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杂志简介:《艺术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艺术学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文艺评论、音乐与舞蹈、影视艺术、美术研究、学术活动与成果评价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9104
国内刊号:32-109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6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被引量:20765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1
  • 曹禺戏剧中的宗教文化

    作者:张耀杰; 晓曦 刊期:2005年第04期

    曹禺原本是一位在清华大学接受过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洗礼的民间戏剧家,造就曹禺成为戏剧大师的首先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既野蛮残酷又生动鲜活的民间宗教文化,以及集中体现民间宗教文化的传统戏曲和话本小说,其次才是清华大学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基督教的博爱教义.他所拥有的思想和文化资源是斑杂的、...

  •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作者:刘文峰 刊期:2005年第04期

    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其表演以吟诵、拳术舞蹈动作、锣鼓伴奏为特征,与河东山西临猗、新绛等地流行的"锣鼓杂戏"同源异流,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流行的赛戏和晋东南流行的队戏同属宋、金时期流传的吟诵类戏剧形态.对跳戏的历史、演出形态以及它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早期戏曲文化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 为南戏重新定位

    作者:孙玫 刊期:2005年第04期

    北杂剧对后世戏曲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学的影响,而就戏曲的生命所在--"演出传统"而论,后世戏曲的祖祢恰恰是南戏.

  •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中的情

    作者:叶树发 刊期:2005年第04期

  • 黄粱梦故事流变考

    作者:李希霞 刊期:2005年第04期

    黄粱梦故事在文人和宗教徒的双重推动下历经两次嬗变,分化出两大流传系统,并在流传过程中与民间宗教的悟道成仙模式和刺世、叹世的文人意识联结在一起,形成双重的文化意蕴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格局.

  • 传统戏曲话语模式新论

    作者:何辉斌 刊期:2005年第04期

    根据话语模式理论,传统戏曲的曲词属于抒情话语,宾白大都属于叙述话语,对口白可以划入戏剧话语;从言说的独立性来看,戏剧话语最独立,抒情话语最缺乏独立性.因此,作为戏剧本质特征的代言体应当建立于戏剧话语之上,而不是建立于抒情话语之上.

  • 张之洞与戏曲

    作者:曾凡安 刊期:2005年第04期

    张之洞虽然不喜好戏曲,但对其同僚及家人的戏曲活动还是比较宽容的,而且他自己既参与过宫廷观剧,也参加过官署及私家堂会,其子女中还出过票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宫廷和官场都深受戏曲文化的濡染,达官显宦及普通百姓很难摆脱戏曲的影响,张之洞也不例外.

  • 李渔戏曲创作的商业化倾向

    作者:刘晴 刊期:2005年第04期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文人经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中,李渔和同时代的剧作家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观众的接受反应上.对李渔戏曲创作的商业化倾向的探讨,可从舞台性、通俗性、娱乐性三个角度切入.

  • 元杂剧中科范的喜剧效果

    作者:卞良君 刊期:2005年第04期

    元杂剧中安排的不少有关演员表演的'科'带有喜剧性,既体现了剧作家机敏、幽默的品质,又对剧中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样的'科'主要有人物动作和人物情态两类,有时在一个具体情节中兼而有之.元杂剧作家还特别擅长在'科'的安排上运用'重复'的艺术,以使人物性格心理的表现更富于喜剧性.

  • “手影戏”戏剧形态辨

    作者:李跃忠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影戏的学者,只要涉及影戏的分类问题,一般都认为影戏有皮影戏、纸影戏、大影戏、手影戏等类别.经过考察,可以发现,手影戏只有"弄影",而不能"弄故事",也就是说它不能以"影人"表演故事,所以我们以为它不属于戏剧范畴,而只是一种技艺表演.

  • 春柳派悲剧与日本新派剧

    作者:孙宜学 刊期:2005年第04期

    春柳派悲剧是中国话剧的早期艺术形态,是在日本新派剧和西方戏剧的影响下,在美学精神上距中国成熟的话剧最近的一个戏剧流派.春柳系统的演剧预示了未来中国话剧的方向,为'五四'以后中国话剧的崛起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柳派悲剧,尽管还不成熟,但它已向西方悲剧精神靠近了一些,并为整个戏剧的发展开启了一道通向未来的大门.

  • 南开新剧运动的社会教育意识

    作者:徐大军 刊期:2005年第04期

    呼应20世纪初以开民智、进民德、振国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思潮,张伯苓先生倡导、推动的南开新剧运动以'练习演说,改良社会'为宗旨,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教育意识,有关的理论阐述和戏剧活动对当时戏剧方式的社会教育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有形的参照作用,它所倡导的戏剧方式的教育理念在当时也起到了有效的范导作用,并给我们今天的戏剧发展以启示...

  • 论歌剧《弄臣》中伯爵的形象塑造

    作者:沈恒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形象塑造是歌剧艺术最终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情节的安排、冲突的设定、人物性格的挖掘、戏剧高潮的铺陈等等,都是为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 从中西思维方式看戏曲与歌剧表演艺术

    作者:王群英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鲜明的差异,一为整体性、直觉性、模糊性、求同(回馈)性;一为分析性、逻辑性、精确性、求异(超前)性.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源远流长的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传统,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创作模式和欣赏习俗,由此孕育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 寓“有型”于“无形”——论中国企业产品形象设计之观念

    作者:蒋红斌 刊期:2005年第04期

    工业设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若干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对于产品的作为, 关键得益于中国的企业真正从"工厂"向"企业"的转变.对于"企业",其设计行为的根本指向,必然与其品牌内涵高度一致."PI"设计战略的主旨,是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方针,而非刻意勾勒产品外在形象的特殊符号;是以"无形"的设计理念,为"有型"的产品特征缔造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