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杂志简介:《文艺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3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百论、新世纪文学研究、当代阅读、当代视野、当代文学论坛、视像、视点等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9538
国内刊号:22-1031/I
全年订价:¥ 580.8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6309
总被引量:15428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10.0916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443
平均引文率:12.5957
  • 再论“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

    作者:何平 刊期:2018年第10期

    去年我在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班一次课上提出几个问题:网络文学区别于未有网络文学之前怎样的文学传统?是纸媒文学吗?用传统的文学惯例和尺度能不能回答和解决网络文学的所有问题?或者换一种说法,网络文学是新文学,还是旧文学?在网络文学从业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希望网络文学迅速变现的产业化背景下,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怎样才能不被资本逻...

  • 当代文学六十年:“人性”修辞、性别体验与“改革议程”的文学想象——重读张洁《沉重的翅膀》

    作者:唐小祥 刊期:2018年第10期

    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

  • 镜像、自我与格局——多丽丝·莱辛与张洁的自传体小说比较论

    作者:程丽蓉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 比较阅读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自传体小说《暴力之子》,与中国作家、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洁的自传体小说《无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两位作家虽然并无时空与人际上的交集,却都以如此大部头的现实主义小说倾力书写自己的来路,在几十年人生经历基础上,以文学艺术的方式重识过往,辨识自我。

  • 张洁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

    作者:韩聃 刊期:2018年第10期

    作家张洁是我国第一个荣获长、中、短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全国唯一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丹麦等十多种语言,有近30种译本。然而,最早关注张洁作品并译介的国家是日本。"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先锋,以独特艺术风格步入文坛,是在一个时代里,最一流的女性作家。"这是日本学界给予张洁的评价。在日本,对张洁作...

  • 抒情与革命:陈世骧论文学之光与摩罗诗力

    作者:陈国球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前言:抒情传统论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论"在中国内地流播,以王德威教授的贡献最大。他在2006年秋天应北京大学之邀做短期授课,以"抒情传统"的角度论述现当代文学在革命与启蒙以外的抒情线索,非常轰动。讲课文稿结集成《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于2010年出版,流通更广。2017年王教授又出版了《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中...

  • 抒情传统与古今演变——从冯梦龙“情教”到徐枕亚《玉梨魂》

    作者:陈建华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前言 近十余年来关于中国"抒情传统"的研究风起云涌,如果对于这一研究过程稍做回顾,"抒情传统"自身经历了前世今生,在新世纪区域与全球的文化张力中应运而生。2006年王德威先生在北大中文系做了题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系列讲座,嗣后编成文集于2010年出版,不啻对"抒情传统"研究起引领作用。

  • “有情”的位置:再读沈从文的“书信”

    作者:姜涛 刊期:2018年第10期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议题,自提出以来,引发了持续的讨论。除"抒情传统"本身的构造性、海外学人特定的文化政治立场外,试图在"革命""启蒙"之外,将"抒情"树立为中国现代性主体建构的另一维度,这种"三分天下"的理论构想,自然也是争议的焦点。

  • 抒情的理论与伦理——读王德威的《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作者:季进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情动中国 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与"革命"的呼声此起彼落,亟欲疗救中国社会的沉疴巨痛。事实上,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实践,"启蒙"与"革命"也确实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1949年之后,几乎重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人文景观,成为中国现代性的"两大主导范式"。

  • 作为一种批评界面的“抒情”

    作者:路杨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 近十余年来,以王德威为代表的海外学人关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一系列阐发相继问世,使这一命题成了海内外中文学界不断关注与反思的学术热点与问题场域。从20世纪70年代的陈世骧、高友工到新世纪以来的陈国球、王德威,"抒情传统"论所关注的对象、批评的范畴乃至提问的方式都已经有所更新和演变。作为一种现代学术视域下的"传统之发明"...

  • 作为文/学的理论:三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作者:汤拥华 刊期:2018年第10期

    笔者的专业归属是文艺学,2010年前后,笔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所着力阐发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怀疑多于认同,曾先后写过两篇文章与王德威教授商榷。在那之后,笔者有幸于赴美访学期间旁听了一年王德威教授开设的相关课程,不仅读到了更多材料,也有机会向王德威教授当面请教。再后...

  • 缘情、激情与共情——抒情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刘大先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 "抒情传统"这一发端自北美、兴盛于"台湾"地区的学术建构从陈世骧1971年将"抒情"作为中国文学的"道统"提出开始,经过三十余年,在大陆因为2006年王德威在北大讲学的鼓与呼,进而蔚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批评现象:不唯学院学者论辩不休,且波及批评现场,成为一种理论资源;不仅在空间上搭建了北美、欧洲、新马、大陆、"台湾"地区的格局,更有...

  • 整体研究图景与单一化的历史想象——谈王德威的抒情传统论述

    作者:李松睿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一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陈国球、王德威两位教授持续不断的努力,《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相继在国内出版,使得"抒情传统"这个原本在海外汉学界使用的概念逐渐为身处大陆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所关注,并引发了越来越热烈的讨论。

  • “幽暗”的文心:王德威教授北大讲学侧记

    作者:袁一丹 刊期:2018年第10期

    "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浃洽。"王德威教授借王夫之诗话,提出一种"宾主历然"的诗学,以代替敌我对峙的诗学,乃基于他在"宾主"之间——海外中国研究与中国本土研究——居中斡旋的位置。宾主之间要达到"俱有情而相浃洽"的状态,离不开熟悉双方语境的居间调停者。

  • 再论“启蒙”,“革命”——与“抒情”——北京大学座谈会

    作者:王德威; 陈国球; 陈晓明 刊期:2018年第10期

    应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于2017年10月16日至23日出任第五届"胡适人文讲座"主讲人,发表了题为"现代中国文论刍议"的系列演讲。"胡适人文讲座"是北大中文系最高规格的学术讲座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经先后邀请过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

  • 学术批评应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以韩德民对“乐感美学”的酷评为反面案例

    作者:祁志祥 刊期:2018年第10期

    自1981年结识钱中文先生后转向理论研究,1987年考上徐中玉先生研究生后走上学术之路,三十多年来,一直行走在学术研究的漫漫长途上,步履匆匆,无暇旁顾。总是不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总是不断地去建设。即便面对既有资源有所甄别与臧否,但也从不与人论战。因为我深知,否定容易建设难,建设的意义大于批判的意义;与人论战耗时耗力,会拖累建设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