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杂志简介:《文艺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3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百论、新世纪文学研究、当代阅读、当代视野、当代文学论坛、视像、视点等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9538
国内刊号:22-1031/I
全年订价:¥ 580.8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6309
总被引量:15428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10.0916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443
平均引文率:12.5957
  • 小说是否应比网络更高

    作者:程光炜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我与李陀先生合作的“小说国际工作坊”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批评说:有些小说创作存在一种从网络渠道取材,身段比后者还低的问题。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小说给我们提供的容量还小于网络,不如直接去看后者。这个批评当然非常尖锐,指名道姓,毫不客气,确实说出了当下一些小说家创作存在的问题。

  • 当代文学六十年——“清污”运动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作者:李立超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

  • 宗璞的身份意识与写作姿态

    作者:白亮 刊期:2017年第02期

    同众多“归来”作家一样,经历了国家和社会激烈变动的多个阶段,重新回归文坛后的宗璞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到新时期文学的叙述中。从《红豆》到新时期的写作,宗璞大多聚焦于“在十字路口必须做出选择的知识分子”,这抉择中既有遗失“自我”的怀疑和迷茫,也有寻找“真的人”的勇气和执着,还有历劫之后“自省”的矛盾和焦虑。

  • 《苹果树》:书写是为了克服绝望

    作者:赵刚 刊期:2017年第02期

    若说《面摊》是陈映真大学生阶段的第一篇创作,那《苹果树》这一篇则是此阶段的关门之作。故事说的是一个深具颓废与幻想气质的大学生林武治,在应是1961年春天的某一个月夜里,在应是台北的一条他所赁居的后街里,在应是一棵青绿的半大茄冬树下,抱着他的吉他琴面,对着一群只能顾及“活着”的社会底层男女吟唱,以及之后在他身上所发生的幸福与惨怛...

  • 陈映真“关心受辱、弱小者”吗?——以小说版本商榷近年陈映真研究

    作者:张立本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陈映真印象本文将简要呈现台湾陈映真研究的近年趋向,供读者更全面感受;再以我几年来阅读陈映真的思索与发现,扰动主流的陈映真解释。陈映真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应小说主角“高比例死亡”议题前,给了这么一个前提“作家说的不一定是研究的标准,不能说:人家陈某人这么说了,你还能扯什么”(2)。陈映真的此项建议似乎颇为人所实践,故我也将以...

  • 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

    作者:黄文倩 刊期:2017年第02期

    前言一般认为,陈映真(1937-2016)是深受鲁迅影响的台湾代表作家之一,陈映真自己也曾在其创作观《鞭子和提灯》(1976年12月)、《后街》(1993年)等文,具体地提到他受到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的效果及意义其实不容易评估,因为,就陈映真实际的文学作品来看,他比较明显受到鲁迅影响的是他较早期的小说(1959-1964),而这...

  • 左翼的信仰之难——读陈映真《加略人犹大的故事》

    作者:吴舒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约伯记3:23《加略人犹大的故事》(以下简称《加略人》)属于陈映真“《笔汇》时期”的作品,用陈映真自己的话说,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弥漫着市镇小知识分子受挫与困辱的情绪,“只是一味凝视着孤立的个人的、滴着惨绿色之血的、脆弱而又小小的心,自伤自怜”(1)。

  • “文学”与“思想”的两难:我们该如何理解“陈映真文学”?

    作者:马雪 刊期:2017年第02期

    陈映真过世后,除了冷漠、调侃抑或“反纪念”书写(赵刚语)外,大部分评论家的说法还是那套其生前早已遭遇过的“分裂”说,而且更加激越地对其“拆分”以争取这个“巨大的存在”。曾健民曾叹言:“长期以来,在有关陈映真的讨论经常会出现一种不当的倾向。有人喜欢陈映真的文学,却不喜欢他的思想和政治。

  • 政治·生活·形式:周立波与《山乡巨变》

    作者:贺桂梅 刊期:2017年第02期

    引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正续篇)可以说代表了周立波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形成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风格化叙事特点。这种特点,在1960年《山乡巨变》续篇发表时,茅盾曾如此评价:“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的创作沿着两条线交错发展,一条是民族形式,一条是个人风格;确切地说,他在追求民族形式的时候逐步地确立起他的个人风格”(...

  • 《今天》的起源:北岛与20世纪60年代地下青年思想

    作者:黄平 刊期:2017年第02期

    1978年12月23日,油印的《今天》创刊号在北京以大字报的方式“出版”——当天清晨,北岛、芒克、陆焕兴三位编委,和其他成员洒泪告别之后,出发前往西单民主墙。如芒克的描述,“骑着车,跨着包,挂着浆糊桶,心里既紧张又从容”,“我刷浆糊,北岛贴,陆焕兴用扫帚刷平”。(1)当天晚上,他们疲惫而兴奋地返回东直门外新源里时,电台播音员即将以严肃的声...

  • “鲁迅现象”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作者:袁盛勇 刊期:2017年第02期

    考察迄今为止的鲁迅接受史,热爱鲁迅的知识分子几乎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都能在鲁迅这里找到思想和批判的资源:鲁迅仿佛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思想宝库,成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思想源头,鲁迅真的并没有远去。不仅在现代中国,几乎所有的政治文化群体都曾对他做出过热切回应,就是在当代中国,鲁迅也总能成为各种文化思想交锋的联结点。

  • 民族艺术理论传统的世界性意义

    作者:王一川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世界,一种民族的艺术理论传统具有本土特性,这毋庸置疑,因为独特的土壤条件会造就独特的民族艺术理论之树;但是,这种植根于本乡本土的艺术理论传统还能开放出世界性意义吗?问题就提出来了。这里的艺术理论传统,就我国现有学科体制而言,并非指代艺术学门类下的所有学科话语,而主要是指被列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即研究各...

  • 民族艺术理论中气韵观的源起与演化

    作者:郭必恒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世纪以来我国艺术呈现的畅旺发展景象再度唤醒了对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探讨热情,特别是2011年以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使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成为一个紧迫的命题,随之,中华民族艺术传统观念或固有之艺术精神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地位纳入这一体系之中,亦成为萦绕在业界人士脑海的挥之不去的“思念”。

  • 中国图绘叙事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刘晨 刊期:2017年第02期

    图绘叙事,简言之,指以图绘的方式视觉呈现(visualize)文本或口头故事。在本文的讨论中,主要涉及叙事绘画和有与绘画相似视觉效果的叙事浮雕。这些作品表现的故事,除开极少量只涉及动物的寓言之外,都与人物相关联。所以在绘画中,按照惯常的中国画分科方法,这些作品大多应归入人物画的大类别中。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的三重身体及其美学

    作者:支运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代红极一时的生命政治理论家吉奥乔·阿甘本在他所服膺的思想家本雅明那里有诸多重要理论发现。比如,对于现代性过程中本雅明有关经验丢失所造成的贫乏问题,阿甘本就敏锐地看到了其中所隐含的身体问题。对此,阿甘本阐释道:“人们归来——变得沉默了——可交流的直接经验不那么丰富反而更贫乏了——10年后出版的战争书籍中应有尽有,但却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