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5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前沿、思潮过眼、阐释与评说、世说新语、艺海风云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5672
国内刊号:23-1059/I
全年订价:¥ 177.6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921
总被引量:3883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现代派”再认识

    作者:鲁太光 刊期:2017年第09期

    “现代派”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坛发生的一场重要文学论争,不仅在当时引发了一场文学或非文学的“风波”。而且其引进、改写、创造的文学方法、精神、理念以及以此为依托所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或稍后的文学批评、研究中被迅速经典化或准经典化,再加上在此前后译介的西方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此前伴随...

  • 徐迟的策略:重探八十年代初的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作者:谢俊 刊期:2017年第09期

    一、是“策略”“天真”,还是现代化意识形态 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及1980—1982年间关于“现代派”的讨论在近些年重获重视,①这是与旨在破除偶像的“重返八十年代”运动的展开相关的。我这篇文章是这次运动的继续,我也分享重返者们的信条,即把上世纪80年代的神话重新叙事为历史。这篇文章中我选徐迟这个点切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现代派的两重性与中国经验的表达——以《你别无选择》和《顽主》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徐勇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讨论现代派与中国经验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温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的文学场景。一个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一个是王朔的《顽主》。先看第一个场景。在《你别无选择》中围绕贾教授和金教授,形成了针对现代派的两派。赞成派以金教授为代表,反对派则以贾教授为核心,两派互相攻击、彼此不满。但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反对派虽...

  • 文学史:历史的文学与文学的历史——文学史的共时和历时框架问题思考

    作者:张荣翼 刊期:2017年第09期

    文学史学科有一个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文学有历史的过程,但是正如艾略特所说的,古希腊到现代以来的文学,在美学意义上构成了一个共时的系列,它们有写作角度的先后关系,并没有历史意义的因果关系!可是另一方面,文学又是有着紧密的历史感的,离开了对历史的了解,文学表达的合理性诸如关于什么是文学的真实等问题就无法说清。文学史就...

  • 十七年文学批评史研究与经典化批评

    作者:李松 刊期:2017年第09期

    如果说文学史是关于文学作品的历史,而文学经典(canon)是作品被遴选的结果,那么如何处理文学经典的历史叙述,是所有文学史、批评史研究都绕不过的话题。就文学经典的本体论含义而言,它是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优秀典范,汇聚了社会共同的审美经验、政治认同以及民族、地域身份,对于社会主流价值具有教化、示范功能,成为了文学研究知识建制的...

  • 文学经典的跨文化变异——以近六十年来三部《外国文学史》教材为例

    作者:汪树东 刊期:2017年第09期

    文学经典始终是常说常新的话题。对于持本质主义观点的人来说,文学经典具有不可移易、不言自明、永恒不变的特质,正是文学经典的永恒性支撑起文学史的骨架,引导着读者的阅读趣味,引领着大众向文学审美高峰艰难攀登。但是对于持建构主义观念的人来说,文学经典总是特定历史场域中各种权力的博弈结果,它们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浮沉不定,永恒性...

  • 罗振亚:与先锋诗歌一起成长

    作者:吴思敬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诗评家中,罗振亚一直是我所看好的一位。 我与振亚相识已有二十余年了。在黑龙江的萧红故居,在北京的香山饭店,在天津的南开校园,在大大小小的诗歌节和研讨会上,我们曾多次见面。令我印象颇深的一次是2000年在梅州参加“纪念李金发、林风眠诞生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去了,振亚陪同他的博士导师龙泉明先生...

  • 智性的言说:论罗振亚的先锋诗歌批评

    作者:崔修建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回眸百年新诗荆棘与鲜花同在的历史进程时,我们在赞叹百年新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自然也会赞叹那些为百年新诗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诗歌批评家,而罗振亚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实力大家。从1987年在《当代作家》发表第一篇引人关注的论文,迄今他在诗歌批评领域已耕耘3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新华文摘》《文艺研究》《文...

  • 罗振亚新诗研究学述

    作者:肖国栋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汉语新诗百年的时间坐标系里,我们所要进行的清理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新诗本身百年发展与流变作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百年汉语新诗的经验与教训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及时进行这一百年来新诗研究的学术史清理,某种意义上说,汉语新诗百年发展的研究是离不开这种学术史清理的,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所以,对罗振亚先生的新...

  • 罗振亚诗学思想札记

    作者:陈爱中 刊期:2017年第09期

    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北大荒诗与西部诗的美学差异》开始,30年来,罗振亚在汉语新诗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共出版诗学专著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核心刊物发表三百多篇论文,主编“龙江文学大系”“太阳岛论丛”“北国文论书系”等系列丛书,研究...

  • 罗振亚印象记

    作者:徐志伟 刊期:2017年第09期

    我于2000年9月跟随罗振亚先生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新诗方向硕士学位。在此之前,我与先生已有过很多交往。早在1995年,我便与先生结缘。当时,我还是一个热爱写作的高中生,我的一篇习作(名字大概叫《乡路弯弯》)经友人转到先生手上,先生阅后,颇为欣赏,推荐到《哈尔滨日报》发表。此后,便与先生有了书信往来,我也不揣谫陋,把自...

  • 新诗研究的“在场者”——论罗振亚的新诗研究

    作者:邱志武 刊期:2017年第09期

    回望百年新诗,其充满坎坷和跌宕的生命历程中始终活跃着一批对新诗疼爱有加的呵护者。对新诗而言,这些呵护者就像慈祥的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时时刻刻在关心着新诗的成长,既不断地为新诗的发展“打气”,也不时地对新诗的不足提出善意的批评。在这些批评家中,罗振亚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罗振亚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真正的诗学论文妇...

  • 反叛与颠覆:作为“第三代诗”的文化选择

    作者:范立红 刊期:2017年第09期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激荡、充满着变革精神的年代。表现在文学领域,纷纭复杂的文学观念层出不穷,不同的文学思潮各领风骚数百天,这尤其在诗歌创作思潮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政治上拨乱反正之后在新时期文学创作领域开放的第一枝鲜花,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走出了极左政治的束缚,确立了个人的情感、生命体验在诗歌...

  • 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清水芙蓉”--论常新港儿童幻想小说的创新和超越

    作者:聂爱萍 刊期:2017年第09期

    20世纪80年代,常新港用他带有时代烙印的儿童小说迅速在中国儿童文学文坛崛起,用冷峻严厉的笔触走进北大荒少年儿童的生活,在沉重和悲壮的艺术氛围中凝练儿童成长叙事,现实主义也因此成为了上世纪常新港的身份标签。进入新世纪以来,常新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儿童的真切关怀,与时俱进,将写作焦点转向现代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开始涉足幻想...

  • 论田耳小说《天体悬浮》的多重审美意蕴

    作者:于启宏; 陈天 刊期:2017年第09期

    长篇小说《天体悬浮》无疑是田耳近年来最为成熟的作品。相比较于他前两部长篇小说,《天体悬浮》可以说既即具备了《风蚀地带》精密有序的叙事机巧与节奏,更兼有《夏天糖》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关注与介入。并且,更进一步的是,田耳在《天体悬浮》中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书写笔法,描绘了一幅当代社会“礼乐崩坏”的文化失序图景,为作品平添...