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评论

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tage and Screen Reviews

杂志简介:《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3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前沿剧评、天涯看戏、别处看戏、当代艺术家、影视评论、剧本推介

主管单位: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8617
国内刊号:10-1338/J
全年订价:¥ 268.00
创刊时间:201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579
总被引量:11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1.5641
  • 卷首语

    作者:陈恬 刊期:2017年第05期

    1989年陈白尘先生和董健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出版,不久,傅谨撰文批评这部戏剧史完全没有关注占戏剧舞台演出量90%以上的戏曲,而且,它仅仅是一部戏剧文学史,而不是包含了剧场及其全部艺术的真正的戏剧史。此后,傅谨教授钻研与笔耕十余年,写成114万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于去年底出版。本期发表傅谨教授关于他自己这部戏剧史的《三...

  • 《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三点写作心得

    作者:傅谨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新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有关20世纪中国戏剧历史的整体观照与总结。有关这次耗时十多年的戏剧史书写的成败得失,本不该多有置喙,假如书里已经写得很充分,就无须再加说明;那些读者无法从书里读到的部分,多半是由于我没有写好,再加说明也于事无补。但吕效平教授的批评总是具有思想的激荡力,他促使我对研究和...

  • 一种未被自觉到的“现代性”描述——评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

    作者:吕效平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一傅谨教授说,他写作《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冲动来自对于陈白尘先生和董健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以下或称《史稿》)的不满和他与董健教授为此展开的讨论。傅谨对《史稿》的不满,主要有两条:一是他认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上演的戏剧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戏曲,而话剧占不到百分之十,

  • “时代转折点”、政治剧场与观看之道——2017柏林戏剧节观后

    作者:织工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今年第55届柏林戏剧节的主题是"时代转折点"(Zeitenwende)。入选的十个剧目中,汉堡塔利亚剧院的《白马骑士》(Der Schimmelreiter)由于演员生病而取消演出,慕尼黑王宫剧院的《强盗》(Die R?uber)由于场地技术原因只做了电视直播。就其余八个剧目来看,本届戏剧节仍然延续了德语剧场的政治性传统和多样性追求。

  • 恺撒剑指特朗普?——2017年的《裘力斯·恺撒》

    作者:凌岚 刊期:2017年第05期

    每年夏天,纽约中央公园举办话剧节,叫做"中央公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the Park),是这个大都市著名的文化传统,免费对公众开放。纽约周边的小镇也有各式各样的莎剧节,"哈得孙河上的莎士比亚""长岛内湾的莎士比亚"等,莎士比亚的魅惑长盛不衰,年年在演。

  • 酗酒者的对抗——评陆帕与史铁生的《酗酒者莫非》

    作者:彭涛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7年6月24日晚,波兰导演陆帕(Krystian Lupa)排演的《酗酒者莫非》在天津大剧院首演,演出时长近五个小时。演出过后,关于史铁生与"莫非"的争论此起彼伏。史铁生在剧本体小说《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中,有这样一句提示:如有可能按此设想排演和拍摄,

  • 银幕与舞台:两个玛丽亚·布劳恩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柳青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在北京看邵宾纳剧院的《玛丽亚的婚后生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时,我想我的观感是有偏差的。世纪剧院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演出场所,这个剧场太大了,最前排的座位仍距舞台老远,远远看着玛丽亚和她的男人们的纠葛,如隔岸观火。这部戏在柏林邵宾纳剧院的演出,是在一个中小规模的剧场里,镜框式的舞台被取消,围坐的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距离...

  • 古典悲剧的当代呈现——从荷尔德林到卡斯特鲁奇

    作者:杨小雪; 段超 刊期:2017年第05期

    1观看罗密欧·卡斯特鲁奇(Romeo Castellucci)的《俄狄浦斯》(?dipus der Tyrann)是一场奇异的体验。在《俄狄浦斯》今年6月受邀来中国演出之前,我曾经看过两部卡斯特鲁奇的作品,其中一部是同样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的《俄瑞斯忒亚:一场器官的喜剧?》[Orestie(une comédie organique?)]。

  • 复归于身体——关于陶身体剧场及其“直线三部曲”

    作者:朱玥 刊期:2017年第05期

    由编舞家陶冶创立,成团于2008年的陶身体剧场是国内现代舞界的一个"异数"。他们的美学诉求和作品风格异于传统认知中的舞蹈样式,也有别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各种追求创新、跨界的现代舞作品。这样的异类风格让他们在国内和国际的舞台上受到关注,但同时也让他们面临着一些质疑:这样的作品还算是舞蹈吗?说到舞蹈,人们通常会想到优美的体态、

  • 说《奇葩说》

    作者:郭晨子 刊期:2017年第05期

    《奇葩说》热播,研究传播学和大众媒体的学者定有高见,我在节目播出的第四季才开始看,看到的还是戏剧,是戏剧的化用,以及戏剧的危机。《奇葩说》是一档辩论节目,辩论本身不是戏剧,但唇枪舌剑与戏剧素有渊源──古希腊集市上的辩论与围观和戏剧诞生在古希腊有着关联,言语自身、言语的铺排和组织、言语的发出方式及其中的逻辑雄辩自有魅力。上世纪...

  • 生命政治、例外状态与见证者伦理──关于美剧《使女的故事》

    作者:汤拥华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一《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第一季于2017年4月在美国上映(第二季已经续订),在第69届艾美奖的角逐中获得包括最佳剧集、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在内的13项提名(结果将于9月份揭晓)。老实说,有《西部世界》(West World)、《我们的生活》(This Is Us)这些强劲的对手,我个人并不看好《使女的故事》的获奖前景,因为它的演员阵容不算...

  • 电视剧版《白鹿原》:纯洁化处理与革命叙事

    作者:杨鹏鑫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中不乏领一时风头之作。《大明宫词》(2000)混搭着野史狐禅和模仿莎士比亚风格的台词,树起古装女主戏的旗,影响颇大;《甄嬛传》(2011)在精致扎实方面青出于蓝,该剧事无巨细地描摹一个纯真女子在后宫的黑化,堪当一时之选,却也脱不了臃肿拖沓的流行病;《步步惊心》(2011)、《武媚娘传奇》(2014)、《芈月传》(2015)...

  • 选片与展映、海派黄牛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范或上海情——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几个侧面

    作者:马纶鹏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IFF,下简称上影节)始创于1993年,至今已举办了20届,并成为大中华地区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1]和国内最大最全的电影节,其竞赛单元之丰富(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以及手机短片奖等)、创投环节的活力、电影论坛之亮点频现[2]、影展历时之长(9―10天)、参与人数之多、展...

  • 我们需要杂音——谈朱宜《杂音》

    作者:温方伊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5年底,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买家成为在美国购房的海外最大群体。这就是《杂音》(A Deal)的写作背景。2015年底的人民币贬值和股市下跌,相信很多读者都记忆犹新。正是当时中国人的不安,使美元这种"硬通货"大受欢迎。《杂音》中对中国人在美国买房的描写,无论对中国观众还是美国观众而言都并不陌生。中国姑娘李苏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表演...

  • 杂音

    作者:朱宜; 刘微明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是一名战士,这样我的儿子才能当生意人,这样他的儿子才能当诗人。"──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时间】本剧故事发生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美金兑人民币的汇率在三个月间由6.31攀升到6.59。【主要人物】李苏中国女性,25岁,表演学艺术硕士刚毕业乔许·哈里美国白人男性,39岁,编剧李先生中国男性,60岁,李苏的爸爸,退休国企高管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