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评论

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tage and Screen Reviews

杂志简介:《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3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前沿剧评、天涯看戏、别处看戏、当代艺术家、影视评论、剧本推介

主管单位: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8617
国内刊号:10-1338/J
全年订价:¥ 268.00
创刊时间:201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579
总被引量:11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1.5641
  • 卷首语

    作者:吕效平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位从西安观摩第11届中国艺术节回来的学生问我:"为什么国家艺术节的亲民补贴已经使票价很低,剧场经常还坐不满,而乌镇戏剧节的票价那么高,开票几个小时,就在网上被一抢而空?"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杂志能够解答学生的这个问题啊!关注和讨论当下的戏剧与影视创作,关注和讨论当下的剧场与影院现象是本刊明确的办刊宗旨之一。幸好中国戏曲学院举...

  • 戏剧空间──从狄德罗、布莱希特到阿尔托

    作者:麻文琦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尝试从戏剧空间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一些戏剧现象。20世纪后半叶,空间研究成为后现代显学之一,其中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学界瞩目,他建构出了关于空间的一些新概念和新表述,不过其基本观点倒也没有石破天惊,譬如,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社会关系的容器;空间具有物质属性,但决不是与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的物质存在,正因为人...

  • 剧场艺术与文化转向

    作者:李亦男 刊期:2017年第01期

    作为一名剧场艺术学者,我第一次感到有必要区分drama与theatre这两个词,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剧场艺术学系读书的时候。一天,系主任阿诺德·阿伦森(Arnold Aronson)教授在上"剧场艺术理论基础"课的时间把我们带到了晨边校区(Morningside Campus)的正中心──一座名叫"下...

  • 身体存现的光辉——评青春版婺剧《穆桂英》

    作者:织工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看《穆桂英》之前,我对婺剧的知识仅限于号称"天下第一桥"的《断桥》和陈美娟的蛇步。1954年她参加华东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演员一等奖,梅兰芳先生曾对她说:"你演的《断桥》比我演得好,这步子我不会走。"不过梅先生素来谦逊,我以为这夸人的话也不能太当真。更重要的是,在我过去的观剧经验中,见过许多演员卖弄、观众叫好的所谓"绝活",印...

  • 一厢情愿──看新编昆剧《春江花月夜》

    作者:温方伊 刊期:2017年第01期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既容易又困难的戏剧创作选题,诗人张若虚的生平不可考,生卒年亦不详,这给了编剧广阔的创作空间。编剧不必拘泥于史实,然而全无史实可依,也是一大挑战。在看新编昆剧《春江花月夜》(罗周编剧,张军主演)之前,我很害怕会看到一个烂俗的爱情故事。用爱情悲剧来解释这首诗的创作来源,是最方便的一种做法。不出所料,昆剧《春江...

  • 淮剧《小镇》:反向滑落的《老妇还乡》

    作者:穆海亮 刊期:2017年第01期

    如果仅从对"戏剧性"的营造以及由此带来的剧场感染力来看,可以说,淮剧《小镇》(江苏省淮剧团)是当下主流戏剧中达到较高层次的作品。我甚至认为,其情节编织一波三折、悬念设置引人入胜,及对人的道德自律性的拷问,几乎达到了主流戏剧的极致。按理说,一部戏曲作品能够做到这些,已属难能可贵了;然而,坐在剧场中的我却始终未被打动,该剧带给我的...

  • 个人性、艺术性与集体化、政治化的博弈──对第11届中国艺术节的一种印象

    作者:陈晶晶 刊期:2017年第01期

    第11届中国艺术节于2016年10月30日在陕西西安落下帷幕,本届艺术节集中展示了2012年以来中国大陆主流戏剧创作的主要成果。在57台不同戏剧种类的参评作品中,戏曲占25台,比重最大。其中地方戏曲(不包括京剧昆曲)19台,所占数量最多。10部文华奖剧目,地方戏占了前3名,成绩最大。因此,我们基本可以以地方戏整体创作为例来分析当下主流戏曲的基本创...

