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论文学语言在电子文化语境中的变异

    作者:黄发有 刊期:2018年第12期

    电子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性,不仅给文学作品的词汇、修辞、语篇、语体都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语言背后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导致语言思维的弱化与视听思维的强化。受到影视文化的影响,脚本化的叙事文学创作运用镜头化的语言来突出画面感,但过度强化语言的视听效果,难免牺牲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与丰富性。杂语共生是网络文学语体的...

  • 双雪涛的小说与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悬疑叙事——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

    作者:刘岩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在跨媒介批评的视野中,双雪涛的小说个性化地凝聚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再现方式问题:悬疑叙事为何成为近年讲述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主要叙事形式?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参照相关工业城市空间,细读双雪涛的小说文本可以发现,在新语境下对老工业区历史记忆的对话性重建是悬疑的直接起源。在当代文艺介入老工业区“锈带”化历史过程的最初时刻,工业...

  • 价值观的虚无与形式的缺憾——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

    作者:鲁太光 刊期:2018年第12期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创作量大,影响面广,而且与大多数作家越到后期创作量越低不同,近年来他仍然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力。自2011年至今,贾平凹已经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这样的写作节奏着实惊人。然而,细读贾平凹近年来的创作,会发现数量虽多,质量却普遍不高。这在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山本》中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价值观、情感表达以...

  • 浅谈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的“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与沈杏培博士商榷

    作者:藤井省三 刊期:2018年第12期

    沈杏培在《文艺研究》2018年第4期发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强行关联法”指谬》一文,批评笔者的文章存在不确认刊物封底就臆断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时间等低级错误。其实,笔者已于《上海鲁迅研究》2010年春号上发表了基于详细考证提出观点的论文《鲁迅的(孔乙己)与芥川龙之介的(毛利先生)》。因此,沈杏培的批评乃是出于误解。沈杏培在尚...

  • 老子玄言之美寻微

    作者:黄克剑 刊期:2018年第12期

    老子之“道”取法于“自然”而以复“朴”为归止,践修此“道”必至于奉行“不言之教”。欲使“不言之教”终可达于“为天下浑心”的目的,则须对其有所言称、敷演以化导更多的人。对这原当“不言”的不能不言,使老子不得不另辟一条言喻的蹊径,于是勉为撰述的五千言中比比皆是隐喻之辞、恍惚之语及“正言若反”的诡谲之谈。隐喻之辞、恍惚之语、“...

  • 诗与史的互文:咏史诗事境的生成

    作者:周剑之 刊期:2018年第12期

    叙事性是咏史诗的一种基本属性,咏史诗所构筑的诗境实为一种事境,事境分析是对咏史诗进行全新阐释的可行途径。咏史诗事境的生成,以诗、史之间强大而深广的互文性为基础。诗、史的同质互文能为咏史诗事境的形成提供必要支持,异质互文则使咏史诗有别于历史记载、真正构筑自己的独特事境。古代咏史诗对诗、史互文性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限度地实现...

  • “诗圣”杜甫“圣”化论

    作者:刘志伟; 李小白 刊期:2018年第12期

    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与其形象的"圣"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伴随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其内形外像也被"圣"化。在这一演进历程中,融入进中华民族热爱诗歌、追求崇高、崇仰"圣贤"的特定审美眼光、文化心理与精神诉求,体现原"道"精神与"诗教"思想的高度融合,既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主流文化风尚的反映,也是宗祠崇拜意识与造神运动合力作用的结果。...

  • “非战”论与现代杜诗学

    作者:周兴陆 刊期:2018年第12期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关于战争的各种观念、各派势力的宣传竞相登场,展开角逐,现代杜诗学就参与了这场舆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衰败景象促使梁启超重新思考中西文化问题,发表《情圣杜甫》的讲演;2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激起"非战运动","非战"思想也贯彻在当时的杜诗研究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争性质发生变化,不同的政治势力...

