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杂志简介:《文艺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3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百论、新世纪文学研究、当代阅读、当代视野、当代文学论坛、视像、视点等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9538
国内刊号:22-1031/I
全年订价:¥ 580.8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6309
总被引量:15428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10.0916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443
平均引文率:12.5957
  • 等待批评(外二题)

    作者:吴亮 刊期:2005年第06期

    批评的危机已经被言过其实地夸张了许多年头,好像已成定论,人们似乎觉得,批评是一个谁都可以质问上几句的行当。危机是慢慢被夸大的,有时是耸人听闻的攻击,有时是冷言冷语.有时则是自嘲自贬,高兴的话还会加一点噱头与花絮——于是,对批评的批评居然异常的繁荣.这倒是一种真正的危机:缺乏思想交锋中的现实针对性,沉溺于内部之战,一味...

  • “新世纪文学”与当代文学史

    作者:程光炜 刊期:2005年第06期

    2005年6月,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与《文艺争鸣》杂志联合召开的“文学新世纪与新世纪文学五年”的研讨会上,我曾说过,“文学新世纪”是一个文学批评的术语,而“新世纪文学五年”已初步具有了文学史概念的含义,只不过现在就明确地指认它恐怕还为时尚早。但这样的提问方式说明,它有了一定的讨论空问。例如,“新世纪文学”与“...

  • 乡土叙事的终结和开启——贾平凹的《秦腔》预示的新世纪的美学意义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文学性质,那就是以农民农村为叙事主体的文学构成其主导内容。努力去除现代资产阶级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建构的首要任务。而无产阶级在文化上并没有自己的资源——无产阶级是没有文化的阶级,是被现代城市资产阶级剥夺文化的群体,它是附属于现代资产阶级的文化,被资产阶级作为启蒙的对象来处...

  • 世纪初的中国诗坛

    作者:吴思敬 刊期:2005年第06期

    新世纪到来的钟声。曾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想像空间。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当新世纪到来的狂欢沉寂下来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一个完整的时光段落的起迄与历史的转折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一切事物都在顺着上个世纪来已形成的趋势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我们的社会是如此。文学的发展亦是如此。这提醒我们在观察世纪初中国诗坛的时候。不能仅...

  • 在生存中写作:“打工诗歌”的精神际遇

    作者:柳冬妩 刊期:2005年第06期

    诗歌在任何时候都面临“问题”。所谓问题,也就是说它不能按照我们的理想格式存在。如果说“打工诗歌”在这个时代面临太多的问题.那就更不必惊慌失措。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这个时代对“打工诗歌”和“打工诗人”另眼相看。相对于异彩纷呈、波澜壮阔的打工生活,相对于乡土中国前所未有的各种外在的生存矛盾和内在的精神变迁.“打工诗歌”...

  • 散文的流弊——新世纪五年来诸家散文漫评

    作者:张宗刚 刊期:2005年第06期

    新世纪五年以来。当代散文领域问题颇多。本文意在通过个案分析与整体观照,揭橥其问题所在。

  • 刮目相看詹澈诗

    作者:古远清 刊期:2005年第06期

    读《詹澈诗选》感受最大的不同.是他言之有物。在他的诗中,充满了饱满的生活。他在农村成长、劳动、工作和生活,写农民、写农业劳动、写风土,写所谓“土地”和人民都很生动、真实、可信。因此,他的诗不见得是字斟句酌,精工巧笔的雕琢,但往往有令人惊喜的比喻、象征、意象、对比、叙说.自然天成。不假刻意搜尽枯肠的修辞.因为詹澈的诗句...

  • 更添波浪向人间——《詹澈诗选》漫评

    作者:杨匡汉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中国诗坛似乎习惯于给人穿靴戴帽.分立名份.诸如“工人诗人”,“农民诗人”.“战士诗人”,“校园诗人”.“儒商诗人”.“民间诗人”.“知识分子诗人”乃至“官员诗人”等不一而足.也有些人时尚地把一顶顶瓜皮帽戴成桂冠。如此分类立名,其科学性当可质疑。我的想法很简单.诗就是诗.诗人就是诗人,一如当年艾青复出后第一次出访欧洲,...

  • 与“本土八股”的对抗和超越——蓝博洲作品的另一种意义

    作者:朱双一 刊期:2005年第06期

    台湾小说家黄凡在2004年第十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决审会议上,曾针对某参选作品说了一段别有意味的话:“当年国民党提倡反共小说、反共文学,在这底下,很多有才气的年轻人都完蛋了,因为他们去附和国民党。这篇小说给我一种感觉,就是本土八股的印象,因为它前半部每一页都有一段是骂国民党的,然而他(按:指小说人物)那么小,怎...

  • 纪实与虚构:蓝博洲《藤缠树》的创作美学

    作者:范宜如 刊期:2005年第06期

    历史应当如何被记忆?历史应当如何被书写、诠释?史学传统中有“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论题。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的蓝博洲从民众史出发,为“小传统”重塑集体记忆。从《人间》杂志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美好的世纪》开始,蓝博洲走进了一条人烟荒芜的道路,却也因为他持续的采访、报告、书写,我们才得以阅读这些被置于“大传统”背后的历史真实...

  • 试论《幌马车之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作者:刘孝春 刊期:2005年第06期

    犹记得1988年留日期间.读到《人间》杂志上刊载的报导文学作品《幌马车之歌》.心情激动彻夜未眠.宛若踽踽独行于黑暗中.忽见一道光明的喜悦感动!因为正如大多数台湾的知识分子一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戒严令”封锁下,历史的脉络始终是模糊混乱的。即便是被称为“政治犯第二代”的笔者.依然是透过作家蓝博洲的采访纪录.去建构那段至今仍...

  • 平庸·疲沓·小说的内在张力——对当下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看法

    作者:周立民 刊期:2005年第06期

    用“战国时代”来形容当下的小说创作状况恐怕并不过分,不论是文学格局、创作方式、审美规则,还是表达形式,以往那种以一种方式一统天下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一切都处在变化和重新组合中。虽说文学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可长久以来,要么是作家在写小说,要么是写小说成为作家。但如今写作者的职业、身份却要复杂得多,写了一大堆小说发誓打死也不...

  • 历史叙述的文学文本——张笑天的小说特性和方法

    作者:纪众 刊期:2005年第06期

    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针对“历史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科学”.撰文说:“把历史等同于自然科学的做法,在过去三十年里错误地引导了历史学家离开了他们的正确道路。不把历史当作一个故事,而是当做一个科学,是如此严重地忽视了归根结底是历史学家主要技能的东西——叙述的艺术……就历史的不变的本质来说,它乃是‘一个故事’……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 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对王晓华先生批评的回复

    作者:方维保 刊期:2005年第06期

    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在世纪之初渐渐的为理论界和创作界所重视,我在2004年《文艺理论与批评》第6期发表了《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一文。文章发表后,王晓华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意见大体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点:一是认为我把“人民”等同于“底层”.把“人民性”等同于“阶级性”,是错误的。这样会导致许多恶劣的后果,那就是把“人民写作...

  • 当代语境下伦理批评内涵的重新阐释

    作者:刘建军 刊期:2005年第06期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变迁,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观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而文学伦理批评内涵必然也会出现不同于传统伦理批评的质的改变。可以这样说,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同的伦理观念,同样,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当代语境下的新的伦理批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搞清楚今天伦理观的新内涵和当代语境下伦理批评的标准,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