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

    作者:周宪 刊期:2019年第12期

    艺术的多样性首先呈现为艺术媒介的丰富性,考察不同艺术间的交互关系必涉及跨媒介性。跨媒介艺术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已是艺术研究领域知识创新的一个途径,从中涌现出不少新观念和新方法。"跨媒介性"概念既是一个艺术本体论的规定,也是一个古老又出新的方法论。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建构而言,跨媒介性及其研究不但是...

  • 视觉艺术中媒介特殊性理论研究——从格林伯格到弗雷德

    作者:张晓剑 刊期:2019年第12期

    格林伯格和弗雷德都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强化了视觉艺术中的"媒介特殊性"论题。格林伯格作为由现代性话语塑造而成的一个主体去解释现代主义,其理论套用了社会学中的分化模式,且内含康德主义式的"奠基"冲动;相形之下,弗雷德为形式主义赋予历史主义色彩,从哲学立场上来看倾向于黑格尔主义。深入探究可发现,两人都基于对品质的信念,要求艺术创作体现...

  • 论作为跨媒介话语实践的“艺格敷词”

    作者:李健 刊期:2019年第12期

    "艺格敷词"作为近年来西方跨艺术研究热点议题之一,深刻蕴含以文学与视觉艺术、语言与图像关系为基础的跨媒介特征。它在话语实践维度经历的三次转向,构成以"跨媒介性"为中心的艺格敷词问题史的逻辑线索。文艺复兴时期的前现代转向,既是艺格敷词的现代含义形成的起点,又体现出其对艺术史和艺术门类自觉意识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当代转向,...

  • 媒介、语境、作者:中古墓志文本形态及相关问题刍议

    作者:马立军 刊期:2019年第12期

    墓志有三种文本形态,相较于石刻,拓本和书本对墓志文本信息的简化和弱化,遮蔽了研究者的部分视野。联系墓志借信息互见构建地下亲属关系的义例、墓志文与墓葬壁画皆以"竹林七贤"等历史人物夸饰墓主品行的手法以及墓志文与墓主画像同出格套的特征等可以看出,中古墓志文本在生成过程中受到过墓葬地下语境的影响。墓志文本的作者,除了撰者、书刻者...

  • 行状文本书写与历史真实的显隐——以朱熹《张浚行状》为例

    作者:管琴 刊期:2019年第12期

    朱熹为张浚所作行状,对张浚的过度褒扬,对与张浚本人直接相关的富平、符离之败、淮西兵变事件的曲笔,为后人尤其是清人所诟病。行状的文体因素不可忽略,出于盖棺论定的意图,行状必然指向虚美隐恶。除了相关材料的缺乏所致偏听因素以外,由学说上的紧密联系、同样的主战立场而致的心理事实使得《张浚行状》的褒美几乎是没有其他可能性的选择。朱熹...

  • 《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

    刊期:2019年第12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本书在"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的理念统摄下,集合了作者多年关于南宋诗文的研究成果,对南宋文学风貌作了新的探索。作者积极倡导长时段的视野,将"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与"南宋以降的近世文学"合而观之,从而准确揭示其文学特质。本书上编聚焦于"身份与诗艺",着重分析了江湖诗派、奉祠官员、退居士人等不...

  • 论罗兰·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

    作者:黄晞耘 刊期:2019年第12期

    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则使其摆脱了概念化、普遍性以及陈旧的语言表达,成为一种个体化、感性的审美形式;西方文化倾向于赋予一...

  • 抗战时期的林语堂与《纽约客》杂志

    作者:叶子 刊期:2019年第12期

    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林语堂与英语文化大刊《纽约客》的相互影响分为三个阶段。1935—1941年间,栏目主编费迪曼等人对林语堂的随笔与小说并无特别好评,但格外重视他在战时"对外讲中"的身份,林语堂也因此调整写作策略;1942—1943年,林语堂作时事政论集《啼笑皆非》,与费迪曼的一系列地缘政治新书评论相辅相成;1943年后,在中美主...

  • 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与文学经典——以阅读为中心的对话

    作者:洪子诚; 戴锦华; 贺桂梅; 毛尖 刊期:2019年第12期

    由于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文学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秘密",也勾连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氛围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当代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正是通过文学阅读,在确认了一系列文学经典的同时,也形塑了不同代际间差异极大的情感结构。这就使得文学阅读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线索。2019年5...

  • 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的“女性脱嵌者”

    作者:盖琪 刊期:2019年第12期

    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女性脱嵌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叙事范型,表面上讲述的是年轻女性离开故乡、进入大都市打拼的人生故事,而实质上提供的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进程进行社会想象的审美文化支点。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脱嵌者"开始在中国媒介场域中风行,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上升逻辑,以引导社会对于现代性的...

  • 如何塑造我们的面孔——“脸性社会”的媒介文化批判

    作者:战迪 刊期:2019年第12期

    关于"脸"在媒介文化中存在和沿革的议题,需要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文化观念变迁的角度介入。我们看到,20世纪初期以来人类社会的"看脸文化"经历从"明星脸"到"媒介脸"再到"后媒介脸"的演变过程。这三种脸的进化形态是与技术文明的三种进化形态相对应的,即电影工业、电视工业和互联网工业。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体的可供性赋予当代媒介文化自主空间,...

  • 壶关上好牢1号宋金墓“杂剧演乐图”壁画内容考释

    作者:李清泉 刊期:2019年第12期

    与以往戏曲文物中所常见的舞台杂剧表演不同,上好牢1号宋金墓中的"杂剧演乐图"带有鲜明的民间社火表演色彩,是流行于宋金时期民间社火中的"队戏"表演。这种表演与当时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画中含有装旦、装孤、副末、副净、末泥等5种主要杂剧脚色,其中末泥色的巫师样貌,反映了金院本形成时期末泥色由社祭活动中的"神尸"(大巫)系统发展而...

  • 金扇:明代墓葬与中日交流

    作者:吴雪杉 刊期:2019年第12期

    折扇传自日本,15世纪以后在中国南方地区成为随葬品的一种。明代墓葬出土折扇以"金扇"居多,以贴金或泥金菱形图案装饰为基本特点。对于这类"金扇"的来源问题,历来有"日本说"与"本土说"两种。通过辨析金扇的制作目的、装饰形态与工艺演变,可知明墓金扇皆为中国制造。而以金扇随葬的风气又推动了男性文士将书画扇带入地下世界的丧葬行为。

  • 鲁迅研究的范式变革与概念重估——评钟诚《进化、革命与复仇:“政治鲁迅”的诞生》

    作者:国家玮 刊期:2019年第12期

    关于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关系的讨论,既有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回心"说与"历史中间物"说。前者强调通过文学提供的主体性来面对或介入政治。文学被视为一种不满于现状、不断冲击既有秩序安排、回到原点的精神,也就是竹内好所说的"无"。持这种精神的人,在政治上只相信"永远革命","不把革命的普及看作革命的成功,而看做革命的堕落,加以破却"。

  • 《文艺研究》2019年总目录

    刊期: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