  •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大学舞蹈教育——加瓦勒教授访谈录

    作者:王杰 刊期:2018年第12期

    琼·加瓦勒(Joan Gavaler)教授,1985年毕业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舞蹈戏剧系,1987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威廉玛丽学院舞蹈戏剧语言系系主任,美国舞蹈协会董事会成员,美国国际舞蹈节评委。编创舞蹈作品六十余部,长期从事美国现代舞(1-5级)、美国历史区域民族舞蹈、舞蹈戏剧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美国亚历山大舞蹈技法的核心创始人。曾在美国...

  • 从艺术社会学到新艺术社会学——提亚·德诺拉音乐思想的转变

    作者:卢文超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在从艺术社会学到新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英国艺术社会学家提亚·德诺拉是一位非常重要又颇具代表性的学者。她早期研究贝多芬的天才如何受到贵族赞助人、导师海顿和钢琴技术改进的影响,这是艺术社会学的典型思路,探讨的是“什么引起了艺术”。后来,在经过“回到阿多诺”的理论反思后,她开始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提出“音乐事件理论”,进而发...

  • 音乐的“语法”何以可能?——后期维特根斯坦论音乐和语言

    作者:张巧 刊期:2018年第12期

    音乐美学家常常依据语义学和句法学来构造“音乐的语法”。问题在于,这种将音乐同化为语言的方法可能导致我们对音乐理解的贫乏。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常被解读为《哲学研究》§664中的“深层语法”,其关系着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深层语法”并不意味着“深层结构”,而是与语言游戏的思想相关联,因此,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

  • 从“白石诗草”看齐白石“诗画同源”——兼谈艺术史的“百年公论”

    作者:夏中义 刊期:2018年第12期

    深入研究齐白石,一个重要的路径是从细读“白石诗草”入手,以期楔入其性灵结构,亦即考辨“诗画同源”中的那个“心源”构成,从而烛照其花鸟写意经典所以垂范的奥秘。为此,宜从“历史-逻辑”层面,将齐白石内心结构解析成由“伤时”→“抚魂”→“乐生”→“立身”诸意向所有机合成、且作履带式自循环的性灵机制,嗣后再看那些足以表征现代水墨高峰...

  • 模特、米开朗琪罗与力士:徐悲鸿《愚公移山》壮汉图像的生成

    作者:屈波 刊期:2018年第12期

    徐悲鸿《愚公移山》中的壮汉图像,因为使用了印度模特形象和以裸体表现,遭到不少质疑。分析画中壮汉图像的生成,可以发现此画创作过程中西方资源与本土传统、视觉写实与造型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视觉写实与造型理想的交缠中,徐悲鸿熔铸中外美术资源,塑造了画中的壮汉形象。其艺术史意义,既体现在徐悲鸿这一代美术家承继了中国传统美术体系中职...

  • 郑曼青京沪交游与画学思想考察

    作者:丁海涵 刊期:2018年第12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郑曼青在绘画创作与美术教育领域曾有过重要影响,但随着时代变易,渐为后人淡忘,鲜见与其相关的研究论著。梳理郑曼青此一时期艺术活动的基本史实,以民国初年郑曼青在北京和上海广泛参与的美术教育、画会雅集、同道交游等活动为视角,观察民初京沪画界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及美术教育的变迁与历史境遇,进而考察郑曼青如何在这一历...

  • 追寻美学的现实感——评玛莎·努斯鲍姆《善的脆弱性》

    作者:范昀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一在当代西方美学的理论话语中,“审美超越”是个常被用来描述文学艺术独有价值的重要概念。将审美体验理解为某种宗教或形而上的救赎力量,是现代美学的主流共识。查尔斯·泰勒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与艺术家周围弥漫着这样一种崇拜,它源于这样的意识:艺术能够显现巨大的道德与精神意义;在它之中存在着生活的特定深度、完满、严肃以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