品牌的传播与启示。

  • 《孔乙己》电影式修辞分析

    作者:赵光亚 刊期:2007年第02期

    论文从电影修辞的角度对《孔乙己》进行细读,对其电影化特征进行探讨,认为《孔乙己》无论在整体结构还是细节的蒙太奇设计上,无论在叙述描写的视像性还是人物语言的动作性、诱发性、富于潜台词的处理上,均表现出鲜明的电影化特点。对这一特征的揭示将有助于丰富、拓展我们对鲁迅独特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空间的认识。

  • 穿越文本的游戏:评“元电影”《商第传》

    作者:于雷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英国实验派导演麦克尔·温忒博特姆的影片《商第传》以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为蓝本,在试图延展原著实验派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元电影”自我指涉的本质特征将电影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核心叙述对象,并通过其在时间与空间、情节与反情节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电影艺术的生产进行本体式关照,同时也对电影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进行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