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杂志简介:《文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广角、海外专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4009
总被引量:2159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10.0613
立即指数:0.0636
期刊他引率:0.9725
平均引文率:20.1182
  • 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语境

    作者:叶世祥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探究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将目光投向中国古代的审美主义思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自然选择,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不可能只是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近代以降,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逐渐在严整的学科建制内成为一种职业,只有从文人职业意识的形成、现酬制度的建立、现代文学制度的确立、文学公共空间的拓展等方面切入,才能...

  • 美学的传入与本土创建的历史

    作者:刘悦笛 刊期:2006年第02期

    美学在中国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西文化和学术碰撞、交融的成果。美学这门西学在被中国接受的过程中,必然被逐渐烙印上本土化的民族身份。美学在欧洲是“自发”的,它随着西学的东渐而舶来,刺激了“中国的”美学的“后发”。只有在西方这个“他者”镜像的比照下,中国美学方能获得自身的最初的内在定性。对西学的引进和误读、于本土的发展...

  • 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回顾

    作者:宗波 刊期:2006年第02期

    回顾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前三十年是其萌芽期,王国维等人的某些论述中已包含对文艺现象中心理层次的分析;30年代至70年代末是其形成和发展期,朱光潜几部文艺心理学著作的问世成为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形成的标志;80年代至今是其繁荣期,伴随着心理学的复苏与繁荣,文艺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 对新人、新世界的呼唤——恩斯特·布洛赫与德国表现主义

    作者:梦海 刊期:2006年第02期

    德国表现主义是指1910年至1920年间流行于德国绘画、文学和音乐领域里的艺术流派。恩斯特·布洛赫深受表现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著作《乌托邦的精神》就具有表现主义文学的一般特征。布洛赫与表现主义作家之间不仅有艺术风格上的类似之处,而且有思想动机上的相通之处。表现主义运动复活了一种新的、解放的人性,其文艺的“主观性”原则体现了“...

  • 加达默尔文艺作品存在方式论质疑——读《真理与方法》札记

    作者:袁世硕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对加达默尔的诠释哲学提出四点异议:一、以游戏为建构其诠释学入门的论述,混淆了游戏与文艺作品性质上的差异;二、说文学作品是未完成事物,在有限的意义上有一定道理,否认其为客观存在则是错误的;三、作品的先在性,语言意指的稳定性,表明文学作品并非只存在于读者的理解中;四、无视文学作品对理解的制约性,诠释的历史性便成为相对...

  • 开放的循环圈——论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轮回”现象

    作者:陆贵山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指出,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轮回和学术回归现象往往呈现为几种文论学理系统或同时共存,或历时态竞相出场、交替彰显和轮番表演,从而构成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换着的开放的学术路线图和循环圈。实现文艺学的理论突破,关键在于树立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

  • 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说的几个特征

    作者:陈文新 刊期:2006年第02期

    “文各有体,得体为佳”,明清章回小说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的特征。本文从辨体角度指出:章回小说的主要职能是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愉悦;章回小说的不同类型,往往各有其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或写作惯例;章回小说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其基本的存在方式,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叙事技巧上各有侧重。

  • 文言小说人鬼恋故事基本模式的成因探索

    作者:严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我国古代文言小说中描写阳界人与阴间鬼交往的人鬼恋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大都是“男人”配“女鬼”的模式。在此类故事中,人鬼交接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女鬼还阳的要求,而完成这种交接的诱因则是女鬼的性诱惑,但是最终能够圆满成婚的人鬼恋却极少。究其原因,离不开小说作者自身的创作心态和作者所传承的儒释道观念之间的矛盾作用,人鬼恋是由多种...

  • 与红学批评范式的转换

    作者:赵建忠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以“索隐”、“考证”、“批评”三大红学流派为基点,探讨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转换的关系,在指出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对这门东方显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侠义精神的影像再现——徐小明先生访谈录

    作者:傅莹 刊期:2006年第02期

    徐小明,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有线卫星电视有限公司营运总裁。20世纪80年代初,他策划、导演的电视剧《霍元甲》及电影《木棉袈裟》在大陆放映引起轰动。2005年9月15日,受《文艺研究》编辑部委托,暨南大学中文系傅莹女士对徐小明先生就香港武侠影视艺术及文化问题进行了采访,现以访谈录形式发表,以飨读者。

  • 老郎庙的近现代变迁——以汉口为中心文化娱乐业组织形态的一个侧影

    作者:傅才武 刊期:2006年第02期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组织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中世纪行会组织到近现代同业公会组织的变迁过程。艺人行业组织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娱乐业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娱乐行业组织形态变迁过程的考察,可以为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文化娱乐业的组织形态以及这种形态对文化娱乐业的影响,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把握和观照。

  • 宋代说唱伎艺的演出场所

    作者:于天池; 李书 刊期:2006年第02期

    宋代说唱伎艺的演员往往是作为个体独立演出的,绝少演员之间的配合,也很少乐器伴奏,演出上的这些特点以及流行于瓦舍勾栏,分散于酒楼茶肆,决定了说唱伎艺对场地的要求不高,随意、自由、且具有流动性、分散性。这使得宋代说唱伎艺极为普及,成为典型的市民文艺形式。由于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舞台系统,瓦舍消亡后,说唱伎艺繁华不再。

  • 山陕会馆与秦腔传播

    作者:宋俊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通过考察山陕商帮的商路走向以及山陕会馆的分布情况,试图揭示山陕商帮的商路与秦腔传播的戏路之间的关系,并以秦腔传播为切入点,分析商业对中国戏曲传播的影响。

  •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论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军 刊期:2006年第02期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建构史进行梳理,指出历史上不同理论模式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遗存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人们采取大相径庭的实践策略。

  • 取法绳理 昭德塞违——关于中国书画修复的问题

    作者:冯鹏生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认为,张彦远、米芾等人关于书画装潢与修复的观点和方法具有经典性意义,指出今天中国书画修复所面临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数以百万计的古旧书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