  • 昆曲vs.《哈姆雷特》

    作者:郭晨子 刊期:2017年第01期

    "画廊金粉半零星,碧波跃银鳞,馆池苍苔一片青。姐姐呀!恁惜花的小金玲,娇楚楚,凭谁禁?"姐姐回应:"正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生再唱:"啼杜鹃,青山如镜;奈何天,良辰美景。卷云霞,翠轩香净;醉烟丝,乱闹桃杏。春温、春景、春情,舞春心,何处不春信!"──【沽美酒】和【太平令】两个曲牌借鉴了《牡丹亭》中《游园》的曲词。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战争成为私人叙事

    作者:涂俊仪 刊期:2017年第01期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2016)上映之前,"120帧"便是其独树一帜的logo,与"李安"二字一样引发影迷期待。电影上映之后,技术革新与观影体验固然是热门话题,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部对战争态度暧昧的"战争片",究竟是"为战争寻找新的合法性"[1],还是反战情绪的另类表达?在主旨不明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寻...

  • 碰撞与出路:当李安的东方智慧遭遇西方的“正义”困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价值观解读

    作者:王人凡 刊期:2017年第01期

    如果把电影人的成功定义为受众的广泛,那么纵观整个华语电影界,如果李安自称第二,恐怕无人敢言第一。他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其作品的圆熟,题材的多元和知名度的广播,更在于他在东西方两种迥异的文化环境里的进退自如。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把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和人情图谱描摹到纤毫毕现("父亲"三部曲)之后,转身就去研习美国的家国历史[《冰风暴...

  • 艺术的逼真与逼真的艺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美学与政治

    作者:许仁豪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文本之前熟悉电影研究的学者都很清楚,近年兴起的电影生产研究模式对先前文本解读的研究途径有所不满,不论是新批评的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或者是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兴起后的文本美学政治意识形态批评,这些以文本为尊的研究取径都忽视了电影首先是一个文化工业的事实。也就是说,电影文本意义的生产不是简单的导演作者意志可以决定的。

  • 现实还原电影──评《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陈军 刊期:2017年第01期

    我们喜欢说,艺术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说到"真",我们往往又喜欢说,现实是混沌的,而艺术则把纷乱复杂的现实抽丝剥茧,敞开现实社会最真实的那一面,再赋予它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比方说,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响当当的现实主义就讲究通过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及性格,来反映波澜壮阔的历史转型时期的各类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归结起来,无非是现实...

  • 哪有那么多好戏,别逗了!

    作者:刘春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人和人真不一样。当影评人在怀疑戏剧是否应当改编成电影时,一直以来,我都是优先选择由戏剧改编成的电影("戏改影",下同)观赏。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好恶吧!对于艺术的尺度我比较宽泛,台词密度太大,人物腹黑,缺乏亮色,在我这儿都不成其为问题,关键在于它是否有戏。有戏,小毛病能忍受;没戏,一切免谈。在这里,定义一下我心目中的"有戏"。故事...

  • 艺术还是生意?──中国戏剧生态观察

    作者:水晶 刊期:2017年第01期

    戏剧一直是门生意,虽然它本来应该是门艺术。──[美]阿瑟·米勒从2006年开始制作大陆版《暗恋桃花源》到现在,因为国内戏剧台前幕后的实践,以及近年来频繁地在国外看戏,加上经济学领域的背景,我一直有兴趣从戏剧生产体制和生态的角度去观察所在的这个领域。在中国当下的戏剧创作领域和市场里。

  • 当“话语”成为戏剧的素材──《秦国喜剧》创作谈

    作者:李静 刊期:2017年第01期

    1战国末年的秦国咸阳,有一部喜剧家喻户晓,一票难求。它是如此火爆,以至于惊动了秦王的红人、客卿韩非。他把此剧调进秦宫,请秦王嬴政和大臣李斯一同观赏。于是戏班班主和他的弟子们,跟秦王和他的权臣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如你所知,这是个胡扯的故事。战国末年中国的戏剧并未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