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6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消逝的悲歌与青春的主旋——中国电影“第五代”及其后

    作者:沙蕙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选取2005年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切片,以身处旋涡中心的“第五代”及其后的两代导演在这一年的作品为参照,从电影与时间的关系、电影与记忆的关系、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总结当代中国电影与电影人艺术道路的发展轨迹与脉络,进而指出,电影的希望在于新一辈的电影人,他们的贡献在于使电影返璞归真,把电影重新带...

  • 身份叙事:边缘状态的自我倾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作者表述

    作者:孟君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导演身份叙事的特性。这里的身份叙事特指“新生代”导演在“代”际影响下所具有的边缘文化身份和焦虑心态在其电影中的表述,包括叙事对象和叙事主体的边缘身份的相互指认。处于电影创作边缘地带的“新生代”导演在书写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身份意识输入其创...

  • 当前电影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作者:孙津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当前的中国电影文化中,普遍存在一种明显的自甘堕落倾向,其主要表现有三:一、伪美学,即以虚幻化、无聊化和消费化来取代自觉的审美;二、非道德,即刻意回避和模糊对是非好坏的价值判断;三、以同时否弃美学和道德为代价的商业化炒作。由于这种自甘堕落所诋毁、解构和颓溃的主要对象是英雄主义和真情实感,这一倾向本身就具有了意识形态的...

  • 《中国艺术史纲》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中国艺术史纲》把中国古典艺术放在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对历代艺术典籍作系统评述,以展现古代艺术和艺术思想发生、发展的整体脉络,揭示其生成演变的诸方原因,是美学史、艺术现象史或艺术理论史在大文化语境下的融通。一般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我国,还不到十年时间,用一般艺术学的方法进行艺术史综合研究,在我国还刚刚...

  •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

    作者:张法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从学科命名(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变化,典型论著(田汉《文学概论》、蔡仪《文学概论》、以群《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南帆《文学理论》、王一川《文学理论》、陶东风《文学基本问题》)的演进,中国文论与世界主要文论(俄、英、德、法)的比较,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写作的演进,对这一演进中的问题提出...

  •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

    作者:章辉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认为从文学理论的百年书写历史来看,田汉《文学概论》提出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奠定了文学理论的写作范式,但在百年现代性历程的学科建制史上,该书则只能称为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思想生成与审美建构

    作者:刘忠 刊期:2006年第09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思想化”,本文认为文学史研究的基点应是审美与思想的相互生成与建构,而不是所谓的“普遍主义的知识体系”,更不是现代性、进化论、革命论等几个思想史观念所能全部统摄的,它是文学史进程的经验描述与逻辑推演,是思想性、审美性的交融与互动。

  •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形态

    作者:朱寿桐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中国现代文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创作之外,还有以较为直接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写作主旨的文学形态,包括杂文,包括文艺家的政论,也包括少量的“观点小说”和其他文体。它们作为批评同样获得了文学本体的意义,从对象和范围上看,显然与通常所说的文学批评大不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革命和人生关怀将文学革命的热点引导到政治、文...

  • 西方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作者:王泽龙 刊期:2006年第09期

    注重主体体验的西方现代意象诗学观念与意象表现方法,对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观念与意象艺术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异质性影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的诗思方式上,一方面坚持“意随象出”的感物的表现传统,另一方面自觉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诗学突出“象从意出”的体验的意象表现策略。这种体验性意象表现的影响主要呈现为意象的幻象型、变异型、隐喻型...

  • 一所艺术学院的“实践”——关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思想的对话

    作者:袁运甫; 杭间; 郭秋惠(整理); 王丽丹(整理) 刊期:2006年第09期

    杭间:袁先生,您的艺术经历、年龄和社会知名程度,相信已经到了可以不要有太多保留地说一些话的时候。今天,我以一个艺术史研究者的身份来与一位作为当事入的著名艺术家进行这次谈话,希望我们的对话,能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五十年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放在20世纪中国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一番分析。

  • 沧海桑田: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版图巨变

    作者:傅谨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研究中国戏剧整体格局在20世纪的演变轨迹。从声腔剧种角度看,20世纪中国戏剧经历了从梆、黄勃兴到小戏崛起两次巨变,兼之话剧引进与50年代剧种激增,整体格局与19世纪末已有本质不同。但是,与20世纪中国戏剧呈现出美学上的多元化趋势相伴的还有相反的现象,不同剧种命运悬殊且渐成中心一边缘的二元格局,话剧与京剧成为各地方剧种“改造...

  •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书讨论的是彼此关联的三个问题:身体、空间、后现代性。身体和空间是当论较为关注的焦点对象,作者将这两个问题放到后现代的语境下去考察,一方面论述了这两个问题的理论谱系,特别讨论了尼采、福柯、巴塔耶、德勒兹、罗兰·巴特等人的理论主张;另一方面,又借助于这些理论对一些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了分析,比如超市、街道、发型和疾病等等。...

  • 重构戏剧史:从戏剧发生开始

    作者:汪晓云 刊期: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戏剧研究呈现出多视角、跨学科的趋势,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关于民间宗教仪式形态戏剧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与此同时,戏剧研究也越来越远离文本乃至戏剧本身,而转向戏剧外围,以及与戏剧似乎无关的宗教、政治、社会、历史乃至经济领域。在这一意义上,重构中国戏剧史已成为目前戏剧学界或隐或显的问题。如何重构中国戏剧史,重...

  •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

    作者:黄科安 刊期:2006年第09期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成功,关键在于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服膺于周扬提炼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政治主题,从而将一个有多重语义发展可能性的民间传奇纳入“阶级压迫和反抗压迫”的叙事框架。同时,鲁艺文艺工作者对这一新民间传奇的想象与改造,仍有承续“五四”新文化精神的立场,并通过“民间”的话语形式来达到参与建...

  • 文人画:戾家抑或行家?——论文人画戾行关系的演变

    作者:周雨 刊期:2006年第09期

    学界一般将戾(隶)家与行家视为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区别之一。本文基于详尽的史料,指出文人画不能简单地等同为戾家。处于发展初期的文人画,即北宋末年由苏轼等文人士大夫兴起的文人画运动,强调戾家与行家的绝对对立,并体现在身份、人格、素养、方法、画品等一系列的差异中。随着社会境遇变迁和绘画地位提升,戾行对立逐渐向戾行合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