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稿约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一、本刊用稿范围包括中外文学艺术史论、批评,欢迎相关学科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投稿。二、来稿必须未曾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媒体(包括互联网)发表;请勿一稿多投。三、请将稿件按不同内容发到下列邮箱:wyyj01@vip.163.com(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理论、书评)wyyj02@vip.163.com(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访谈与对话)wyyj03@vip.163....

  • 艺术的终结与禅

    作者:彭锋 刊期:2019年第03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终结论'的影响不断增强。西方学者,包括这种主张的倡导者丹托在内,都认为它是黑格尔美学影响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考察这种理论的形成背景,会发现60年代以来发生在纽约的艺术实践为这种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波普艺术的兴起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突破了艺术品与寻常物之间的边界。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来,成了20世纪后半期...

  • 论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与经验艺术作品的过程

    作者:刘旭光 刊期:2019年第03期

    通过对诸种理论资料的历史梳理和再阐释,可将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和经验艺术作品的过程提炼如下:第一步,确立关于作品的本体论预设,建立'艺术直观'的意向性起点;第二步,对物质媒介层进行直观与感知,形成对于质感的直观体会;第三步,直观并领会对象的形式语言,并且在质感与形式语言之间形成反思性关系,确认对象中的'技艺感';第四步,通过想象力、情...

  • 《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

    作者:汪民安; 宋晓萍 刊期:2019年第03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20世纪80年代,一批追逐主体哲学的中国艺术家划破时代的长空,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新纪元,迈出了中国艺术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本书作者以广阔的研究视野选取了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脉络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前卫艺术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宏观过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同一时期的不同哲学、观念的代表作品进行...

  • 文化平等的歧路——威廉斯、朗西埃与审美现代性

    作者:李三达 刊期:2019年第03期

    威廉斯和朗西埃分别代表了英国和法国的左翼思想,但因为相隔一代人,所以并未有学术上的明显交集。但是,他们从文学和艺术文本中发现了相似的平等化倾向,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非常接近的概念术语,并且都以法国大革命以及古今之争为基础建立了平等主义革命的话语体系,而这些相似性在深层次上都指向审美现代性。威廉斯和朗西埃正是因为分别截取了审美现...

  • 《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

    作者:钱翰 刊期:2019年第03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本书的思路是重新把'文本'概念置入其产生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环境中,考察此概念何以占据中心位置和文本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并反思这个观念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学理论界对'文本'概念的引进和运用,在比较的过程中建立中西文学思想的对话。作者认为,在经历了先锋思想的冲击之后,'...

  • 莲社故事文、图与《陶渊明集》之编纂

    作者:蔡丹君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东晋庐山慧远立莲社之传说在五代以后颇为盛行,北宋时出现了该主题的绘画高潮。受此影响,从元代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开始,莲社故事经绘画艺术、文学叙事两条途径正式进入《陶渊明集》中。明清多种陶集序跋、注语对莲社故事持否定态度,极力撇清陶渊明与佛教之关联。这与当时的莲社主题绘画相呼应,是同一社会思潮的反映。至清代,陶澍刊《陶靖节...

  • 唐代孤舟送别诗意与后世孤舟送别图

    作者:戴一菲 刊期:2019年第03期

    唐之前,'孤舟'意象很少入诗,在唐诗中它才频繁出现,逐渐与送别场景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发展为表现送别主题的经典意象。在显性的愁绪下,孤舟隐含有心系故土又期待建功立业的诉求、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后世送别图以转译与暗合两种路径容受了唐代孤舟送别诗意,以渔翁形象的增添、空间留白的技法和生活化场景的描绘,在形象选...

  • 明刊本《水浒传》“招安”情节的图像阐释

    作者:赵敬鹏 刊期:2019年第03期

    水浒传》插图是对小说的阐释,并非后者的附庸或简单装饰。就'招安'这一关键情节而言,插图者既要考虑是否入画,更要考虑如何图绘。明刊本插图兼有对招安矛盾的揭示与规避,揭示表现为通过图像保留梁山好汉思想上的转变,而规避则因为这一矛盾有悖于《水浒传》'忠义传记'的整体形象。但总的倾向是,插图不仅弱化了英雄牺牲场面的惨烈状况,而且在很大...

  • 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路径及其内涵——以《团泊洼的秋天》为例

    作者:付祥喜 刊期:2019年第03期

    自从1976年11月发表以来,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一直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诗歌经典。这首诗具有的思想政治价值、诗学艺术价值与文学史价值是其成为经典的基础。而传播媒介、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推崇以及审美风尚、社会风气等外在因素对这首诗经典地位的形成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路径往往复杂、曲折,是由不同时期、不同领域...

  • 《群众诗画》与20世纪50年代通俗文艺报刊的沉浮

    作者:巫洪亮 刊期:2019年第03期

    群众诗画》是1958年创办的一份国家级通俗性群众诗画报。该报主办者坚持走全面依靠工农兵业余作者的办报路线,倾力发现和扶持文艺新人,推崇剪纸、连环画和木刻等传统艺术形式,构建图像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互文见义的诗画文本,引导读者'由图入诗'再'以诗观图',开掘革命通俗文艺在知识普及、文化动员等方面的潜能。1959年,国家开始整顿报刊...

  • 探寻词的艺术世界——钱鸿瑛研究员访谈录

    作者:邓菀莛 刊期:2019年第03期

    钱鸿瑛,浙江慈城人,生于1930年。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82年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982—1992年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社科妇女专著之最者'奖等。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擅词学。主要著作有《周邦彦研究》《词的艺术世界》《梦窗词研究》《...

  • 从小说到电影:《芳华》是怎样炼成的——兼论大众文化生产的秘密

    作者:赵勇 刊期:2019年第03期

    冯小刚有很深的女兵情结。他通过'私人订制'向严歌苓求得一部可供其拍摄为电影的小说《芳华》。该作是导演召唤与作家影视化思维进驻其中的产物,故其格局与趣味、人物刻画、主题开掘等均呈现出'小女人小说'和'电影小说'的特点。而因冯小刚掌握了大众文化生产的秘密,他又把原本姿色平平的小说打造得国色天香:通过'立主脑',确立了真善美的主题;通...

  • “后青春期”与“暮气青春”:中国青春片的情动视野及其性别政治

    作者:白惠元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中国青春片是一种'情动经济'和'情动事实',其情动视野表现为'后青春期'与'暮气青春'的不同形态。前者是男性导演拍摄的、以男性角色为主要视点的'男性向'青春片,后者是女性导演拍摄的、以女性角色为主要视点的'女性向'青春片。前者通常是重返青春期的幻想喜剧,流露出男性的自恋情结;后者通常是彻底告别青春的现实悲剧,展现出女性的自怜情绪。'后...

  • 青春摆渡与镜像疗法——当下中国“治愈系”影视剧的文化征候

    作者:王文斌 刊期:2019年第03期

    近年来兴起的'治愈系'文化,将'小清新''萌''暖'等精神气质建构为一套广为流行的话语体系,折射出'80后'和'90后'群体的时代心理征候。以情感治愈、美食治愈、旅行治愈为主体内容的中国治愈系影视剧,为身处'现代性牢笼'的都市青年提供了抵御社会压力的摆渡之舟与缓解精神焦虑的镜像疗法,但也表征着这一群体被商业资本化浪潮所全面裹挟的深刻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