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杂志简介:《艺术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艺术学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文艺评论、音乐与舞蹈、影视艺术、美术研究、学术活动与成果评价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9104
国内刊号:32-109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6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被引量:20765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1
  • 林兆华的“舞台秀”和“媒体秀”

    作者:张星岩; 伏盛红 刊期:2005年第06期

    林兆华执导的成功剧目,与别人一样取决于剧本的丰富内涵和演员的真情演绎.当他对于经典名著失去敬畏,对于演员的真实情感和观众的热情参与失去尊重的时候,形式上的创新便走进了"舞台秀"加"媒体秀"的艺术歧路.

  • 略谈美术馆的公众性

    作者:宋玉麟 刊期:2005年第06期

    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担负着收藏、研究、展示陈列、艺术交流、对公众开展审美教育和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它是博物馆的一种延伸,但它和博物馆主要不同之处是,美术馆的业务范围更侧重于近现代和当代的艺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术馆和公众的关系应该更贴近、更密切、更具有亲和力.

  • 博物馆:城市记忆、标志及通向未来的文化桥梁

    作者:黄振平 刊期:2005年第06期

    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特别是文化的承上启下和继承创新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可或缺,担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扮演的是过往与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也是未来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创造、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 从朱买臣休妻到《马前泼水》

    作者:林叶青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朱买臣休妻故事在后世戏曲史上流传甚广,应对其本事所蕴含的悲悯情怀、戏曲演绎中的道德批判及当代改编中的现代性阐释予以文化角度的解读.

  • 论《倚晴楼七种曲》中爱情描写的特征

    作者:魏明扬 刊期:2005年第06期

    倚晴楼曲描写爱情时,并不把爱情作为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写,而把爱情放在轻于社会生活中功业、科举等活动的地位,还把爱情与礼教尖锐对立,对于女性则倡导抑制感情以便修仙证佛.剧情中对爱情的这些处理方式使得倚晴楼曲的描写爱情表现出轻视爱情、回避爱情和责难爱情三种倾向.

  • 从《望江亭》、《赵氏孤儿》试探元杂剧之“发现”艺术

    作者:胡健生 刊期:2005年第06期

  •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鉴赏之比较研究

    作者:沈新林 刊期:2005年第06期

    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不同传播方式的鉴赏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同时发现,读小说和看戏分别是鉴赏小说、戏曲的最佳选择;而想象和联想是小说、戏曲鉴赏活动中必要的中介环节.

  • 古代剧作对《世说新语》素材的艺术再造

    作者:齐慧源 刊期:2005年第06期

  • 吴江派研究述评

    作者:刘召明 刊期:2005年第06期

    二十世纪以来的吴江派研究在成员构成、理论践履、流派活动、历史地位及影响诸方面取得了丰富、深入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研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 论《龙舟会》杂剧的文人自寓性特征

    作者:朱青红 刊期:2005年第06期

  • 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

    作者:吴平平 刊期:2005年第06期

    新世纪昆曲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趋势.昆曲的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体认,并且在这种体认之下,其正在或即将经历从以自在传播为主向以自为传播为主、从保守型传播向开放型传播、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化的过程.

  •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张晓玥; 李蓉 刊期:2005年第06期

  • 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论《风雪夜归人》兼看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作者:曹蕾 刊期:2005年第06期

  • 脚本如船——解读黄远生的《新剧杂论》

    作者:季玢 刊期:2005年第06期

  • 寻找戏剧舞台的诗意美

    作者:秦佳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话剧,无论在体现内在生命特质方面,还是在外在感性形式表现方面,都在执意地追寻诗性美,其主要特征是:史诗品格、新写实精神、多种艺术手法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