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杂志简介:《文艺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3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百论、新世纪文学研究、当代阅读、当代视野、当代文学论坛、视像、视点等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9538
国内刊号:22-1031/I
全年订价:¥ 580.8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6309
总被引量:15428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10.0916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443
平均引文率:12.5957
  • 反思新诗史上的命名现象

    作者:张桃洲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中国新诗历史上,涌现出了种类繁多、针对诗人群体和流派的命名,由此构成了一个引人瞩目、值得探讨的理论话题。它们至少引发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各种命名的起因、来源和基础如何?其有效性、合法性何在?它们的传播、接受乃至流变的路径又是怎样的?新诗史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命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较为活跃的创作生态,其中有一些"名号"得...

  • 追问“五四精神”——《史》《启蒙运动》《启蒙观念史》读札

    作者:丁帆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人类的前进道路能够通过每一个人对理性的公开使用的自由而指向进步。——康德一2019年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间节点: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点燃了"启蒙主义"的火炬,距今整整230年;1919年的正好距今10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距今70年;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已40年(我以为,真正的改革开放实践应该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 直面核心文本

    作者:陈平原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的"导言"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今天看来依然适用: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必须认真面对,这样,才能在沉思与对话中,获得前进的方向感与原动力。……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进程来说,"五四"便扮演了这样的重要角色。作为后...

  • 五四文化的思想源流与精神气质

    作者:张福贵 刊期:2019年第05期

    无论是对于个人的评价还是对于历史的评价,百年之后即使不能说是最后的盖棺定论,但至少也是阶段性的总结了。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从终点反观起点,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文化选择去再一次证明历史的逻辑,向五四新文化精神表达永远的敬意。政治伦理本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和历史惯性,因此中国历史时代的转折点,往往都是始于和终于某个重...

  • 五四新文化人的话语方式——以1918、1919年的《新青年》为例

    作者:孙郁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新文化运动发端于《新青年》,而与该杂志却并无直接联系。按照胡适解释,五四属于彼时的突发事件,是《新青年》同人未曾预料的。虽然主编陈独秀是中重要的人物,但其负责的杂志那时候还不能全面反映彼时复杂的社会现状,1919年之前的《新青年》同人的政治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把"五四"与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考察,是后来的政党文化与左翼文化的考...

  • 后五四时期中国学术的“独立”追求与学科建构——以1920—1930年代清华中文系学人们的探索为例

    作者:王中忱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所说的"后五四",既指作为历史事件的"五四"结束之后的历史时段,更指对"五四命题"的接续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纷纭,但把晚清以来再造中国、重建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命题再一次问题化,可谓是共有的思路和愿景。而在"五四"之后,围绕怎样"再造"和"重建",意见更为繁杂,论辩更为激烈,且表现在内涵更为丰富的各类社会实践中。以往的"五四"研...

  • “1919·问题小说”:百年新文学的使命与焦虑

    作者:刘勇; 张悦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如果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回顾新文学新文化这一百年,可以看到从1915年到1921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历史节点的意义和特殊价值:1915年《新青年》创刊、1916年胡适发表第一首白话诗歌《两个蝴蝶》、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920年...

  • 对五四新文化的制衡与反思——从《学衡》到《东南论衡》

    作者:沈卫威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语境的内在关联由"学衡社"及《学衡》衍生出的"学衡派",属于相对松散的"文化保守主义"或"新传统主义"文人群体。其社员的言论有相对的同一性,即试图从文化发展的承继性和规范化上,在国粹与新知、保守与开创的实际生活中,追求连续性和平衡性的融合。在明晰、定义"学衡派"所体现的中国保守主义思潮时.

  • 从“纯文学”到“大文学”:重述我们的“文学”传统——从一个角度看“五四”的文学取向

    作者:李怡 刊期:2019年第05期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增添或减除一些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奉若神明的"文学"也是这样。自"五四"开启的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以"提纯"传统芜杂的"文章"概念为起点,以倡导接近西方近代意义的"纯粹"的"文学"为指向的。在"五四"以降的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中,"回到文学本身""为了艺术""重申文学性"之类的呼声层出不穷.

  • 文学革命与《域外小说集》的经典化

    作者:张丽华 刊期:2019年第05期

    1921年,上海群益书社重订再版了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1909年出版于东京的《域外小说集》。与东京版相比,群益版新增了不少译作,并在译者署名、编目、注释、标点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但在已有的关于《域外小说集》之微言大义的阐述中,甚少学者注意到群益书社再版的意义。

  • 文白同体/诗文互征:共时形态的对话结构——《狂人日记》复调艺术新论

    作者:裴争; 季红真 刊期:2019年第05期

    谨以此文献给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1918年4月,周树人以"掘心自食"的勇气,完成惊世骇俗的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同年5月15日四卷五号的《新青年》月刊上,开始了他以鲁迅的形象参与新文化运动的生涯。

  •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建构及其文学表征

    作者:李春青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五四"前后的中国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颇为相似,也是一个"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历史时期。此时活跃在文化领域的一代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从晚清的士人阶层转化过来的。这一转化既有外部条件的推动,又有内在驱力的促使。

  • 对林纾保守主义文言观的辨析与反思

    作者:赵炎秋; 童业富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五四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林纾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林纾的保守主要表现在文化上,集中在对传统文化和文言的看法上。林纾的文言观学界探讨较多,多有批判。但深入的研究似乎还不够。这不利于学界对于林纾和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全面正确地认识与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林纾的文言观进行认真的辨析与反思。

  • 作为“记忆”的“五四遗产”及其寓言化——以舒衡哲的“五四记忆”研究为中心

    作者:邓金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对那些怀有"五四情结"的人来说,百年"五四"既是莫大的盛事,同时也不免令人唏嘘。原因很简单,"生年不满百","五四"在喜逢百年庆典的同时,也正式宣告"五四时代人"和"五四同龄人"的彻底离世。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只有"纪念"没有"回忆"的"五四"。德国历史学者扬·阿斯曼曾谈到,西方近年来之所以盛行以记忆和回忆为题的研究,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那些...

  • 从“五四”启蒙到80年代“新启蒙”——一条美学红线与两副理论面孔

    作者:李圣传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形象思维""共同美""人性、人道主义与异化"等美学问题为切口,当代中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承载着感性解放与文化开拓之思想运动,是与"美学热"相伴相生的,并被知识界称为"新启蒙"~((1)),认为是当代中国的"五四"。作为一场复杂的思想文化思潮,"新启蒙"发源于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政治变革语境中,并成为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