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杂志简介:《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187/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节译、讲座、文摘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成都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际刊号:1004-3934
国内刊号:51-1187/R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
复合影响因子:0.93
总发文量:3070
总被引量:18606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3.4643
立即指数:0.0472
期刊他引率:0.9898
平均引文率:15.5222
  • 体外反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

    作者:胡大一 伍贵富 郑振声 刊期:2009年第05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形成,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技术始自上...

  •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提高血流切应力与血管内皮功能保护

    作者:杨达雅 伍贵富 刊期:2009年第05期

    以往认为体外反搏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双脉动血流,以舒张期增压的方式提高心脏灌注。近年来血管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体外反搏还通过加速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系统的血流切应力,并通过一系列血管内膜保护相关的调控机制,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现简要地复来的有关研究工作,从调控血管张...

  • 提高血流剪切应力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

    作者:张焰 郑振声 马虹 伍贵富 刊期:2009年第05期

    血流剪切应力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非随机灶性分布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显示血流剪切应力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的基因表型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增强型体外反搏驱动血液形成双脉冲灌注于全身,明显提高脉动剪切应力,长期使用可保护血管内皮,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柳俊 杜志民 马虹 刊期:2009年第05期

    体外反搏的原理是在心脏的舒张期反肢体血液驱回心脏,增加心脏舒张期灌注,改善心肌缺血。迄今为止,在美国和我国已相继开展了多个与体外反搏有关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效果和安全性的大型临床试验(MUST-EECP、RECC、PEECH和IEPR),取得了很多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学术资料。2002年美国ACC/AHA正式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

  • 体外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的比较

    作者:梅卫义 杜志民 刊期:2009年第05期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相比,体外反搏无创、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显示出一定优势。

  • 体外反搏与心功能保护——PEECH研究结果解读

    作者:彭龙云 杜志民 刊期:2009年第05期

    体外反搏治疗用于左室功能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运动耐量。为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PEECH研究评价了体外反搏在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益处。187个轻-中度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配给予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已发表指南所要求的常规药物治疗或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两个主要观察终点是...

  • 国际体外反搏病人注册研究结果与评价

    作者:冷秀玉 曾武涛 刊期:2009年第05期

    匹茨堡大学于1998年1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体外反搏病人登记注册中心(International EECP Patient Registry,IEPR),邀请世界上所有能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nhanced external counte rpulsation,EECP)治疗的临床中心自愿、无偿参与IEPR研究。入选标准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至少1h的EECP治疗以改善心绞痛症状。IEPR研究Ⅰ、Ⅱ期共...

  • 体外反搏医学信息平台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谢树群 余冬兰 黄明波 胡丁 郑振声 伍贵富 杜志民 王奎健 刊期:2009年第05期

    现根据当前医疗信息数字化、规范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DICOM)标准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在增强型体外反搏医疗信息发展进程中的应用,进而提出了构建基于Web2.0的体外反搏医学信息平台,详细分析了该平台尤其是随访系统部分的功能与意义,结合我们正在研发的家用心电检测仪,分析了其应用于该平台的主要价值。

  • 体外反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中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梁崎 刊期:2009年第05期

    尽管治疗手段在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仍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体外反搏可增加脑血流灌注,可降低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损害。国内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法有效、安全及不良反应轻微,但由于大多存在研究设计的缺陷,未能提供充足的临床证据。国外有限的研究提示了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体...

  •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杨达雅 伍贵富 刊期:2009年第05期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在2002年与2006年先后进入了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指南。随着体外反搏疗法在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与患者相关和/或与治疗相关的一些问题,现就这些体外反搏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探讨。本文将着重考虑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患者人...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技巧

    作者:韩雅玲 徐凯 刊期:2009年第05期

    约1/3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可发现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意义在于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需要。熟悉和掌握CTO病变介入治疗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现就CTO病变PCI术的基本和高级技巧,包括器械的选择加以综述。

  •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决策——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徐亚伟 车文良 刊期:2009年第05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尚无一种可适用于所有分叉病变的手术方法。目前,单支架技术成为默认的首选术式,但有时双支架技术也是不可避免的,应根据病变的具体解剖特征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 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识别与防治

    作者:张东伟 王海昌 刊期:2009年第05期

    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它的发生与冠状动脉解剖特点和介入操作密切相关。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将其分为6型,用于评价预后,指导治疗。对于严重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应选择常规内支架置入治疗,内支架置入不成功,行心外科搭桥治疗。

  • 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策略与进展

    作者:颜红兵 彭红玉 刊期:2009年第05期

    对比剂肾病(CIN)是碘造影剂所导致的肾脏并发症,是医源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之一。虽然对比剂肾病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后果较为严重,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透析治疗甚至是死亡。基础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对比剂使用剂量是CIN的危险因素。水化治疗是目前唯一被临床研究所证实的CIN预防策略,可降低高危患者CIN风险。对...

  •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后易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作者:宋光远(综述) 吴永健(审校) 杨跃进(审校) 刊期:2009年第05期

    在糖尿病的患者,如果不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基本均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肌损害,心功能表现为早期舒张功能不全以及晚期合并收缩功能不全,其机制是心肌能量代谢的异常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糖类代谢紊乱、脂肪酸的氧化和心肌脂质聚集等,也就是目前常说的糖尿病心肌病。对于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遭遇心肌缺血的打击,其更加容易发生心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