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论审美超越

    作者:朱立元; 刘阳 刊期:2007年第04期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共同面对着审美超越问题。审美超越的独特性质在于开启人生内在的心灵自由。文化研究只是对传统文艺研究在观念方法上的补充和改进,不足以取代后者,并且仍应以审美超越为终极追求。审美超越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生成论意义上的有机统一,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活动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审美只能超越合理性,却无法超越始...

  •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作者:曾繁仁 刊期:2007年第04期

    当代生态美学观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其特有的美学范畴进行必要的建构。“生态论的存在观”是其基本的哲学支撑与文化立场;“四方游戏说”是其主要美学范畴,是海德格尔对“世界与大地争执”理论的突破;“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将审美引向人的审美地生存;“家园意识”针对现代社会人的茫然之感,具有本源性特点;“场所意识”则与人...

  •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像

    作者:刘成纪 刊期:2007年第04期

    身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以此为基点介入美学史研究,为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确立了物性的根基。首先,与西方灵肉二分、以灵摄肉的观念不同,中国美学中的身体既建基于肉体,又是形神志气合一的有机生命形式。它的“身体-整体”和“身体-主体”观念影响了对人体美的判断。其次,人体与万物均被视为自然之气的凝聚。在此,所谓的“自然...

  • 《诗学与政治:鲁迅晚期杂文研究(1933-1936)》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书是郝庆军博士的学位论文。该书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学术亮点。其一,重新考察了1933年进入《申报》,为“自由谈”撰写专栏文章的鲁迅的思想和创作状况,提出“晚期杂文”这个概念,意欲对晚期鲁迅,尤其是他的“向左转”和所谓的“意识形态情绪”进行辨析。其二,针对学界揄扬鲁迅前期,否定鲁迅后期,表彰鲁迅小说,贬低鲁迅杂文的倾向,该书...

  •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价值

    作者:赵士林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从宇宙情怀、艺术领悟、审美风貌和文化旨归四个方面分析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价值,其美学思想以“宇宙情怀”为底蕴,包含着“澄怀观道”的艺术境界,结合着虚实动静等中国美学基本命题,并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这一文化主线和灵魂。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

    刊期:2007年第04期

    著名通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撰写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是目前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领域中极具权威性的专著之一。作者对通俗文学有过近三十年的潜心研究,他过去编著的有关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著作曾于200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 艺术学科是如何呈现的?——对近六年《文艺研究》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艳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2001年至2006年《文艺研究》杂志上学术文章的数量和主题分布的分类统计分析,初步探讨该杂志所呈现的当下转型期艺术学科的微观生态变化,文艺学、美学、文学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美术、电影等学科异军突起,艺术学科内部各门类处于力量的迅速调整之中。

  • 进士文化与“诗可以兴”

    作者:邓乔彬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兴”的本义为“起”,唐代于诗人、诗歌皆见之。汉、唐虽并称,而汉代重儒,唐推行进士制,文学重于儒学,由武后至唐玄宗,跨越了唐诗的初、盛唐发展,“文章之选”当有作用。“兴”又被释为“感发志意”,唐人所“感发”者具有特殊的涵义和指向,诗人“起”而作,“志意”也成为唐诗的基础与主要内容。孔子言“兴”,尚有“兴于诗,立于礼,...

  • 唐代翰林学士与新乐府辞的创作

    作者:张煜 刊期:2007年第04期

    唐代新乐府辞有一个很特别的创作群体,那就是翰林学士;创作新乐府是翰林学士的一项职责;这一职责的形成与翰林学士个人素养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李白、白居易等人在任翰林学士期间所作的新乐府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 论清代楚辞研究中的“直觉感悟法”

    作者:毛庆 刊期:2007年第04期

    清代研究者运用“直觉”对楚辞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由此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成型研究方法,笔者姑且称之为“直觉感悟法”。这一方法以中国的传统理论和心理认识为基础,具有传统的“形散神一”的理论形态,并将前代学者对“直觉”的运用上升到方法层面完形化、系统化,在探讨创构有自己特色的文学研究体系的今天,很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并...

  • 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作者:于景祥 刊期:2007年第04期

    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形成唐代诗歌独具一格的风神情韵,让人味之无极。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吴志达教授访谈录

    作者:陈文新 刊期:2007年第04期

    吴志达教授,著名小说史专家,原名吴文星,1931年8月出生于南京,原籍浙江东阳,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程千帆先生,1959年毕业留校。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顾问,武汉大学一、二、三届校长教学工作顾问。主要著作有《中国文言小说史》、《明清文学史·明代...

  • “样板戏电影”:电影工业、文本政治与献身者的国家仪式

    作者:徐敏 刊期:2007年第04期

    自1968年始,中国电影工业在国家建设独立自主的工业、农业与国防等基础体系的过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方面导致“”文化与意识形态中“工农兵”主体性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国家也因电影的高度组织化、复制性及观影可控性等特点,生产出一系列具有典范意义的“样板戏电影”。“样板戏电影”通过独特的手段与话语形式,以自我为中心引导其他...

  • 银幕中心的他者:“革命样板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宋光瑛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糅合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叙事学的若干观点,对20世纪中国“”时期的“革命样板戏电影”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银幕上所显影的一个特殊时代的女性形象,试图探讨在阶级与性别相重叠的革命话语中,女性主体如何被边缘化、他者化,并最终成为政治符码和性别神话的角色。

  •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自觉”与“四大主义”——一个基于现代性反思的美术史叙述

    作者:潘公凯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尝试提出中国现代美术合法性困境的解决思路,视正名问题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通过以未来巨变为基本视野,将关注重心从西方现代性模式转向连锁突变的现代性事件本身,进而在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以“自觉”作为区分后发国家之传统与现代的标识,以“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大众主义”作为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