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

阅读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Reading and Apreciation

杂志简介:《阅读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320/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文共赏、佳作有约、时文快读、诗歌鉴赏、阅读导航、思辩文选、点击名著、外国文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671-766X
国内刊号:13-1320/G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375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散文的阅读思路

    作者:杜福磊 刊期:2004年第07期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

  • 郭敬明《幻城》的语词之瑕

    作者:魏超; 曲桐凤 刊期:2004年第07期

    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无人不知郭敬明。他的成名作《幻城》,曾让纸贵洛阳。

  • 发自肺腑的真情——《项脊轩志》赏析

    作者:朱安义 刊期:2004年第07期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的文风大加鄙薄,主张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提倡唐宋古文....

  • 词二首——情景交织的崇高美——《沁园春·长沙》赏析

    作者:向明 刊期:2004年第07期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理论著作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同时,他行有余力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是他几十年革命实践的产物,誉满海内外,家传而户诵,影响之深,难与伦比。一个外国人曾经说过。“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并不是夸张。——臧克家

  • 战地黄花分外香——读《采桑子·重阳》

    作者:魏巍 刊期:2004年第07期

    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一发而不可收拾

    刊期:2004年第07期

    在度过了一段低迷期后,李金羽居然一发而不可收拾,以12粒进球在射手榜上独占鳌头。曾经以个性张扬而闻名的阳光少年,在这个赛季再次让人领略到那逼人的青春气息。(搜狐搜索大众网2002年9月13日引《齐鲁晚报》)

  • 存盘偶现的睿智

    作者:林超然 刊期:2004年第07期

    【引言】 我们置身的是同一个世界,沐浴的是一种大同小异的人际氛围,分享的是相似的生活样式。作为生活中的寻常一员,我们剔除不了许许多多的诱惑.比如不能超脱于俗常的衣食住行之外。我们不是思维缜密逻辑优秀的哲人,也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智者,但我们每个人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每个人还都有灵光闪现的一瞬,都有偶现...

  • 回首金钢桥

    作者:罗兰 刊期:2004年第07期

    一九九三年秋天,自大陆回台之后,隔了两年多,才再访故土。

  • 永远的金钢桥 永远的爱——《回首金钢桥》赏析

    作者:张秀娟 刊期:2004年第07期

    写亲恩难报、海外怀乡以及成长心情的文章都很多.难得的是罗兰的这篇《回首金钢桥》在两千多字的篇幅里,把这三种情绪融会在一起来表达,而且这种融会和谐自然、浑然天成。全文以故乡景物——金钢桥为线索,以桥串起记忆中年少岁月里父亲默默关爱的往事。在对往事的追忆和怀想中同时追忆成长的心情。

  • 雨韵

    作者:从维熙 刊期:2004年第07期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 读《雨韵》

    作者:赵连瑞 刊期:2004年第07期

    看到“雨韵”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雨》。那部纪录短片没有任何情节,只是以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为背景,记录了下雨的整个过程,各种富于造型美的画面被剪辑成了一曲大自然的视觉音乐。在那部短片中,尤里斯·伊文思强调影片的记录功能,只是呈现出雨的外在形式美,而杜绝介入人的主观情感。在中国的文学传统...

  • 风从哪里来

    作者:范曾 刊期:2004年第07期

    风在哪里?在天边的云丝雾影,在陌上的柳絮蒿蓬;在春天偃伏的碧草.在秋天飘零的丹枫:在高樯的一叶帆,在骥尾的千条线:在寺院的幛幡,在心头的旗旌。风在哪里?禅家告诉你,看,如云离月;道家告诉你,听,爽籁在天。宋玉说,在青茹之末,在腐馀之灰。苏东坡说,在木叶尽脱的树梢,在明月徘徊的江上。风在哪里?风在高渐离易水的寒筑,在诸...

  • 温一碗亲情的酒

    作者:高方 刊期:2004年第07期

    导语: 古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时时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当一个人真正行走在文字的边缘,当一个人真正想走人文字的世界,身边的一切就都成了他要留意的对象。而这些对象有的是在一定的情形下自己主动冲到我们面前的,有的却是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被我们锁定为观察对象和写作对象的。

  • 木偶戏

    作者:筱敏 刊期:2004年第07期

    乡间的木偶戏比较简陋,便是城里百姓,所需的也差不很多。几个艺人,三两挑子,有时甚或一个也就够了。重要的是挑子里挑的并非寻常的菽谷粪肥.也并非日用百货,却是用帘子遮实了的一些什么,有一个奇异的世界走来了。有一些新鲜的故事要开演。

  • 《木偶戏》赏析

    作者:徐彦利; 高香君 刊期:2004年第07期

    《木偶戏》是一篇写得非常精细的文章,词藻繁复准确,并且因为想象力的融入而新意迭出,像作画中的工笔细描,一笔一笔毫不马虎,步步到位,色彩、动作、表情、场面,无不再三说明、描绘,兼之以贴切生动的比喻,说了又说,描了又描,让人想起色彩堆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非寥寥几笔的黑向写意兰花。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家乡的木偶戏.戏来时欢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